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从此窮岙变富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5550
颗粒名称:
从此窮岙变富岙
其他题名:
記杜徐岙的變遷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革命老根据地杜徐岙在解放后获得翻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路通车促进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热爱新社会,拥护共产党和毛主席。
关键词:
余姚县
杜徐岙
革命老根据地
内容
从陸埠鎭沿公路南行,不到三个鐘头就到达一个四面環山,山边溪水奔流,風景優美的村莊。這就是革命老根据地杜徐岙。在抗日时期,地委和县委的領導同志都住过这里。現在老人們經常談起这些往事。
这个村子共住着460多戶人家。2100多人口只有205畝水稻,主要靠劈篾竹打簟收入來維持生活。过去这里流傳着这樣一句諺語:“六月財主七月富,过了十月无头路”。因为在夏季里竹簟銷路大,收入好,但一到秋收后,便沒有人要貨,生活困难,弄得走头无路了,这里的人民永遠不会忘記,在反动派統治时期,那种悲慘的日子,特別是在民國廿九年那年,山貨无人要,米价日日漲,全村活活餓死了224人,拆賣房屋600多間。典妻賣女,子女分散,向外地逃荒的更难統計。
解放后,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領導下,獲得了徹底翻身,生活年年提高。特別自1957年冬天,广大羣衆依靠自己力量,修筑起一条公路通車后,結束了數千年來肩挑、背負的繁重運輸狀態,使山貨暢銷,經濟日益繁榮,逐步地改變了窮困落后的面貌。負責領導這条公路建筑的維金余同志,也是这里人,他最近代表公社,出席了全國农业社会主义積極分子大会,見到了毛主席,还得到了國務院頌发的獎狀。这里的人民逢人便談到这件事,还帶着驕傲的口吻說:“羅金余同志出席全國会議,这也是我們全村人民的光榮。”
过去的杜徐岙確是个窮山岙,人民住着破舊不堪的屋子,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貧困日子。可是現在不同了,全村80%以上的人家,达到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新建了房子300多間,解放几年來增加人口500多个,眞是“財丁兩旺”,过去山岙人吃不飽、穿不暖。如今大家不但吃飽,还要求吃好。全村还添買了千把件毛綫衫。由于生产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也推动了文化事業的迅速发展,全村办起了小学、中学和人民医院,裝上了有綫广播,其他如綜合性商店、山貨收購商店、理髮商店也出現了,公社化后这里又办起了小型工厂,生产更比前搞得出色,处处呈現一片新气象,怪不得離家多年的囘鄕人說:“杜徐岙變了个大樣,从此窮岙變富饒了。”
从現实生活中,使这里的人民,更熱愛新社会,他們衷心擁護共產党和敬愛的毛主席,盡自己一切力量,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知识出处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裘光裕
责任者
杜徐岙
相关人物
維金余
相关人物
羅金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