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唯一号: 112131020220000510
机构名称: 龙南小学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515.pdf
地址: 横泾河诒谋堂祠堂内
起始时间: 民国14年(1925)

机构描述

龙南小学始创于民国14年(1925),校址设在横泾河诒谋堂祠堂内,称“孙氏小学”。时仅有2名教师,30余名学生。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人周曼天等曾在校任教,边任教边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民国32年(1943)校址迁到寺下剡岙庙,更名为龙南乡第八国民学校。时有教师4人,学生百余人,设4个年级段。民国36年(1947)校址仍迁回横泾河诒谋堂祠堂,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1952年,孙家境(小学)的区分校撤销,建龙南乡中心小学。校址在孙家境村燕翼堂宗祠内。此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至20世纪60年代初,全校已有教师8人,学生300余人,设6个年级,称龙南公社中心小学(简称“社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提出“学校办在家门口”的口号。教师回队任教,“社校”改为同心小学。此时有教师13人(含民办教师),学生350余人,设7个班级。 1978年下学年,烛溪小学与横泾河小学合并,称龙南公社中心学校小学部,原烛溪小学内仍设有两个初中班。1980年9月小学部与同心小学合并,更名为龙南公社中心小学,校址在孙家境燕翼堂内。 1992年,乡投资50万元,在孙家境村直河塍江东首建新校舍,其中主体建筑为教学大楼一幢,计12个教室。翌年9月投入使用,定名“龙南小学”。2000年2月,大山小学54名学生插班并入。2001年镇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再次“扩校”,再建教学大楼一幢,计15个教室。2002年9月投入使用时,东畈、横烛两所小学同时并入,全校教师27人,学生677人,设17个班级。设施比较完善,除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外,还有实验室、电脑室、活动室、办公室等教学用房及生活用房。此外还有200米环形跑道及篮、排球训练场地。学校环境优美,四周栽有雪松、杨梅及花卉。2003年经市府教育督导评估为优秀级学校。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曼天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