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共產主義邁進的偉大綱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5749
颗粒名称: 向共產主義邁進的偉大綱領
其他题名: 赫魯曉夫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作七年計划报告(摘要)
分类号: D181
摘要: 赫魯曉夫說,自从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來,已經过去了三年。赫魯曉夫接着說,社会主义世界現在在空前鞏固、团結和牢不可破。赫魯曉夫在談到完成了最深刻改造的蘇聯人民的成就时,指出了党及其多年來以斯大林为首的中央委員会的領導作用。赫魯曉夫指出,今后七年的根本問題是,在社会主义同資本主义的和平經濟競賽中最大限度地贏得时間。赫魯曉夫指出,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不僅需要强大的物質技朮基礎,而且需要社会全体公民的高度覺悟水平。
关键词: 赫鲁晓夫 苏联 共产党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二十七日消息)塔斯社消息: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今天在克里姆林宮蘇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合上报吿說,代表大会將要討論蘇聯進一步進行共产主义建設、使經濟、文化和勞动人民物質福利獲得新的高漲的綱領。
  赫魯曉夫說,自从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來,已經过去了三年。三年來蘇联繼續滿懷信心地沿着列宁的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邁進,更進一步地加强了自己的威力,在为鞏固和平和爭取各國人民友誼的斗爭中提高了自己的國际威信。
  赫魯曉夫接着說,社会主义世界現在在空前鞏固、团結和牢不可破。它对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起着决定性的影響。
  赫魯曉夫在談到完成了最深刻改造的蘇聯人民的成就时,指出了党及其多年來以斯大林为首的中央委員会的領導作用。赫魯曉夫在报吿中全面地談到了蘇聯在各方面的巨大成就。
  赫魯曉夫說,蘇聯的國內和國际環境从來也沒有象現在这樣穩固。蘇聯、不可戰勝的社会主义陣營具備着制止侵略勢力的一切必要条件,它們是各國人民和平安全的强大堡壘。
  赫魯曉夫在概述一九五九一九六五年蘇聯发展國民經濟七年計划的主要任務时說,蘇聯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他們在經濟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現的巨大變革,使蘇联現在有可能進入一个新的極重要的发展时期一一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設的时期。
  赫魯曉夫簡短地敍述了这个時期的主要任務——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質技朮基礎,進一步加强蘇联的經濟威力和國防力量,同时日益允分地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要。报吿人說,实际上,是要完成一項歷史任務在按人口平均計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趕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資本主义國家。
  赫魯曉夫指出,今后七年的根本問題是,在社会主义同資本主义的和平經濟競賽中最大限度地贏得时間。他接着提出了在經濟、政治、思想和國际方面的具体任務,这就是:全面发展生产力,進一步鞏固蘇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思想敎育工作,提高勞动人民,首先是成長中的一代的共产主义覺悟,本着不同社会制度的國家和平共处的列宁主义原則,始終如一地執行維護和鞏固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安全的外父政策。
  赫魯曉夫在报告中說明他所作的报告提綱已經过了广泛的討論。他說,勞动八民在发言时都表示决心要完成和超額完成七年計划的任務。
  在談到关于发展工业和運輸业問題時,赫魯曉夫指出,控制數子規定要高速〓发展一切工业部門,特別是重工業部門的生产,並且大大提高它們的絕对增产〓。
  他說1965年工业产品总产值計划要比1958年大約增加百分之八十,其中第一部类一一生产資料的生产增加百分之八十五一一百分之八十八,第二部类:消費資料的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二百分之六十五。七年計划期間工业产品的增产值將等于最近二十年來的增产値。
  赫魯曉夫繼續說,規定一九六五年生鉄的生产要达到六十五百万噸到七千万噸鋼的生产要达到八千六百万噸到九千一百万噸,鋼材的生产要达到六千五百万噸到七十万噸。七年中化学产品的总产量將增加將近二倍。在燃料工业方面,要優先发展石油和瓦斯的开釆和加工业,一九六五年,石油的开釆量和瓦斯的开釆和生产量要分別增加一倍多到四倍。到七年計划結束時,电站的設計发电能力要增加一倍以上。
  报告人指出,七年計划規定加速发展所有現代化的机器制造部門,首先是重型机器制造,儀表制造,目动裝置設備和电子器材的生产。
  赫魯曉夫强調指出,由于重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和买現提高农业的措施,可以大大增加食品商品和工业商品的产量。七年中輕工业产品总值約將增加百分之五十,食品工业产品总値增加百分之七十。鉄路貨運周轉量要比一九五八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九到四十三。到七年末了,在全長約十万公里的各主要鉄路干綫上都要改用电气机車牽引和內燃机車牽引。
  七年計划提出了这樣的任務在工业、农业、建築业、運輸业、裝卸工作和公用事业中实現生产过程的全盤机械化。同时,要更广泛地实現生产自动化,从根本上改善勞动条件,急劇提高勞动生产率。
  赫魯曉夫在报告中說明农业方面的主要任務是:爭取生产水平发展到可以完全滿足居民对食品的需要、工业对原料的需要,並且保證國家对农产品的一切其他需要。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規定將农业生产总产値增加百分之七十。生产平均每年加百分之八。赫魯曉夫強調指出,未來几年中农业的主要方針,仍然是竭力增加作为整个农业基礎的谷物的产量。
  他說,畜牧业方面的主要任務是,增加肉类、牛奶、羊毛和鷄蛋的产量。
  在談到基本建設和生产力分布問題的時候,赫魯曉夫指出,今后七年內國家投資总額將达兩万億盧布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投資,那末投資总額就將达到二万億盧布。赫魯曉夫强調說,这意味着七年內的投資額大約等于蘇維埃政權整个年代中投資的总和。他說,工业基本投資大約要比过去七年增加一倍。國家和集体农莊对农业的投資总額,比过去七年內的投資总額差小多也要高出一倍。
  赫魯曉夫指出,在今后的七年中蘇联將特別注意利用东部地区的天然資源,打算要把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投資用到那里去。
  赫魯曉夫在談到提高勞动生产率时强調指出,到一九六五年由于勞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产的工业品,將佔增产总量的四分之三。
  赫魯曉夫着重指出,七年計划提出任務,要保證在進一步大力发展各經濟部門和優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勞动人民的生活水平。
  赫魯曉夫指出,到一九六五年蘇聯國民收入將比一九五八年增加百分之六二到百分之六五,將比戰前一九四〇年的水平几乎增加五倍。到七年計划結束时,職工的实际收入,以每一个工作者計算,將增加百分之四十。集体农民的实际收入至少要增加百分之四十。
  赫魯曉夫在报吿中指出,按照七年計划,國家用于勞动人民公共福利設施方面的經費將進一步增長。
  赫魯曉夫說,七年中規定建造总面積为六億五十万到六億六十万平万公尺的住宅,这比蘇維埃政權建立以來所建造的城市住宅的总面積还多。在分配住宅面積方面的任務是,要过渡到每一,家庭有一套單獨的住宅。
  赫魯曉夫繼續說,共产党始終認为为縮短工作日而斗爭是自己的綱領性的任務之一。蘇聯將在提高居民福利的同时,实現世界上最短的工作日和最短的工作周。
  赫魯曉夫指出,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不僅需要强大的物質技朮基礎,而且需要社会全体公民的高度覺悟水平。他强調說,我們党和國家的一切思想工作,都是要发展蘇聯人的新品質,要用集体主义和熱愛勞动的精神,用社会主义的國际主义和愛國主义的精神,用遵守新社会道德的高度原則的精神,用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來教育他們。赫魯曉夫着重講了改組学校,使学校同生活更加密切結合,学习同生产勞动相結合的重要意义。
  赫魯曉夫在报吿中敍述了蘇聯今后在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朮等方面的巨大发展。
  赫魯曉夫在談到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經濟競賽的时候指出,現在我們進入同資本主义進行經濟競賽的新階段。現在的任務是,爭取社会主义体系在世界生产中壓倒資本主义体系,在社会勞动生产率和按人口平均計算的产量方面超过最发达的資本主义國家,保證八民具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在这一競賽階段,蘇聯要在經濟上超过美國。
  赫魯曉夫在比較了蘇聯和美國的經濟后指出,到一九六五年,穌聯最重要的农产品的总产量和按人口計算的平均产量,將超过美國現在的水平。要在按人口計算的工业产重方面趕上和超过美國,或許在完成七年計划以后,还需要五年。到这个
  时候,也可能更早一些,蘇聯就会在工业产品的絕对产量和按人口平均計算的产量方面佔世界第一位。赫魯曉夫强調指出,这將是社会主义在國际舞台上同資本主义進行和平競賽中取得的具有世界歷史意义的勝利。
  赫魯曉夫指出,高速度是現在为社会主义陣營各國的經驗所證实了的社会主义普遍規律性。他指出,一九五八年社会主义國家工业生产比一九三七年增加了四倍。某些人民民主國家已經進入完成社会主义建設的时期。它們象蘇聯一樣地建設共产主义社会的时期日益臨近。
  赫魯曉夫說,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來說,在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工业品产量方面,已經趕上了世界資本主义体系。生产发展速度方面的優勢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这一边。
  赫魯曉夫在报告中談到了國际局勢問題。他着重指出,七年計划再一次反映蘇聯的列宁主义和平政策,他說,七年計划的实現对解决当代根本問題維護世界和平的問題將起巨大作用。完成七年計划,將使得蘇聯的經濟力量加上社会主义各國經濟力量的增强,能保證國际舞台的力量对比处于有利于和平的决定性優勢,从而为防止世界大戰、維護世界和平創造新的、更加有利的条件。
  赫魯曉夫說,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关于戰爭並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結論,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他說,現在有着巨大的力量來回擊帝國主义侵略者,如果他們敢于发动世界大戰的話,就能够打敗他們。
  赫魯曉夫指出,当蘇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國,当中華人民共和國變成强大的工业國家,而社会主义國家的总产量超过世界产量的半數以上时,國际局勢將发生根本的變化。他着重指出,在社会主义还沒有在地球上澈底勝利以前,在資本主义还在世界部分地区存在的时候,把世界大戰从社会生活中消除出去,是有实际可能的。
  在談到國际局勢的各种問題时,赫魯曉夫首先談到了德國問題,他指出,根本解决德國問題的办法是締結对德和約。
  赫魯曉夫接着指出,遠东緊張局勢的主要根源是美國对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共他愛好和平國家的侵略政策。赫魯曉夫着重指出,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在遠东和整个太平洋区域建立和平地区,首先是建立无原子武器地区。
  赫魯曉夫在报告中对擺脫殖民主义壓迫的阿拉伯國家人民和亞非其他國家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动表示敬意。他說,我國和其他社会主义國家一貫支持民族解放運动。蘇联沒有干涉而且也不打算干涉別國內政。
  赫魯曉夫在报告中談到了栽軍問題、首腦会議、蘇美關系等問題。他号召各國人民加强維護和鞏固和平的斗爭。他說,从我們这方面來講,我們將盡一切可能保障世界和平。
  赫魯曉夫指出,对于國际工人運动和共产主义運动來說,对于一切民主力量來說,七年計划是給它們在同反动勢力和帝國主义的斗爭中的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持。現在在八十三个國家中有共产党和工人党,它們团結着三千三百万以上的人。报吿人說,这是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勝利,是工人階級的巨大成果。
  赫魯曉夫說,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各國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議表明,兄弟党的觀点完全一致。他說,在11月会議以后,每个共产党的內部力量团結了,整个國际共产主义運动更加团結了。修正主义
  者未能使一个兄弟党離开正路。
  赫魯曉夫指出,國际共产主义運动譴責了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的觀点和政策。
  赫魯曉夫說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否認階級的國际团結的必要性,離开工人階級的立場。南斯拉夫領導人硬說,他們站在集团之外,超然于陣營之上。而事实上,他們參加了巴爾干集团,这个集团連結着南斯拉夫、士耳其和希臘。大家都知道,士耳其和希臘是是侵略集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赫魯曉夫並指出,南斯拉夫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太慢了。南斯拉夫的实踐本身駁倒了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的論調“发現”。
  赫魯曉夫說,共产主义運动給了修正主义以致命的打擊。但是修正主义还沒有被粉碎。應当看到,帝國主义將竭力立設法支持修正主义者並使他們積極活动。报告接着有力地駁斥了帝國主义和修正主义者对共产主义運动散布的謊言。
  在談到馬克思列宁主义理論的若干問題時,赫魯曉夫强調說,目前,当蘇联進入共产主义建設的新的歷史階段时,馬克斯列宁主义理論上有关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問題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他首先談到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兩个階段和社会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的規律的問題。
  赫魯曉夫指出,我國的基本实际任務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質技朮基礎、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有新的蓬勃高漲。他說,在目前的社会主义生产的水平下,我們还不能完全保證有丰裕的物質和文化資料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和使人們得到全面发展。而沒有这一点,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赫魯曉夫在报告中詳細地談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若干重要問題。
  赫魯曉夫接着指出,目前当社会主义建設越出了一國的圍范的時候,当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時候,就出現了爲爭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勝利而斗爭的新的理論問題。
  赫魯曉夫提出一个理論性的原則:社会主义國家成功地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中所具有的可能性,將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同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級階段。
  赫魯曉夫在談到人類向共产主义前進的前景時說,我們應当考慮到,各个國家的歷史条件是非常多种多樣的。盡管如此必須强調指出,在各國沿着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的发展中,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些國家共有的規律性,而不是它們的特殊表現。
  赫魯曉夫指出,中國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設中采取許多獨特的形式。但是我們同中國共产党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分歧。
  赫魯曉夫就这一点指出,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者現在集中了主要火力攻擊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散布种种猜測,說中共和蘇共之間似乎存在着分歧。赫魯曉夫說,我們对兄弟的中國共产党的一切都完全同意,盡管它建設社社主义的方法在許多方面和我們的方法不同。
  赫魯曉夫特別談到蘇联共产党的发展、它的隊伍的加强。他斷言,在召开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時,党空前一致地团結在它的列宁主义中央委員会的周圍,它能够順利地解决建設共产主义社会的偉大任務。赫魯曉夫說,蘇联共产党目前在自己的队伍中有八百二十三万九十名党員和預備党員,比上一次、即蘇联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時增加了一百〇兩万三千名。
  赫魯曉夫在报告中譴責了馬林科夫、卡罔諾維奇、莫洛托夫、布爾加宁和謝皮洛夫反党集团。
  赫魯曉夫說,我們所進入的七年在蘇联歷史发展的道路上是一个新的、重要的、可以說是决定性的里程碑。共产党、全体蘇联人民都充滿堅定的信心,他們一定能达到这个里程碑。
  赫魯曉夫用“世界和平万歲!”这句話結束了他的报吿。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赫魯曉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