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唯一号: 112130020220000193
人物姓名: 孙嘉绩
人物异名: 原名:光弼;原名:以衡;字:硕膚
文件路径: 1121/01/object/PDF/1121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60.pdf
时代:
出生年: 1604年
卒年: 1646年
籍贯: 慈溪市

传略

孙嘉绩(1604—1646) 原名光弼、以衡,字硕膚,孙家境村人。系明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明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改兵部职方员外郎,郎中。 崇祯十一年(1638),清军入关,兵临京郊,扎营不动,众莫测其意。嘉绩曰:“此待后至者,即居南下。曷乘未集,而悉击之。”主和派杨嗣昌以为清军“倾国而来,安有后队。”时隔三日,果不出嘉绩所料,六万蒙古兵,从青山口出,越长城而入,会合清军后,拔营南下。因丧失战机,主战派兵部右侍郎卢象昇战死沙场。按例卢应得到抚恤和褒奖,但反而按兵不动的主和派宦官高起潜得到封赏。对此颠倒是非、赏罚不分的事例,嘉绩愤怒异常,申疏朝廷。导致高起潜、杨嗣昌之不满,反诬嘉绩有纳贿事,被谗因而入狱。后经保定总督张福臻及刑部尚书徐石麒营救才获释。在狱中,他拜被谗入狱的大儒黄道周学《易经》,传为美谈。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今景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建立大清国,年号顺治。同年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起复嘉绩为九江兵备佥事。未赴任,九江失陷。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定江南,弘光政权覆亡。嘉绩归余姚时,正遇清兵檄下浙东,绍兴通判张愫迎降,余姚知县王曰愈逃跑,摄篆官王元如欲降清,民众哗然。嘉绩乘势于闰六月己丑(初九)击鼓突入县衙,擒获王元如,当即将他杀死,首树浙东抗清义旗。邑人乡官邵秉节、陈相才、吕章成、沈之泰、邵应斗等纷纷响应,从者数千人,欲推嘉绩为盟主。嘉绩恳辞,曰:“举事须得其人。”向众人推荐同邑孝义乡熊汝霖。适熊自宁波募兵至,军分两营,嘉绩主左军,汝霖主右军,人称“孙熊兵”。并遣使会稽、鄞县等地,告白天下。不数日,鄞县钱肃乐,慈溪沈宸荃及绍兴所属各县均响应。六月二十五日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嘉绩晋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义军会师于钱塘江,嘉绩总领抗清义师,转战于西兴、乔司等地,亲受矢石,每战汝霖当光,嘉绩继后。军饷不足,毁家产佐军,把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曰:“身,先人余也;义,同国存亡。”闻者感动。顺治三年(1646)上半年,渡杭州湾,攻取海宁、海盐一线,清军震动。五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欲调兵进攻杭城时,遭遇以方国安为主的武将拥兵自重,持各自实力,不听节制,致使江防全线溃退。嘉绩急忙从乔司返回绍兴,想救护鲁王。时鲁王已被方国安挟持去翁洲,嘉绩又急忙登舟去舟山,追寻鲁王。 清军渡过钱塘江,势如破竹,不久绍兴、台州、宁波等地相继被清军攻陷。嘉绩壮志未酬,心力交瘁、悲痛万分,终因疽发于背,是年六月,死于舟山道隆观,年仅四十三岁。鲁王追赠太保,谥忠襄。葬舟山芦花岙,康熙二十四年(1685)迁葬烛湖。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工部主事
职位
郎中
职位
兵部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