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蘭塘鄉夏季積肥轟轟烈烈勢如破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4664
颗粒名称:
蘭塘鄉夏季積肥轟轟烈烈勢如破竹
其他题名:
他們的行动口号是:「苦战六十天,每畝百廿担,爭取晚稻翻一翻。」
分类号:
S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兰塘乡开展夏季积肥运动,以实现增产指标。通过发动群众,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强调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开展积肥运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开展积肥运动可以促进生产,推动各项工作。
关键词:
兰塘乡
积肥运动
积肥
内容
蘭塘鄉關于開展夏季積肥運動向地、縣委的報告,是一篇生動具體的貫澈執行社會主義建設路綫的報吿。在這篇報告中,不僅展現出轟轟烈烈、勢如破竹的生產場面,反映了广大干部羣衆熱情奔騰的革命干勁,而且還深刻地揭示出生產大躍進的成因。如果你敢于勇往直前,看了這篇報告后一定會進一步的得到鼓舞和力量,勁上加勁;如果你是个保守主義者,看了這篇報告后將不攻自破。因此說,這篇報告雖然長了些,但非常值得一看,希望能够耐心地看完它。編报人縣委幷报地委:
地、縣委工作組在本月15日到達我鄉,幇助我們从貫澈多快好省的建設路綫、檢查增產措施的執行情况入手,研究了當前應抓的增產關鍵問題。經檢查分析,一致認爲要保證實現今年全鄉畝產粮食1500斤、棉花800斤(子棉)的增產指標,必須抓起以「雙比」、「雙反」的基層整風爲綱。對當前的生產環節,在早稻方面: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戰勝自然災害,促使早稻早發;在棉花方面:必須做好培育管理和治虫施肥,以保證全苗壯苗;在晚稻增產方面:除了做好育秧、掌握季節、貫澈先進技朮、戰勝自然災害外,根据本鄉情况,必須突出的解决晚稻缺肥問題。因此經研究后,我們立即對以上工作采取了措施,發動羣眾一面抓起全面生產,一面搞起夏季積肥運動。我們的行動口號是:「苦戰60天,連作晚稻每畝積足120担(〓肥),間作晚稻積足80担,爭取晚稻翻一翻。經過七天來工作,已經取得了較爲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夏季積肥,經過這几天發動,在全鄉范圍內已初步形成了羣眾性的運動。在几个比較好的合作社,如三縣、姚西、五一、姚中等社,已掀起高潮,大搞肥料已成爲全鄉羣衆的輿論中心,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積肥行動,羣眾干勁冲天,男的干,女的干,老的干,小的干,不僅白天干,而且黑夜干,爭時間,搶肥源,人人動手,个个出勤。全鄉貫來136只万斤以上的大船。出動到宁波、鎭海一帶撈捻河草,還有200只小船天天出動捻河泥,2800个男女正半勞力,遍地割野草,並且鑑定了小猪,选留了母豬,派人外出采購小猪。姚中社4歲的小孩(孟來清之子)天天出門拾鷄屎72歲的老公公孟善昌一夜積肥6担。三縣社第十九隊徐桂花、沈桂眞等9个婦女還搖船到20里路外的中河鄉刺繞灣,夜睡車盤舍,長駐積肥割野草。姚西社連60歲的五保戶瞎眼老婆婆黃小毛也投入積肥,在21日的一个晚上,掃攏垃圾五担。五星社的羣眾自動提出了「苦戰60天,積足120,男的往下江,女的下河塘,男女齊動手,日夜不停留」的口號,全鄉青年也提出「苦干一夏,大戰一季,人人積足300担」,向全縣青年挑戰。特別是21日的晚上,全鄉全民總動員,結合除四害,講衛生,發動了一次有3198人(佔總人口32%以上)的勞力投入室內外淸潔大掃除運動,村村燈火輝煌,戶戶打掃垃圾,人人動手積肥。羣衆的那種積肥勁頭,眞是空前未有,這一天的勞動出勤也是大大超過歷史上的最高記錄。15日以前全鄉每天積肥的人數平均只是679人,15日后就增加到每天平均2947人,21日的那一天達到6145人(連開夜工的在內)。因此全鄉積肥數字从15日以來也是直綫上升,到21日止統計,全鄉共已積各類肥料共260991担,平均每畝折〓肥26担,完成夏季積肥計划的21.7%。
七天來的事實證明,在大抓全面生產的同時,大搞夏季積肥是完全可能的,給我們原來認爲「目前生產內容多、勞力緊張,大搞肥料會影響全面生產」;「大搞不如小搞,現在搞不如將來搞」等右傾保守思想,是一个迎頭痛擊。事實吿訴我們,搞起積肥運動,不但沒有影響全面生產,反而大大的促進了生產,推動了各項工作。15日前后,勞動出勤的比較就可以看得明白。15日前由于積肥沒有動起來,許多婦女和半勞力空閒起來,全鄉勞動出勤率很低,平均每天出勤4586人,只佔總農業人口的48.2%。15日后積肥行動起來了,男女老少都動手,出勤率就天天上升,1522日全鄉每天平均勞動出勤增加到7001人,佔總農業人口的73.1%,比原來提高24.9%。
經過這一段的工作實踐,我們認爲,要發動夏季積肥運動必須掌握如下几个問題:
政治掛帅、思想領先。
辯深辯透、充分發动。
要使夏季積肥運動的順利開展。必須首先做到政治掛帥,充分發動羣衆思想。要發動思想必須摸淸干羣的思想底細。當時發現好多形形式式的右傾保守思想。一種人是:一聽到翻稻肥料要積100担。大嚇一跳。懷疑翻稻增產是否需要介多肥料。五星社一隊隊長魏根先說:「打蛇要打七寸,積肥指標也要提得有分寸。每畝要積100担,這眞是瞎話。」另一種人認爲晚稻肥料是越多越好,但强調勞力緊張,主張「慢慢來」,提倡小搞不大搞。五星社財務主任顧水木說:「現在耘田、種花也來不及,那有工夫積肥料,等到田耘好、麥割起、花種落,再搞肥料也不遲」。再一種人認爲:百担要是要,但怕肥源缺少,難以辦到,說:河泥已掘光,野草要割光。
小猪買不到,百担肥料那里來!根据以上情况,我們在雙比雙反整風運動中,从內到外,由骨干到羣衆。對大搞肥料作爲一个重要問題開展了放鳴和辯論。首先以多快好省的標准檢查總結了半年來的工作,肯定成績,表揚先,進,開展了評比。黨內進行了四比,即比先進,比干勁,比黨性,比方法,掀起了一个找先進、學先進、趕先進的熱潮,同時找到了落后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發動黨員,大放大鳴大辯論,羣衆中亦大體相似。辯論的內容主要是:要晚稻畝產800斤,每畝肥料要多少?每畝要積百廿担肥料究竟有沒有?既要稻棉田間管理,又要積肥運肥,勞力够不够?粮食要向田里要還是向國家要?等几个問題。通過放鳴辯論,多數人都紛紛擺事實講道理,批駁了少數人在積肥問題上的各種錯誤論調。三縣社總結了以往晚稻增產的經驗,1956年有一畈15畝的晚稻,每畝施野草4000斤,河泥5船,肥田粉10斤,花仁粉5斤,畝產達到800斤,而其他肥料不足的每畝只有400斤上下,對羣衆敎育很深刻。辯論后有的就說:「我們過去晚稻產量所以不高,主要是白田種白稻,今年要翻稻800斤,一定要積足肥料。」辯論轉入到每畝百廿担肥料有沒有。不少社員都擺出了多種肥源說:「肥料到處有,就怕不動手」。在辯論「早動手還是慢動手」時,三縣社的許多干部社員體會更深刻。該社第12、19隊,从早稻插秧結束后,就出動船只到宁波一帶撈河草,直至現在每畝已積〓肥44—48担;而其他隊由于動手遲,目前還只積20担左右。這个事實擺出后,大家都說:「誰搞快、誰主動、誰便宜,不能放過一个鐘頭」。另外通過排季節,算時間,提要求,也使大家看到季節已很緊迫,今年要積每畝百廿担,非从現在就動手不可。陳國昌還聯系粮食問題發言說:「要田地產量高,就一定要肥料積得多,我們今天積足肥料,就是爲了日后吃多吃好」。大家再不是轉在粮食圈子里,而是鼓足干勁,大搞肥料。
我們也體會到要發動羣衆,首先必須解决干部思想和領導决心。這次大搞肥料運動三縣社所以比較好,羣衆發動比較充分,就是因爲干部明確夏季積肥對晚稻增產的關系。他們从實際經驗中體會到,要翻稻畝產800斤,必須積足肥,因此决心就下得早、下得大。分支書記徐志祥在鄉里參加了大搞肥料會議,回去就連夜發動開會。提出:「想盡一切辦法,趕過姚西,爭取全鄉第一」。在實際行動中,自己帶頭犒出樣子,推广全面。但是五四社的干部思想問題沒有很好解决,對開展當前積肥運動顧慮多端,懷疑「是不是需要這么多」、「能不能積這樣多」、「要積這樣多眼前勞力有困難」等等,因此,積肥運動就落在全鄉最后面。
此外,社社隊隊都開展了競賽,鄉社都以人造衛星、火車、老牛拖破車等作比較,公布各社各隊的積肥戰果,對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也起了很大作用。如五四社積肥頂差,干部看到自己成了小脚女人就立刻召集會議,討論如何趕上去的措施積極行動。
先講需要、后破困难,一面規划、一面行动。
在解决思想問題后,接着出現的是:要積足每畝百廿担,肥源那里找,勞力怎么安排等問題。因此,規划必須緊緊的跟上。根据我們的體會,要制訂好規划必須掌握好這二條:首先要明確制訂規划的指導思想,應當是根据翻稻指標畝產800斤的需要來確定施肥標准,具體的規划肥源和勞力。開始時,也走過一些彎路,如紅旗社在制訂規劃時,不是先从考慮需要出發,而是首先考慮勞力够不够、肥源有沒有等問題,因此訂來訂去還是每畝83担。重新發動后,大家討論分析,認爲120担的肥料不能少,這樣就提高到115担。確定間作晚稻的施肥標准也同樣。我們開始時光顧慮要多壅運肥有困難,因此有的社只訂了每畝40担,以后先从需要考慮問題,再設法解决運肥的困難,就提高到每畝80担。其次是解决制訂規划的方法問題,我們采取了从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綫工作方法,即是首先幇助重點社通過領導、技朮員、老農三者結合的會議,分析了自己地區的情况特點,確定積肥重點和用肥標准,制訂出具體的規划方案,然后根据重點社的規劃,鄉制訂出開展夏季積肥運動的規劃,从上而下的貫徹下去,从下而上的討論提出意見,這樣翻來覆去一連發動討論了二、三次,每次都作了修正,積肥指標从原來的每畝100担增加到現在120担。而且建立在羣衆的可靠基礎上。
有了規划后,應迅速組織行動,而要行動得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干部領導的作風,事實證明,那里做到二長帶頭、二員領先,干部作風深入具體搞樣子,了解情况,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那里的運動開展也就好;反過來,那里干部作風一般化,不深入,運動即使開展起來,勁頭也是不大。如新江社,原來是較差的社,這次干部的决心較强,副主任何高平在深夜二點鐘鄉里開好會議回去,當即把隊長、積極份子召集攏來開會,會上提出「搶船只、搶時間、搶肥源,爭取一類型」的口號,開會到五更,吃了早飯自己就馬上出發到橫山去租貫船只,在他艱苦作風的影響下面,干部羣眾也都行動起來,投入積肥。另外要使積肥運動全面持久地開展,還必須同時解决,船只口粮資金收肥價格等具體問題。
大力改進社隊管理
适应大搞肥料需要
爲了確保積肥和其他增產措施的實現,必須相應的改進社的管理,當我們這次貫澈了大搞肥料的規划后,在社的管理上就暴露了不少新的矛盾,首先是大搞肥料后增加了用工,這就與原來三包制度的包工數發生了矛盾,如五一社十一隊隊長錢國興,開始就對社的積肥規划不接受,反映:「三包工每畝只有38工,現在每畝積肥120担,就要化去18工」。其次是由于勞力安排不當,定額規定不合理,產生了先進與落后的矛盾,如出工早晚、質量好坏、效率高低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解决:
①在原來規定的三包制度基礎上推行「基本肥」、「爭取工」和「三獎三賠」的辦法,所謂基本肥、爭取工,就是根据三包規定的積肥包工數,確定好基本肥,超過基本肥部分,經過驗收,按質按量照數增撥工分,不足部分照扣工分,如姚西社在規定基本肥時,本應按今年積肥包工數規定全年基本肥,這次就規定晚稻基本肥爲70担,超過70担,有一担獎一担,完不成的少一担扣一担,三獎三賠即是:年終超產獎、季節措施獎、小段工分獎,以上情况貫澈后,生產隊的干部和社員都表示滿意,大大刺激了積肥積極性。
②切實幇助生產隊制訂小段生產計划,做到長計划短安排,但要制訂好小段計划,首先必須明確地樹立勞動服从季節的指導思想,从姚西社四隊社員在安排計划時,以躍進的要求來安排農活,發生與勞力矛盾時,就想盡各種辦法來克服困難,但相反十二隊社員就不是這樣,滿腦子是實報實銷思想,因此到最后安排到積肥時,看到勞力不够就提出有多少勞力積多少肥,這樣要使生產全面躍進自然是很困難的事。
③在制訂小段計划的同時修正定額,任務到人,普遍擬訂定人、定船、定量、定時、定獎懲的辦法,以加强社員生產責任制,保證生產質量。如三縣社原來定額不合理,這次重新進行了修正,社員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下江撈河草从原來五天一船的計划提前到三天完成。姚西社第四隊發動23个社員進行勞動自報,把生產任務生脚到人,同時規定獎懲制度,因此,這个隊生產進度大大加快,由原來老牛拖破車的隊,躍進爲衛星隊。
④實行分工分業,划分臨時操作小組,改進評工記分辦法,提高勞動效率姚西社四隊根据當前生產特點、社員的技朮高低、勞力强弱、合理搭配,分成爲三个臨時操作小組,一是以男正勞動力爲主組成田間管理小組;二是以男女半勞力爲主組成春花搶收小組;三是以婦女儿童和一部分男正勞力組成積肥小組。這樣分工分業后,克服了以往大組干活、效率不高的毛病,勞動效率比前提高2030%,同時由于專業小組的划分,也做到了評工記分田頭清。
統一安排、分綫作战
堅持在統一領導,統一安排的原則下,實行分綫作戰,分工負責,一貫到底的領導方法。从組織領導上來保證全面生產和積肥運動的開展,現在到芒種前的領導分工:鄉由基層黨委書記負責全面,一个副書記、一个黨委委員負責整風和社的管理,鄉長和一个黨委委員負責抓生產、抓積肥。从社到隊也分二綫:支部書記、社長,一个負責整風、一个負責全面生產,有一个副主任專門抓積肥,做到事事有人負責。在芒種后領導分工,隨着生產重點的轉移,另作調正,一般都改由正職負責抓積肥,在發揮黨團的組織作用方面,運動中我們專門進行了發動,全體黨員都紛紛提出保證一致表示學習牟山、趕上牟山、超過牟山,要在這次積肥運動中拿出實際行動來。21日召開黨員大會,下午五時結束后,全體黨員帶頭行動,連夜發動羣衆3000多人開夜工,大搞肥料。團內也提出保證,發動全鄉2000多个青年,夏收前人人積肥300担,准備向全縣青年提出倡議,婦女組織也正在積極活動,要在積肥高潮中成爲一支主力軍。
以上雖獲得了不少成績,但从多快好省,1958年增產指標和當前工作的要求來檢查,還有不少問題,主要是:羣眾的發動還不充分、不平衡,大多數合作社的管理還不能适應當前生產躍進、措施躍進的需要,當前稻棉生產,也都有不少問題,亟待解决。我們已在5月22日召開了脫產干部會議,通過總結前段工作,分析了情况,研究了措施,打算在總結重點社開展雙反雙比的整風運動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的訓練骨干,使運動广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以上報告如有不當,請地、縣委指示。
知识出处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