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吳士琴等创日插一畝三分高紀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7172
颗粒名称:
吳士琴等创日插一畝三分高紀錄
分类号:
F327.5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余姚县七个插秧女状元创下日插一亩三分的高纪录,全县妇女应学习她们的勤学苦练精神,为早插不出四月关立下功劳。
关键词:
余姚县
女状元
早稻插秧
内容
余姚縣妇联批語:
今天余姚日报发表的丈亭公社梅溪管理区吳士琴等七个妇女創日插5×2密植一畝三分的高紀錄的消息,是振奮人心的,是我們全县妇女学习的榜樣。
从吳士琴等創插秧高紀錄的事实再次證明,干勁是一切事物成長的决定因素,有了这,才有勤学苦練、实干巧干。这也是我們所学习之处。今天離不出四月关只有兩天时間了,我們希望全县广大妇女姐妹,認眞学习吳士琴等七个妇女勤学苦練的精神,鼓更大干勁,用更巧办法,为早插不出四月关立下一功並以此为禮物向“五一”節獻禮。
一九五九年四月廿九日
(本报訊)在全县插秧運动勢头越來越猛的日子里,丈亭公社梅溪管理区出現了七个插秧女狀女。她們連拔帶插,創平均日插一畝三分的高紀錄(5×2),比当地男社員插秧工效还高出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比女社員高一倍以上。
这七个插秧女狀元是:吳士琴、王玉琴、俞英娣、徐菊娣、胡銀花一張琴素、謝蘭珍,都是二十一歲到二十八歲的靑年妇女。她們的插秧方法是:双手緊貼在水面,左手揑秧松、兩指分得秧快、右手接秧快、插得快,双脚退步穩;並采用穿梭插秧法(每行能多种兩叢秧苗),达到手脚並用,动作相等。
創这个高紀錄,是她們的冲天干勁和勤学苦練的結果。她們对插秧是一項完全生疏的工作,只有吳士琴、王玉琴等兩人在去年插过半天秧。但为了保證奪得早稻畝产双千粮,和学习了黄岩“七仙女”的模范事迹,就像一把烈火点燃了她們的熱火,自覺的投身于插秧戰斗,决心与男社員比高低,与黄岩“七仙女”比高低。可是,事与願違,当第一次下田插秧时,就覺得腰酸背痛,行动困难,而且插秧效率不高。但一想到“七仙女”創奇迹的生动事例,就这樣問自己:七仙女做得到,我們为什么做不到。这就鼓舞了她們堅持苦練的毅力。当人家还在美夢中(早上三时),她們就起床做一切准备,做到早上雞啼出門,晚上星齊進門。插秧技朮不懂,虛心地向人家学,平时多注意琢磨、鑽研;沒有种田繩,在夜間自搓草繩解决;当碰到困难时,还互相激勉、相互鼓舞,使一切困难迎刃而解。二十五日,天下着大雨,她們不帶雨具的、全身衣服淋溼了还堅持插秧。終于,有志者事竟成,〓秧效率逐日上升,日插一畝三分的高紀錄就被她門所創造。
地門这种勤学苦練的精神和先進的插秧方法,得到了管理区領導上的重視,总結了她們的經驗,並在二十五日召开現場会議,号召全区学习推广。因此也大大加速了这个区的插秧進度,据統計插秧工效要比前提高一倍以上,到二十七日,全区已完成早稻插秧任務的百分之八十三。
知识出处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靜瀾
责任者
朱巧仙
责任者
吳士琴
相关人物
王玉琴
相关人物
俞英娣
相关人物
徐菊娣
相关人物
胡銀花
相关人物
謝蘭珍
相关人物
張琴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