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开展全面學鞍山赶鞍山运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8825
颗粒名称: 慈城开展全面學鞍山赶鞍山运動
其他题名: 公社党委召开現場会議总結推广鞍山的深耕經驗
分类号: F243.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慈城公社鞍山大队为了确保明年春花“千、五、万”的目标,采取了深耕深翻的措施,并针对前期深耕质量不高的状况进行了重耕,保证了每亩符合规格。在五级干部大会结束后,大队开展了深耕质量的检查,发现664亩土地不符合规格,需要进行重耕。通过开展干部和耕田手会议、辩论等方式,大家认识到深耕的好处,解决了思想问题。全大队建立了“八定、六到、三查”的生产责任制,加强了对深耕的领导。目前,鞍山大队的深耕运动已经形成,全队干部和社员都积极投入到保质保量、坚持规格的深耕运动中。公社党也召开了现场会议,介绍了鞍山经验,并开展了学鞍山、赶鞍山、超鞍山的竞赛运动。
关键词: 余姚县 竞赛运动 鞍山运动

内容

慈城公社鞍山大队,为了保證实現明年春花“千、五、万”,堅持深耕深翻,並采取有效措施,扭轉前期深耕質量不高的情况,对六百多畝六寸以下的進行了重耕,达到畝畝合乎規格。
  五級干部大会結束后,鞍山大队立卽進行了一次深耕質量的檢查,发現全大队已耕的一千另八十七畝土地中,不符合規格(六寸以下)的有六百六十四畝。据其原因:一是前期思想发动不充分,領導態度不够堅决,二是对耕田手沒有建立明確的責任制。为了堅持深耕,給明年更大躍進打下基礎,大队总支当卽召开干部和耕田手会議,傳达了县委指示,提出了对不符合規格的要進行一次重耕。为了眞正解决思想,还开展了一次辯論。辯論中極大部分干部、耕田手認为,深耕是双千斤的牆基,深耕后田好耘、抗旱能力强,决不能任何动搖。但个別的雖然也認識到深耕的好处,可是对重耕一次产生了麻煩思想,說是耕了算了,今后做到就是了,否則会造成勞力緊張,收神失时。但这些思想却得到堅持“八字憲法”的干部、耕田手的反对,他們說,“要增产必須深耕三放松規格就等于白送粮食,在細收細打問題上我們已經爭得了上游,一定要在深耕問題上繼續爭上游,堅决奪取全县大紅旗。四队队長王長岳还說:“現在怕麻煩不深耕,那末到明年会更加麻煩;麻煩應該考慮增产出皮”。这六百余畝土地再重耕一次是否会影響收神季節呢?丁祖法、鄭阿瑞等說;“不会失时,因为現在时間还早,連作晚稻收割还未全面开始;同时化工又不大,只要再耕一犂就可以了”。在解决思想后,各队队長等干部,又親自搞重耕樣子。通过实际操作,最高的十一队社員洪全寳(团員),一天內耕了十五畝。这一來,大大鼓舞了大家对重耕的信心与决心,全大队五十二个耕田手一致表示:把双铧犂全部使用起來,質量一定合符标准,对目前不符規格的堅决重耕一遍。
  在此同时,为了保質保量,各生产队又改正了生产責任制,如第六生产队建立了“八定、六到、三查”的做法。八定:卽定人,定數量(每部双铧犂日耕六畝),定質量(深度七寸以上),定工具(用好管好)一定耕牛(不准亂牽亂用),定畈(全队共划四个畈),定工分(每畝五分),定时間(立冬前完成)。六到:卽定額到田,責任到人,任務到組,耕牛到組,工具到組,插竹牌到田。三查:卽早上查双铧犂出勤,中午查質量,晚上查任務。为了加强对深耕領導,全大队还划了四个片,由总支書記、委員等分头督戰。
  目前,鞍山大队一个保質保量,堅持規格的深耕運动已經形成,二十八部双铧犁除六部修理外,部部出动。从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的三天中,重耕的土地达三百十五畝,深度已达到七以上。在这三天所耕的二三十一畝中,深度也都符規格要求。为此,公社党已于二十七日召开全公社生产队干部等參加的現場議,会上通过介紹鞍山經,以及現場參觀,一致認鞍山大队不但細收細打搞好,而且当前深耕的質量是好的,是值得大家全面习的榜樣,当場掀起了一轟轟烈烈的学鞍山、趕鞍、超鞍山的競賽運动。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方曉載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慈城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