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作的木匠工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4984
颗粒名称: 敢想敢作的木匠工人
其他题名: 記馬維旺創造蕃茹刨絲机和切片机經過
分类号: D663.1
摘要: 在去年全县土机器比武大会上,擺着兩台深受觀歡迎的上机器:蕃茹刨絲机和蕃茹切片机,是誰創造的?不是专家,也不是技師,而是高峯公社机械厂老木匠工人馬維旺,在短短的几天內造出來的。囘厂的第二天,他有事去李家塔大队,到了队里,社員們都嚷开了,这个說:“馬師傅你看我們蕃茹要爛光了,你們厂里是不是会造机器,幇助加工”。馬師傅当晚身体雖很疲勞,可是在床上翻來覆去总是睏不着。馬師傅出了主意,和工人們一起商量,並分工干起來了。这兩台机器,現已被选送到杭州,參加省土机器展覽館展出。馬師傅和其他工人聽到这个消息都樂極了,表示决心,今后要努力鑽研,虛心學習,創造出更多的土机器。
关键词: 余姚县 木匠工人 切片机

内容

在去年全县土机器比武大会上,擺着兩台深受觀衆歡迎的上机器:蕃茹刨絲机和蕃茹切片机,是誰創造的?不是专家,也不是技師,而是高峯公社机械厂老木匠工人馬維旺,在短短的几天內造出來的。
  去年十一月初,馬師傅在參加了全县工业干部大会囘厂的路上,引起許多囘憶,象我这樣的一个普通工人,在舊社会里,受人歧視,忍寒挨餓,自从來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翻了身成了國家的主人,还能到县里开会,这是过去做夢也想不到的。想到这里,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貫徹這次会議的精神,为1959年每个公社有一个擁有300个工人而基本机械化的机械厂,为实現农村半机械化、机械化而作出貢獻。
  囘厂的第二天,他有事去李家塔大队,到了队里,社員們都嚷开了,这个說:“馬師傅你看我們蕃茹要爛光了,你們厂里是不是会造机器,幇助加工”。那个說:“中村有台軋粉机,你們是不是会造蕃茹刨絲机呢?”馬師傅当晚身体雖很疲勞,可是在床上翻來覆去总是睏不着。心里想:县委号召我們要破除迷信,大胆創造,发揮敢作敢为的共产主义風格,羣衆也迫切需要机器,解决勞动力緊張狀態,我們工人該怎么办?……
  次日早晨,他看工厂对面的許多农民在使用打稻机,忽然产生了一种念头:打稻机滾筒的轉动,既能打下谷粒,是不是可以釆用这个原理,刨蕃茹絲來呢?千想不如一試,馬師傅一股勁的跑到李家塔,队長毫不猶疑地借出一台單人打稻机,供他試驗。馬師傅出了主意,和工人們一起商量,並分工干起來了。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刨絲机也改裝好了,他和別的工人,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經过实际操作,蕃茹絲是刨出來了,可是刨刀太薄,經不起冲擊,進料口旁的橫檔太粗,阻礙出料。当夜也繼續改進这些毛病。
  試造成功后,第二天立卽轟动了全社,当时羣眾就要求制造三十台。馬師傅想:用打稻机改裝,对农业生产有影響,成本也高,我應該动腦筋,完全用木头制造出刨絲机來才对!当卽,他与工人們一起研究,提出:“苦戰三晝夜,造出第一台刨絲机”的口号,在馬師傅的影響,銅匠工人連夜到十五里外的小嶺拿來厚鉄板做刨刀,鉄匠工人連夜去五里外尋找舊鉄条做軸心,兩个五十多歲的老木匠工人帶着老花眼鏡也开夜工。李家塔送來了十多斤蕃茹作实驗,水力发電站技工趕來帮助动力安裝。經过三晝夜苦戰,三次試驗,三次改進,終于造出了第一台蕃茹动力木制刨絲机。它的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簡便,一个人一天手工能刨300斤,而用机器作动力,兩个人一天就能刨40005000斤。
  蕃茹刨絲制造成功以后,馬師傅和厂內的工人,迷信思想進一步打破了,后來又通过一天一夜的苦戰,創造了一台蕃茹切片机。用切片机切蕃茹片,比手工要提高效率15一一20倍,每人每天能切5000斤蕃茹。
  这兩台机器,現已被选送到杭州,參加省土机器展覽館展出。馬師傅和其他工人聽到这个消息都樂極了,表示决心,今后要努力鑽研,虛心學習,創造出更多的土机器。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家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