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家岙遗址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地理名称: 童家岙遗址
唯一号: 112133020220004667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452.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隶属: 横河镇

参考方位

位于横河镇西南隅童家岙村,东临西湖畈南江,在西湖田中心。

介绍

童家岙遗址遗址位于镇西南隅童家岙村,土名黑泥沙滩的烛溪西湖田土层中。1955年被村民潘丹奎发现,当时出土有鹿角、骨头、木头、陶、石器等。1979年省考古研究所实地调查,并进行试掘。从试掘剖面获悉: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泥炭层,厚约25厘米,第三层为灰黑色文化层,厚25厘米,第四层为灰白色沙土层,厚30厘米,其下即生土层,为青灰色海相亚粘土。 试掘出土文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多以黑色变质岩制成,有锛、斧之类。其中石锛顶窄刃宽,平面呈梯形,除刃部磨光外,器身都有明显的打琢痕迹,标本长短不一,是有断石锛的早期形式,与余姚河姆渡第四文化层所见类同,遗址中还有长条形的常型石锛。陶器以夹炭黑陶(羼和有稻谷壳)和夹砂或夹碳灰黑陶为主,全系手工制作,火候较低,器表素居多,偶尔口沿有弦纹和锥刺纹,以及腹部拍印绳纹等装饰。主要器物有釜、贮火尊、罐、钵、器盖和支脚等。器物中釜有大敝口与折敛口之别,有的大敝口釜颈部附鋬,也有的脊肩部附突脊;而折敛口釜口沿多施弦纹。贮火尊作高颈喇叭口,浅腹大圆底近平,颈部施旋纹略呈瓦楞状,肩部附高突脊。器盖为覆碗状,平顶,半环耳钮。支脚为夹砂红陶,质地疏松,体形硕大如腿状。此外,还有喇叭状残豆把,以及鹿角和兽骨等。其时代与河姆渡第四文化层较接近,诸如豆把之类具有第三层文化的特征。 遗址大致范围,大埠头自然村东北,狮子山之北偏西,东临西湖畈南江,在西湖田中心,面积约15000平方米。距今约6500年,属河姆渡同期文化层。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童家岙遗址为慈溪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