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東區的習惯是可以改變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3589
颗粒名称: 姚東區的習惯是可以改變的
分类号: S27
摘要: 姚東區除少數山崚外是一塊大平原,全區有十三万八千畝土地。但解放前平均產量不到三百斤一畝,人民生活很苦。但是以農業發展綱要指標来衡量,要實現800一1000斤,前儿年增產的幅度是不快的。所以在我看来姚東地區要實現農業發展綱要指標,首先應解决干部和社員的盲目自滿思想。姚東區是否可以提前實現800斤呢?以我个人看法,只要虛心地向外地學習先進經驗,是可能的,潛在力是很大的。主要是做到四條:
关键词: 姚东区 水利条件 农业发展

内容

中共姚东区委書記邱善生
  姚東區除少數山崚外是一塊大平原,全區有十三万八千畝土地。但解放前平均產量不到三百斤一畝,人民生活很苦。這是因為有大量的沿江塘田、畈心田,水利條件很差,咸水「外婆家」,耕作又粗糙,重早輕晚,大部種單季湖白,當時流傅下來的有這樣一些話:「睏黃山、坐石蒲,再要快活祝家渡」;「一轉紅、單耙蹋、三百斤一畝要連根拔」;「種田種到楊梅紅、割稻割得烘火充。」土質又不好:「敲敲一个洞,截截一條縫。」解放后,特別是合作化后,筑起江塘、造好閘、開掘河流、增積土肥、改良了土壤,有條件增加複種指數,產量已有顯著提高,从一九五〇年的365斤提高到一九五六年的515斤,今年預估536斤。但是以農業發展綱要指標来衡量,要實現800一1000斤,前儿年增產的幅度是不快的。這主要是我們在領導生產中的盲目自滿思想和怕「犯主觀主義」、束手束腳等情緒沒有解决,如我們時常說:「姚西產量高是因為他們土地少、勞力强、肥料多、土質好、季節早。」强調自己地區是土地多、勞力少、肥料缺、土質坏。所以在我看来姚東地區要實現農業發展綱要指標,首先應解决干部和社員的盲目自滿思想。姚東區是否可以提前實現800斤呢?以我个人看法,只要虛心地向外地學習先進經驗,是可能的,潛在力是很大的。主要是做到四條: 第一,大力興修水利,今冬明春開展一个大規模的興條水利運動,做到「阻誡蓄淡,造库筑塘,修好渠道,開掘河流。」達到「不怕旱、不怕鹹、不怕洪、不怕澇、不怕汛。」具體措施是:現有42華里江塘,修筑成海塘一樣高大,保證十級以上台風不出險;修建新建水库20只,增加灌溉面積4200畝田,達到沿山田、畈心田基本消滅旱象;開闊掘深大、中河流6條,使小河里能挖河泥,田里都有水;修筑渠道三百華里,擴建電力机埠5个(已批准),可增加灌溉面積6000畝。
  第二,大力開闢肥源。首先是提高草子產量,大興水利后,給培育草子創造了極為有利條件,再加上施灰保暖,有可能在原来3000斤單位產量基礎上提高到4500斤——5000斤;養猪積肥,去冬只有6千多只,今年已有8413只,要求明年達到14000只。挖河泥、塘泥、割野草500万担。使10万畝田,每畝壅上50担。
  第三,培育冬種作物:今年大、小麥,大豆數量大大比去年增加,大、小麥3839畝,大豆494畝,油菜03560畝,目前要積極施肥培土。
  第四,改變耕作制度,執行先進技术规格:擴大連作稻,今年29914畝,到明年要求達到5万畝,縮小單季稻;要執行先進技术,首先是合理密植,早稻不超過6×6,晚稻不超過6×5;並精耕細作,如从来不破泥鼻的也破起来,其他如培育壯秧,提早播種,爭取季節等。
  現在全區各鄉正在向广大羣眾開展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的宣傅教育,使之成為動力,推動冬季生產。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邱善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姚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