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霞街道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地理名称: 朗霞街道
唯一号: 112133020220000932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75.pdf
地名类型: 行政区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余姚市
辖区: 朗霞居委会;龙王堂村;西墟村;邵巷村;镇西村;新南王村;熊家街村;赵家村;新新村;天华村;天中村;朗霞村;干家路;杨家村

参考方位

位于余姚市区北8千米。办事处驻地迎霞路88号。东与低塘街道相邻,南与阳明街道、马渚镇相连,西与泗门镇接壤,北至小曹娥镇及慈溪市。

介绍

朗霞街道位于余姚市区北8千米。办事处驻地迎霞路88号。东与低塘街道相邻,南与阳明街道、马渚镇相连,西与泗门镇接壤,北至小曹娥镇及慈溪市。辖区面积43.88平方千米,东西极距7.8千米,南北极距10.1千米,辖13个行政村和朗霞居委会。至2014年底,全街道共有14676户,常住人口72259人,其中户籍人口42437,人口自然增长率0.106‰。 南宋时,为开元乡阁剩里。明代改为东成里。明末清初,中心地段徐家大房的前廊后厦开始有人设摊买卖,逐渐形成市肆。清康熙年间,已称徐家廊厦。雍正年间,简称廊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廊厦乡,后取谐音,为朗霞。民国十九年(1930)设朗霞镇。民国后期,现街道境域属朗霞、柯义、义五、天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朗霞、道塘、明风、泠江、新新、常胜、天华乡。1956年为朗霞、新新、天华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下设朗霞、道塘、明风、新新、熊家街、天华管理区。1961年,为朗霞、新新、天华公社。1970年,东蒲、天华、青山3公社合并为东蒲公社,次年复分。1983年,改为朗霞、新新、天华乡。1986年,朗霞改为镇。1992年,新新、天华2乡并入朗霞镇。2003年3月,朗霞撤镇设街道,原属朗霞镇的水阁周村、大庙周村划归泗门镇,原属低塘镇的镇西村、邵巷村、西墟村、龙王堂村划归朗霞。2002年初建立的姚北工业新区(2005年更名为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与朗霞街道合署办公。 辖区内地处宁绍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湿度80%,无霜期240天。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标高在3.4—4.2米,南部有少量山丘,为四明山余脉。街道内共有大小河流206条,总长163.8千米,纵长泠江,横临周江、大古塘江为主要河道。 农业历来以粮棉生产为主,间有少量经济作物。耕地面积2067公顷,山林面积46.7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042公顷。水稻复种面积1818.7公顷。2014年生产粮食18281吨,其中水稻12632吨、小麦4002吨。2014年种植蜜梨184.7公顷,产量6046吨。至2014年有工业企业2118家,从业人员37314人。其中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25家、上市企业2家。主要产业有轴承、化纤纺织、家电制造、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综合性农贸市场10个,超市卖场8家。余姚中国裘皮城成为商业亮点。2014年全街道工业总产值206.6亿元,其中上亿元企业产值78亿元;全社会投资27.6亿元,自营出口3.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农业总产值4.9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1亿元,其中地方收入3.1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6949元。 2014年有小学4所、初中1所、中小学一体制学校1所、高中1所、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职校1所、幼儿园13所,有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服务站12个,有敬老院1所、文化宫2个、公园3个。境内交通便捷,已建成道路62条,总长77.09千米,形成交通网络。329国道、余姚大道,梁周公路穿境而过。有市级文保单位符氏宗祠、革命纪念地新新公司及裘皮城、天华农庄等购物观光点。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隶属
龙王堂村
辖区
西墟村
辖区
邵巷村
辖区
镇西村
辖区
新南王村
辖区
熊家街村
辖区
赵家村
辖区
新新村
辖区
天华村
辖区
天中村
辖区
朗霞村
辖区
干家路
辖区
杨家村
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