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勝一社通過辯論想出解决劳力不足的办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3982
颗粒名称:
勝一社通過辯論想出解决劳力不足的办法
分类号:
F326.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胜归乡胜—社第廿生产队在认识到密植是增产的关键后,如何通过修改技术规格、提高劳动效率、挖掘潜力等方法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以达到按质按时完成春耕的目的。
关键词:
密植
修改技术
胜归乡
内容
勝歸鄉勝—社第廿生產隊,認識到密植是增產的關鍵,最近把「四到田」的技朮规格作了次修改,早粳由6×3改5×3,火稻〓南特號由6×4改5×4,503由6×5改5×5;同時還提出了早耕早插,爭取早發。但經過排季節、排農活、排勞力,問題來了。从谷雨前10天到立夏的25天中,共有22个工種,需勞力778.5工,而全隊男勞力只有18个,按照「一年早知道」的圖表,在這一季節里,每一勞力出勤25工,合計450工,這樣就相差328。5工。怎么辦呢?當時曾有三種不同的意見;①要早耕早插只有減少壅肥數量、放寬技朮规格;②要合乎技朮规格,只有拖遲季節;③挖潛力、想辦法,不能放寬技朮规格,也不能拖遲季節。于是,一場羣衆性的辯論就開始了。在辯論中,大家一致認爲密植是增產的主要關鍵,不能放寬规格;施肥又是保證丰收的重要一環,不能少施;推遲季節也不行,一季拖遲要季季拖遲,水稻又不能早發,這與實現早稻畝產800斤的指標相違背的;只有挖潛力才是眞正的辦法。于是大家就挖潛力、想辦法,終于克服了按時按質完成春耕與勞力不足的矛盾:
一、划組分田,按計划包工到組,每一農活限期完成。將隊内18个男勞力和四頭耕牛划分四个小組,每一小組一頭耕牛,4—5个勞力,30一45畝土地。這樣,可以加强責任性和相互監督,克服「一人不到齊,勁頭不落地」的窩工、浪工現象。
二、每一農活采取六定(定人、定量、定質、定定額、定時見、定技朮規格)一奬(按時按質完成有獎)。如運肥、壅肥100公尺的距離,每人每天50担,每担120斤,得工分11分;稻田每天定額爲13分,5×3每畝43。3分,5×4每畝29分,5×5每畝20.8分,間作5×8每畝12分。對按時按質完成任務的社員,記上光榮簿並獎給5%工分;對完不成任務、質量差的,結予批評,並扣應得工分的5%。
三、大力運用新式工具,提高勞動效率。如用車船化運肥,要比人力挑運工效提高1—1.5倍。
四、實行按勞取酬、男女同工同酬,以充分發揮婦女、儿童的潛力。分配給婦女儿童的主要農活是:破春鼻、割草子、看牛車灌水、捧河泥、棉花育苗、種田等。
五、划分白天與晚上的農活,把可以在晚上干的,盡量安排在晚上干,以提高勞動利用率,如運肥、做棉花營養缽、拔秧都可以晚上干。
通過這樣挖潛力、想辦法,不但解决了按時按質與勞力不足的矛盾,而且社員情緒更高了,紛紛提出要爭取多得工分。就這樣,778.5工的農活,滿有把握的解决了。
知识出处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四海
责任者
夏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胜归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