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排除万难大胆革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4647
颗粒名称:
排除万难大胆革新
其他题名:
記共青团員呂新苗創造耘田机的經过
分类号:
S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吕新苗创造了一架水稻耘田机,通过多次改进,提高了操作效率和效果。文章介绍了吕新苗创造耘田机的过程和经历的困难,以及最终的成果和影响。文章强调了勇于跃进大胆革新的精神,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创新。
关键词:
余姚县
耘田机
技术革新
内容
五月十八日,在方橋鄉召開的余姚全縣農村團的工作評比躍進大會上,展覽出了一架新式農具。這是臨山鄉鷄鳴山社團支部書記呂新苗創造的水稻耘田机。呂新苗當場作了示范操作表現,效果很好,得到了全縣180多个青年代表的一致贊揚。有的說,有了這種耘田机,再也不怕田難耘了;有的說,用它來耘田,省工又省力,眞是个活寶!据有經驗的老農民符長壽分析鑑定,這架耘田机的操作效能,要比人工提高30多倍,一天能耘田40畝左右。
這架耘田机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
鼓起勁头大胆設想
1956年春天,一項新的技朮措施小株密植在全縣范圍內推广了,臨山鄉鷄鳴山社堅决地貫澈執行了這項措〓,但是新的問題來了,一天,老社員陳泉林一邊干活,一邊咕嚕着:稻種得介密,人進不去,盪頭用不着,人力來不轉,眞作孽!這話傳到呂新苗的耳朵里,引起了他的深思,一天到晚翻來復去地想着:怎樣才能提高耘田效率呢?經過六、七天的苦苦思索,終于想出了一个既能盪田又能耘田的模型。這就是耘田机的雛型。
苦鑽实千排除万难
設計一架耘田机不是很簡單的,需要不少木材和其他的原料。開始擺在呂新苗面前的困難是木料沒有,用錢去買,家庭經濟困難,怎么辦呢?一天晚上,他想到村旁那个破廟里還有木欄栅可以拆來派用場,但拆來后還是不够用。有一天,他路過河邊發現水上浮着一塊棺材板撈來作了原料,可是這塊木頭不够堅實;在一个深夜的晚上,他因想得過份疲勞而打起了磕睡,一不小心,狠狠地在眠床檔里碰了一頭,被擊醒后,他不高興地敲了下眠牀檔,突然之間,精神振奮起來了:咦!這下可把硬木頭找到了。他瞞。着母親偷偷地把它鋸了下來。但是木頭的解决並非沒有問題了,一架耘田机的制成是少不了鉄的,可是鉄到那里去找呢?想了好久,决定把家里僅有的一只雞和廿來把稻草賣掉,換來了几斤鉄片、鉄釘、鉄絲,沒有鉄皮就找了只破洋鉛面盆來代替。現在剩下來的是時間問題,當時正是農忙季節,既要生產又要開會研究工作,因此只好起早摸黑,利用雨天有時甚至連夜不睡的干。這免不了要影響開會和出勤,結果挨了社里干部的批評;他的父母親也不滿意他的做法。在棺材板搬到家里的一天,他的母親就罵他不吉利、罪過、不孝,父親也怨他不該成更半夜的點着燈玩這些不值得的東西。盡管這樣,呂新苗仍然繼續堅持着,到處借工具,手弄得皮破血流。俗語說:「功到事成」。一架車子式的耘田机終于給他設計成功了。
一次不成再作改進
一个四月天的午夜,呂新苗借着西斜的月光,興高烈采地帶着自己親手制造出來的耘田机,偷偷地搬到田里去作試驗,耘了一段,覺得不靈活,效果也不很好,根据發現問題,當晚作了改進。第三天的淸晨,作了再次試驗,果然效果良好,他歡喜得跳起來了。但是可惜得很,這架耘田机在交給有關部門鑑定時被積壓住了,以后一直沒有露過面,直到現在,呂新苗在當地黨、團領導的鼓勵和支持下,乘着大躍進的浪潮,本着技朮革新的精神,根据一九五六年試制成功的那架水稻耘田机的原理,再根据今年新的密度作了又一次的改進。呂新苗同志不僅創造了簡單靈巧的耘田机,而且還造出了棉花營養板和單人雙〓打泥机等新式工具多種,成了我們青年中的一面「勇于躍進大胆革新」的旗子。
知识出处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傅裕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