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黨的堅强領導 低产田面貌更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8227
颗粒名称: 有黨的堅强領導 低产田面貌更新
其他题名: 記陸埠公社沿江兩岸“江渡田”早稻大丰收
分类号: S511.3+1
摘要: 在今年早稻旺割階段,陸埠公社党委連續不斷地从口头、書面、电話里接到了許許多多來自姚江沿岸各大队傳來的半收喜报。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事情呀!全公社五、六千畝“江渡田”早稻,獲得了史无前例的空前大丰收,增产幅度在去年大躍進的基礎上又增六成左右,产量足足抵过了解放前的二三年。“破沿江”变丰產畈。“江渡田”,是指靠江兩岸的低窪田,全長六十余里的姚江横穿陸埠地区,沿江兩岸,地勢低窪一土質瘠薄,自然災害頻繁,解放前,是“十年九无收”的低产地区。解放了,情况逐年改變,产量逐步提高。
关键词: 早稻丰收 陆埠公社 江渡田

内容

在今年早稻旺割階段,陸埠公社党委連續不斷地从口头、書面、电話里接到了許許多多來自姚江沿岸各大队傳來的半收喜报。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事情呀!全公社五、六千畝“江渡田”早稻,獲得了史无前例的空前大丰收,增产幅度在去年大躍進的基礎上又增六成左右,产量足足抵过了解放前的二三年。“破沿江”变丰產畈
  “江渡田”,是指靠江兩岸的低窪田,全長六十余里的姚江横穿陸埠地区,沿江兩岸,地勢低窪一土質瘠薄,自然災害頻繁,解放前,是“十年九无收”的低产地区。过去,在西起蜀山渡、东至大隱洪城渡的广大农村中,普遍流行着这樣几句話:“爛腐岐陽破沿江,十年倒有九年荒”;“下畈种十畝,不如上畈种一畝”;“种了一大畈一收收挑一担”。郭姆傳家生产队傅德美等几个上了年紀的社員吿訴我說,在过去,东傅西傅兩个自然村的四百多畝“江渡田”,收成好的年头,上下半年二百斤算是收足了;有时遇到自然災害,几十斤一畝也常見。由于國民党反动派、地主階級的逼害,和〓、旱、澇、虫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农民生活貧困,生产不僅不向前发展,而且因耕作粗放,造成土質愈种愈瘦,产量愈來愈低。
  解放了,情况逐年改變,产量逐步提高。今年,这个地区的早稻产量,比去年丰收的基礎上,普遍增产七八成,东傅永丰畈一百另五畝田增产达一倍左右。七十一歲的老社員傅忠沛眼瞪着金黃谷子,摸着已經花白了的胡須說:“我活了七十多年,这畈『破田』种出介好的稻还是第一遭,『破沿江」如今變成了半产畈”。丰收不忘共產党
  “事在人为”,当地的人們愈來愈堅信这个千錘百煉的眞理了。他們說:解放前所以生产搞不好,正因为國民党反动統治不僅不領導生产,而且嚴重地破坏生产;解放后,党領導沿江人民進行了一系列的生产基本建設,筑起了江塘,建造了几十处小型水閘一新修了水利網,基本上改變了水利条件,制服了旱、澇、咸災。去年人民公社化后,重点加强落后田的培育管理,种大了綠肥,根据土質,因地制宜貫徹了合理密植,進行了深耕,选用了南特号、原子二号、有芒早粳等優良品种,字字不放松,認眞地埶行了农业“八字憲法”。沿江沙浦生产队五百多畝江渡田,去冬極大部分都上了滿板草子,塊塊打出了深溝,达到了雨止不積水,大大降低了地下水位。在三次寒潮过境中一次次保暖蓋草,因此綠肥比往年增产一倍以上。东山大队芝嶺生产队为了車〓东城〓二百多畝“討飯田”徹底改變面貌,在春耕时,生产队依靠人民公社的優越条件,組織了一百多个勞力的運肥突擊队,日夜翻山越嶺的把肥从二十多里遠的芝嶺村里運到了田头,还在总支書記的親自帶領下,精心培育管理,在田头扎營,做到吃下住、开会研究、工具耕畜“四到田”。今年他們的早稻产量比去年增产一倍多。社員們說:“有党領導,乾坤也能倒轉”。社員喜賣爱國粮
  姚江沿岸的人們,当獲得早稻空前大丰收以后,社員們个个都喜在臉上甜在心头,不論田头、晒場一当你問起早稻产量时,社員們总会这樣吿訴你:“今年的早稻谷要比去年多得多哩!很多稻还沒割進,原有的倉庫早被堆滿了。”七月底的一个晚上,为了解决倉房,社員們進行了一次研究,大家說:“小倉庫滿了。明天就藏到大倉鼠里去吧!”当晚,大家貫好了谷袋,第二天一早,社員們嘻嘻哈哈地搖着粮船送粮食收购站。
  近日來,不管那个倉庫,日夜都忙个不停,在牆上貼滿了“人人慶丰收,喜賣愛國粮”等大小标語。
  傅裕銓过去是:
  「爛腐歧陽破沿江,
  十年倒有九年荒。」現在是:
  滿畈稻浪門金光,
  堆山谷子沒处放。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傅忠沛
相关人物
傅裕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