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横河镇衣饰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唯一号:
112134020220000422
专题名称:
横河镇衣饰习俗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32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衣 衣着在人际交往中,多标志其身份、地位,故民间有“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只重衣衫不重人”之谚。 横河日常所着衣服称“便服”,旧时从事脑力劳动者(如教师)着长衫,从事体力劳动者着短衫,上山劳作者加穿粗厚密针缝制的龙裤。年长者男的围作裙,作裙状似围裙,用蓝布做成,腰间打裥,呈扇形,长至小腿,保暖性好,秋冬春适宜,颇为农村中老年男者喜爱,50年代起逐渐少见。女的围布襴。妇女便服则以袖之宽窄区分,宽袖者多为大家闺秀,窄袖者则为劳动妇女。长衫均作大襟,衣襟由左掩向右面。短衫有大襟、对襟之别。长衫、短衫面料可用丝绸,亦可用自己织的土布。遇庆典会客时,在长衫外加套马褂,妇女则系以长裙或穿旗袍。 新中国成立初,曾以人民装、列宁装为日常服装。1951年初,提倡穿苏联花布,后又以中山装为常服。60年代兴青年装,妇女多着翻领两用衫。“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男女一度以着军装为时尚,中老年穿蓝、灰色中山装。80年代服装已渐趋多样化,有西装、茄克衫、牛仔衣裤及各式皮装、羽绒衣等。款式、颜色应有尽有,中青年男子多着西装、茄克衫,女子服装更是日新月异,式样繁多。 帽 旧社会农村较常见的有毡帽,还有遇天寒可翻下只剩眼、鼻外露的“猢狲帽”。有一定声望的人戴西瓜皮帽、礼帽,以示富有、威望。妇女多戴包帽,老年妇女戴包头,以绸缎或毛绒缝制,无顶,状如两片树叶,中间连接处缀以珠翠等饰品,以包住前额及太阳穴为主。50~60年代,不分老小多戴鸭舌头帽(八角帽、人民帽、解放帽、圆顶帽),有布制亦有呢制。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军帽曾一度流行,不分男女人人皆戴。现春秋季戴帽甚少,一般出门干活戴草帽。童帽式样众多,学龄儿童以绒线或开司米编织者为多,今青少年均有与校服相配的帽。 鞋 种类繁多,旧时晴天均着布鞋,有单鞋与棉鞋之分,系家庭自制,多以黑色布料制成。制作时须先纳鞋底,颇为费时。新媳妇进门为公婆制鞋,为叔姑制鞋。天雨穿钉鞋,由布或皮革缝制,涂以桐油,并在底部钉上圆头铁钉,故名。农民劳动时多穿草鞋,草鞋系稻草编成,也有用竹箬、破布条等编的,称箬壳草鞋、布草鞋。现均为皮鞋、旅游鞋、塑料鞋、胶鞋代替。但因布鞋轻便透气,迄今有不少人仍喜欢穿。 袜 古称“足衣”。境内清末民初线袜渐多,大多是棉纱织成。20世纪40年代出现翻袜、套袜、长统丝袜。沿山农民旧时尚有山袜。山袜系以粗布为料,密针密线,长及膝盖,山间劳作可防柴刺、蛇咬。70~80年代,不论男女老幼,均穿尼龙袜或卡普隆袜。现又穿高支棉纱袜、长统丝袜等。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