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各福利單位支援生产有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7336
颗粒名称: 鞍山各福利單位支援生产有功
分类号: F323.3
摘要: 慈城公社鞍山管理区总支,由于做到了旣抓生产,又抓生活,在春耕插秧戰役中,不僅生活福利單位進一步獲得了鞏固和提高,出現了二个先進單位和十九个先進人物;而且進一步鼓起了社員的生产積極性,推动了生产,为支援春耕插秧戰斗立下了功勞。鞍山管理区三千多个社員,分別在十三个食堂里吃飯;八百多个幼儿分別在十个托儿所和九所幼儿園里生活,同时还普遍建立了产妇院、敬老院、洗衣組等等,充分解放了七百二十多个妇女勞动力。人少,土地多,是鞍山管理区的一个特点,每个勞动力要負担二十多畝土地。前方后方同心協力戰春耕,社員們齊誇食堂、幼儿園、托儿所等福利組織办得好。
关键词: 余姚县 春耕 插秧

内容

慈城公社鞍山管理区总支,由于做到了旣抓生产,又抓生活,在春耕插秧戰役中,不僅生活福利單位進一步獲得了鞏固和提高,出現了二个先進單位和十九个先進人物;而且進一步鼓起了社員的生产積極性,推动了生产,为支援春耕插秧戰斗立下了功勞。
  鞍山管理区三千多个社員,分別在十三个食堂里吃飯;八百多个幼儿分別在十个托儿所和九所幼儿園里生活,同时还普遍建立了产妇院、敬老院、洗衣組等等,充分解放了七百二十多个妇女勞动力。
  人少,土地多,是鞍山管理区的一个特点,每个勞动力要負担二十多畝土地。春耕一开始,曾有人認为“生产任務这樣緊,食堂、托儿所、幼儿園还是不办好。”总支就抓住了这些思想,发动社員進行鳴放辯論,統一了認識,一致認为“生产越是緊張,越需要做好生活福利工作,只有福利工作搞得好,搞好生产也才有保證。”总支接着根据社員的意見,保證春耕插秧勝利,立即成立了插秧指揮部和生活福利委員会,加强对福利人員的政治思想敎育,整頓了福利組織,抽出了七十六个炊事員和三十二个敎養員和保育員直接支援春耕插秧生产,並要求留在福利單位的工作人員如何安心地更好地为春耕生产服務,提高她們的覺悟,加强她們的責任性和樹立地們的光榮感。
  在春耕插秧生产中,食堂人員都積極开动腦筋,实行了“三送、三好”制度,只要社員生产到那里,他們就送茶、送飯,送点心一日三送到那里。上沈食堂炊事員甚至渡河过湖到〓、五里路以外的上江畈送茶、送飯給社員吃,並利用社員吃茶吃〓的空隙时間協助拔秧,打秧,插秧。为了使社員吃好〓各食堂普遍建立了“三場”,多种蔬菜,多養鷄、猪、〓等一做到小菜多樣滋味好一食堂淸潔衞生好一服務態度好。在緊張的插秧期間,社員們普遍吃了三到四次的猪肉、鵝肉。立夏那天,全管理区社員都吃了糯米飯和每人一到二只雞蛋。平時开夜工的社員,还能吃到夜点心。因此,社員們个个心情舒暢,干勁冲天。
  全管理区的托儿所和幼儿班,也都普遍做到了“三好,送”:管好,敎好,使孩子們玩好;及时送孩子到田头吃奶。前方后方同心協力戰春耕,社員們齊誇食堂、幼儿園、托儿所等福利組織办得好。社員周維康說:“現在有了食堂,一点心事都不用担,三个孩子都在托儿所和幼儿園,啥都安心,生产起來渾身是勁。”單身漢陳初崗說:“过去衣裳脫落无人洗,現在一天換一套,一脫落,洗衣〓的老媽媽都給我拿去洗了,有一点破就給补好了。”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文卿
责任者
惠瑞
责任者
周维康
相关人物
陈初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