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積肥成績显著稻苗生長出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7881
颗粒名称: 斗門積肥成績显著稻苗生長出衆
分类号: S511.3+1
摘要: 馬渚公社斗門管理区,抓住了早稻千斤动的中心環節,高舉肥料帥旗,緊接早插早耘,全面掀起了一个大搞肥料、消滅早稻三类苗的羣众动。全管理区一千七百二十畝黃苗,已施追肥的有一千一百八十一畝,其中九百五十一畝已轉靑发嫰。动剛开始,部份甲部、羣众对如何千方百計積肥造肥、自力更生解决早稻追肥問題,缺乏認識,認为遠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化肥好;部份社員还說无肥可積,生产內容多,勞力緊,无法積肥。部份社員还說无肥可積:“焦肥道地早削光,放牛处处无靑草,那里來的肥源找。”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積肥专綫,制訂積肥規划。为了解决无肥可積的思想,总支分别在三联、繁榮生产队進行搞点。
关键词: 馬渚公社 早稻 施肥 种植经验

内容

馬渚公社斗門管理区,抓住了早稻千斤運动的中心環節,高舉肥料帥旗,緊接早插早耘,全面掀起了一个大搞肥料、消滅早稻三类苗的羣众運动。截止二十日,共積人糞肥六千三百六十担,割靑草四万一千八百担,〓河泥一千八百三十船,造起万斤坑三百十个(有人糞料三万五千四百三十担,草搞河泥四万八千九百十担)。全管理区一千七百二十畝黃苗,已施追肥的有一千一百八十一畝,其中九百五十一畝已轉靑发嫰。 这个管理区能迅速开展積、造、施肥運动、是經过一段較細緻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運动剛开始,部份甲部、羣众对如何千方百計積肥造肥、自力更生解决早稻追肥問題,缺乏認識,認为遠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化肥好;部份社員还說无肥可積,生产內容多,勞力緊,无法積肥。部份社員还說无肥可積:“焦肥道地早削光,放牛处处无靑草,那里來的肥源找。”但管理区总支分析了早稻田基肥不足,追肥不够的情况,認为早稻要超包产、超規划,肥料必須大搞。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積肥专綫,制訂積肥規划。管理区建立積肥領導小組,各生产队建立積肥专业小組。采取經常和突擊相結合的方法,抽空就抓,見縫插針的方法,確定在小忙搞突擊,由百分之六十勞力投入積肥,农忙轉入經常,確定30%投入經常積肥,特忙时暫停的办法。 为了解决无肥可積的思想,总支分别在三联、繁榮生产队進行搞点。管理区主任邵登章同志在繁榮生产队与社員搞了八个万斤坑后,先后召开了党、团員、生产队長以上干部、靑年、妇女積極分子会議,組織了三千余人參觀一到会干部在事实面前,思想大大解放,普遍反映:“肥源到处有,主要是思想未解决。八一生产队会議結束后,漏夜发动了四十多靑年搞了八个万斤坑。三联生产队斗門四个小队有一百多个妇女到環城肖东割靑草5万斤。全管理区在三天时間造好了一百六十四个万斤坑。積了人造料二万二千多担。 在積肥運动开展的基礎上,为了使平衡发展,做到保質、保量,总支又抓住了檢查,提出了以爭时間、保質量,边積、边施,重点消滅三类苗,开展队与队、小队与小队的勞动競賽。因而更促進了運动的发展。勤星生产队五个小队只有四只农船,就釆取停人不停船的办法;三联生产队还开展人与人的積肥競賽,勤星、繁榮、八一三个生产队,采取黃苗在那里,万斤坑造在那里的办法,八一生产队每15畝田有一个万斤坑。 目前,該管理区在結束春花搶收和完成三熱制插秧同时,繼續发动羣众,澈底一消滅三类苗。幷在短时期內,在早稻試驗田、丰产畈和一一般大田,普遍施上一次肥。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机构

馬渚公社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