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產量能提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3692
颗粒名称: 為啥產量能提高?
其他题名: 共產黨領導合作化工人老大哥熱情支援
分类号: TH38
摘要: 為啥產量能提高?一九五六年,我們社辦了「八匹、十二匹」馬力的兩部抽水机,使許多「下畈」田燮了「丰產」田。一九五五年没有抽水机,翻稻種到高秋后三天。一九五八年全部能用抽水机灌溉了,预計能在高秋前三天種下。全社一千六百畝稻、棉,能減低二千九百元。民國三十三年,劉然忠種了四畝半翻稻,被蛆得雪白一片,共只收一百另點谷子。過去没有殺虫粉,棉花發了虫,只好開了眼讓它死。今天的產量高、生活好,是共產黨領導辦社,工人老大哥无私帮助的結果。說得出,就要做到,我們堅决以少活十年的勁頭,來實現一九五八年水稻一千一百斤、棉花一百四十斤的指標,以更多的粮食和棉花支援工人老大哥。
关键词: 赵裕坤 方桥社 抽水机

内容

工人老大哥對我們帮助真大,无法把全部好處都搬出来,只能略舉几个例子。
  一九五六年,我們社辦了「八匹、十二匹」馬力的兩部抽水机,使許多「下畈」田燮了「丰產」田。一九五七年,用抽水机灌溉的水稻每畝近七百斤、棉花九十余斤。一九五五年没有抽水机,翻稻種到高秋后三天。一九五八年全部能用抽水机灌溉了,预計能在高秋前三天種下。一只牛要吃四千斤稻草,現在有抽水机,耕牛从一百七十只减少到八十余只,能節省稻草十六万斤。抽水机灌溉比牛力灌溉,每畝可减低一元八角生產成本。全社一千六百畝稻、棉,能減低二千九百元。
  過去種翻稻羣眾叫「夜夜窮」(意思是被虫蛆窮)。民國三十三年,劉然忠種了四畝半翻稻,被蛆得雪白一片,共只收一百另點谷子。
  過去没有殺虫粉,棉花發了虫,只好開了眼讓它死。現在工人老大哥制造了大量殺虫粉支援我们,發了虫,藥粉一喷就消滅。因此棉花產量由過去的四、五十斤提高到百把斤;翻稻也不再「夜夜窮」了。
  「化肥」,没有一个社員不稻讚的。一九五五年刚轉社,田瘦,到芒種,黄苗連片,部分社員冷叹气地說:「社真好,『解放军』在稻田里站崗了」。追了一次肥,就變得綠油油,結果每畝早稻收了四百九十斤,宁波專區第一位。這才使社員口服心服。
  解放前,我們那里没吃穿的很普遍,現在生活都富裕起来了。劉發祥,本来只穿獨件棉襖,不穿就赤膊。劉然忠一斤半来吃了七餐,草子過日子,現在生活也很好,今年收入三百四十余元。
  今天的產量高、生活好,是共產黨領導辦社,工人老大哥无私帮助的結果。他们這樣好,我们也應世極支援他們。
  說得出,就要做到,我們堅决以少活十年的勁頭,來實現一九五八年水稻一千一百斤、棉花一百四十斤的指標,以更多的粮食和棉花支援工人老大哥。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趙裕坤
责任者
劉然忠
相关人物
劉發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方桥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