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炼鋼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6120
颗粒名称: 紅炼鋼人
其他题名: 煉鈇車間副主任陈法荣同志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法荣同志是余姚钢铁厂炼铁车间副主任,他在生产工作中取得了卓越成绩。
关键词: 陈法荣 姚钢铁厂 炼铁车间

内容

共產党員陳〓識。志,是余姚鋼铁厂煉姚第一爐铁水間副主任。他在一方法榮同志今年四十年工农业生产大躍進他出身在貧苦的工代里在全党全民大十七歲起就学鑄铁運动中,緊緊依〓放初〓陸埠鎮一家領導,和職工同志一里做工由于資本发揚了工人階級的〓經營搞跨了企业,統,帶头苦干,实干党教育下,和同志不斷革命的精神,單堅持生产自救一种困难,在短短的几年一月轉到了人和时間里,从一个不懂他在厂里担任爐長技術的鑄鍋工人,〓,为了把生产計划个出色的鋼铁戰士。更出色,刻苦地鑽他愛厂如家、愛盧〓技朮,帶头忘我地貌視困难,戰勝困难团結爐班工人來搞党的事业高度負責〓。他領導的一爐一踏踏实实的工作作〓一九五四年十月到得,全厂職工羣众的七年的三年多時間和愛戴,光榮地出〓面超額完成了生产工父系統社会主义〓連續評为厂、县、省先進小組,他連續被評选为先進生产者。
  去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全党全民大办鋼铁的号召,他改行了,厂党支部要他負責建爐搞樣子,突破煉铁技朮关。他到山西參觀囘來,在六月初建起了第一座1.5立方土高爐。但新的煉铁技朮不是一次參觀能解决問題的。开始試爐一、二、三次都失敗了,当時有些人就議論开了說:“化了勞力、資金,弄只高爐,擺擺樣。”这些冷言冷語並沒有动搖陳法榮同志的意志,他檢查自己:化了时間化了錢,怎樣向党和羣众交待。他不分白天黑夜,和技朮員、工人一起研究,根据集体的力量,共同的智慧,决定參考鑄鍋爐子的原理試用熱風。在領導的積極支持下終于在第四次試驗得到成功,流出余姚第一爐铁水。铁是煉出了,但質量不合标准,都是白口铁。这時諷刺又來了:“弄來弄去一些白口铁,澆下來鑊子派不來用場。不怕困难的陳法榮同志,却認为煉得出白口鈇就〓得出紫口鈇,再一次研究改進爐子結構,提高熱風溫度,終于突破了技朮关,流出了紫口鉄,为鋼鈇生产樹立了紅旗,地、县委先后召开現場会議進行推广。
  冒高温舍身救爐
  他經二个月時間的勤学苦鑽,掌握了煉铁生产的建爐、操作的全部技朮。八月底,全党全民大办鋼铁運动掀起了高潮,領導上調他担任姚鋼三立方車間主任。他知道时間就是鋼铁,要完成一〇七〇万噸鋼铁必須分秒必爭,但是擺在面前的困难是工人大部是剛放下鋤头的农民,自己也沒有三立方高爐的操作〓〓〓如果操作上一疏忽,会造成莫大的損失。不怕困难的陳法榮同志,爲了爭時間,爭鋼铁,完成党所交給的任務,不辭辛勞地日夜戰斗在爐前。
  十月上旬是全县鋼铁戰綫第二个戰役,三立方車間正在緊張戰斗的時候,一天发生了二号高爐爐缸結凍的事故。有高度責任性的陳法榮同志,这时比別人更焦急,“放衛星的时候到了,偏偏爐子出毛病,怎么办……”。厂党委把限期兩大恢復生产的任務交給了他。这時陳法榮想:“全厂能否放上衛星,二号爐已成为关鍵,雖然困难很多,但我是个共产党員,在困难面前應該有堅强的意志,我應該和大家想盡一切办法,使高爐迅速从“死里囘生”。大家研究的結果决定鑿爐壁取結铁。戰斗开始了,当時爐子雖然冷了一些,但还有200度高溫。这时陳法榮挺身而出,一个箭步,爬進進風口鑽入爐心。爐底的結铁,穿了高底的防爐鞋还站不住脚,一股爐底冲上來的熱气夾雜着煤气,多难受呀,汗水淋透了他的衣服。但他沒有顧到这些,为了爭取时間,他堅持着干,眞受不住了,头就向另一進風口一伸,就这樣在爐中奋戰了三个多小時,終于鑿开了爐缸的結铁,从爐底取出一〇OO多斤結铁,修好了爐身,当他爬出爐子時,全身已經墨黑。在一天半的時間里,使二号爐又升起了卷卷的黑煙,授人了第二个衛星戰役,吐出滾滾的铁水。
  春節〓些時,一号爐的水套突然燒坏了。熱風爐有800度左右的高溫在燃燒着,水套和熱風連在一起,要修好水套,必須停風,停風就会使爐子結凍,怎么办呢?停風是行不通的,陳法榮同志就毫不猶豫地胃熱風高溫趕修起來,滿身人汗的在高溫里堅持了一小时多,当他修好的時候,已相当疲勞了,但他沒有休息,去做其他工作了。
  今年二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八立方一号爐出铁口突擊結铁,工人們用了全身力气,〓不开結铁。要鑿开結铁有兩个办法,一是爐子停火,拆爐壁取結铁,这是消極的,另一是氧气急救。但是很不巧,技朮員、电焊工都不在厂。为不使結铁增加停止上料,陳法榮向保健工一起用氧气緊急搶救,他站在最前面,握着短短的电焊机,不顧出铁口結铁高溫的熏蒸,緊貼在爐口勇猛的和結铁搏斗,爭奪着铁水,陳法榮同志英勇敏捷的操作,終于贏得了时間,鑿开铁口,讓高爐流出滿肚的铁水,恢復健康繼續生产。
  車間工人說陳法榮同志愛護爐子,眞比自己的身体还关心,日夜一起操作,守衛爐旁,只要聽到爐子有什么“毛病”,就飛奔來了。爬熱爐,急搶救,鑽進鑽出,是很平常的事情。
  和爐子睡在一起
  在姚鋼的煉铁車間里,几乎日夜都可看到他在那里和工人們一起跟班勞动。車間开始生产时,他为了及时发現問題,解决問題,指導技朮,把床舖搬到一号爐上料台上。別人担心这樣響的馬达聲,会睡不好覺。他說:“慣啦!馬达聲雖響,但心里倒比別处要放心得多,万一爐子有毛病,可以当卽搶救。”天冷之后,他常常熱風爐旁躺一躺就算,生产需要的时候,連开几个通宵是經常的事情。工人們都是以他的忘我勞动精神作为學习的榜樣。現在工人技朮逐步提高,生产趨向正常,但他也不願和高爐離得很遠,一直睡在爐旁小屋里。
  陳法榮同志处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來領導大家的。什么事情总是他先做給人家看,講給人家聽;凡是困难的事都是自己親自帶头动手。他來車間里总是和工人一起,邊操作,邊指導。但当他看到在生产中有人忽視操作規程的時侯,却不肯輕易放过,一定要嚴格的指出,帮助他們,工人們都很感动的說:陳法榮同志这樣的帮助我們,我們怎能不好好的學。由于他慎極傳授技朮,循循誘導,使很多來自农村不久的新工人短短時間內掌握了爍铁技朮。他对國家財产非常愛護。不論一塊焦炭,一塊小鈇,不肯隨便放过,一定要把它拾起來。还經常敎育工人:人人要注意節約,一塊煤,一塊铁,聚起來是大數目呀!
  陳法榮同志这樣的苦干实干、忘我勞动的精神和深入的領導作風。工人們元不愛戴,个个都很親熱而又尊敬的稱他“法榮師傅。”車間里都誇獎他既是愛厂如家,愛爐如命的好工人,又是苦干、实干、帶头干,同吃、同住、同勞动的好主任。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家裕
责任者
陈法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余姚鋼铁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