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合理密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509
颗粒名称: 論合理密植
分类号: S511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合理密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其作为农作物高产多收的中心环节。文章提到了在不同条件下,密植的限度也是可变的,同时指出了确定密植程度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其他增产措施、自然条件、劳动力等。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合理密植 作物栽培

内容

(新華社北京一日消息)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社論:“論〓理密植”,下面是社論的摘要:
  合理密植一定能够增产,这无數事实已經證明了的“密”字已經明文載入农业生产的根本办法“八字憲法”。它反映了作物栽培的一条基本規律。“八字”之中,在不同的時期要有不同的重點和中心。在播种和栽植时期,重點和中心就在“密”字上。种植以后的各項管理工作中也要很好的实行一密一的要求。从这點意义上來說,“密”是农作物高产多收的中心環節。
  說“密”是中心環節一幷不是說它是高产多收的唯一重要因素,也不能籠統地說“越密越好”。有这樣一个例子:广东新丰县梅西靑年实驗农場去年种的晚稻,同樣的耕作條件下,每畝三十六万苗的,畝产一千一百五十斤;每畝六十万到八十万苗的,平均畝产一千九百一十斤,产量最高;每畝四百万苗的,雖然增加了技術措施,畝产只有七百斤;此外,有一畝早直播試驗田,一畝播了五百斤种的,打算長出一千万穗,結果禾苗長不起來,沒有一点收成。这說明: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內,“密”是好事;缺少一定的条件,超过一定的限度,“密”就会變成坏事。
  当然,条件是会发生變化的。所謂密植的限度也不是絕对的,而是可變的。过去人們給小麥、水稻和其他作物种植密度訂出一定的“極限”,認为如果超过了这樣“極限”,就不能再增产,甚至要減产。一九五八年,我國勞动人民的偉大实踐冲破了这些“極限”。不少地区合理地提高了种植密度以后加上其他必要的措施,都大大增产了。这可以說是我國农业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創舉,是党的領導和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輝勝利。
  打破了陳規,是一件大好事。可是,这並不是說,就不再需要一定的規矩了。适應新条件,必須立新規。立新規,一定要适應不斷變化的、各个不相同的、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制約的各和条件和各和情况。籠統地死板地規定“密植極限”固然不对,籠統地死板地“最低密度”也同樣不对三另一方面,也不可以認为,在一定条件下,密植沒有一定的限度。
  要正確地確定密植的程度,必〓認淸密植同別的增产措施的相互关系。羣众說:“深耕密植得珍寳,淺耕密植得稻草”,这些話正確地反映了深耕和密植的关系可是,也要看到深耕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限度,並不是越深越好;在有些地区,因为土質或地勢关系,耕得过深了反而不好。
  肥、水、种、保等項增产措施同“密”的相互关系大体上也是如此。一方面,要力求加强这些措施,使它們适合密植的要求;另方面,也要看到,这些措施在不同地方、不同的时期是有一定限度,密植的程度又必須同已有的和經过努力能够实現的措施相适應。
  要正確地確定密植的程度,还必須認淸密植同自然条件的密切關系。旣要攷慮到自然条件可以用人力改變的一面,力求改變自然条件以适應密植增产的要求;也要攷慮到在目前某些条件还不能改變的一面,力求使密植的程度和方式适應自然条件。
  要正確地確定密植的程度,还必須照顧到勞动力的多少,做到不誤农时,而且不妨礙公社經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看到:多用〓动力能多增产,这是値得〓;另方面也要看到:如果植超过了一定限度、要用〓別多的勞動力,以至降低种、插秧的質量,躭誤〓事,就达不到增产的目的
  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制〓出不同的密植規格,是十〓重要的。是作物的生長和育客觀規律的反映客觀〓律是存在的,是可能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放手动羣众,一切經过試驗。要堅定地相信羣众的大多。无數事实證明,羣衆是〓够明辯是非的。只要放手〓动羣众討論,就能制定出理的密植規格。在羣众意〓还很不一致的時候,可以多种多樣的小面積試驗,〓强求采取同一种規格。在大面積上普遍推行的密植格,最好是在同樣的条件經試驗成功的。只有經过〓驗證明確实有效的密植規,羣衆才容易接受。
  只要能放手发动羣众一切經过試驗,密植就定能確切,也就一定能产。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新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