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引誘他走上末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3151
颗粒名称: 是誰引誘他走上末路?
分类号: D669
摘要: 是誰引誘他走上末路?前些日子,雙河鄉同志告诉我:合心社吳渭土入麼啦!早于去年秋天退社,现在已走上了窮途末路……。我認識渭上是在合作化高潮馨中的一九五五年多天。那時他虛年齡才十八歲,滿臉流露出反身農民所具有的喜悦。他向我介绍過,說他是一个年幼丧父、母親改嫁,靠祖母求乞撫養長大的孤儿;土改中分得了五畝一分土地、一間半瓦屋和一張大眠牀等。从此,生活就好起來了。我一面很同情他的身世,一面暗喜,想:真是一个有出息的小青年呀!二年后的情況,多么出人意料。爲了解答這个「謎」,我於本月十日去訪問了他。
关键词: 吴守林 合作社 土改

内容

前些日子,雙河鄉同志告诉我:合心社吳渭土入麼啦!早于去年秋天退社,现在已走上了窮途末路……。
  我認識渭上是在合作化高潮馨中的一九五五年多天。那時他虛年齡才十八歲,滿臉流露出反身農民所具有的喜悦。他向我介绍過,說他是一个年幼丧父、母親改嫁,靠祖母求乞撫養長大的孤儿;土改中分得了五畝一分土地、一間半瓦屋和一張大眠牀等。从此,生活就好起來了。並說:「這些恩情忘不了,永遠擁護共產黨的主張,已帶頭報名入了社」。我一面很同情他的身世,一面暗喜,想:真是一个有出息的小青年呀!隨口鼓勵他:「在社里要做个好社員」。
  二年后的情況,多么出人意料。是誰引诱他走上末路的?爲了解答這个「謎」,我於本月十日去訪問了他。
  來到他所住的上射龜橋村,生產隊長吳昌順陪我去找渭土時對我說:「這个村是有名的『富村』,八十多戶人家去年有四十九戶退社,其中除渭土等四戶贫農外,都是中農。」
  「唔!」我沉重地應了一聲,猜疑起很多問题。過一會,渭土過來了,見他面黄飢瘦,雙眼无神,寒露已過了,還只穿一倏短褲、二件破單衣,看了也會引起一陣冷意。客套一番后,我就問他起來:「怎麼為退社了!在合作社里對你没有好處嗎?」他頓時漲紅脸皮低下頭,許久默不作聲。是啊!要回復這句答案,對于借到過贫農合作基金,得到過救濟款的一个贫農來說,確實是个難題。
  終於,他以悔恨交集的心情,向我詳述了被當地有名的「吸血虫」、富裕農民吳守林誘騙土㘬的經過:
  「……還是在社里時,吴守林看我年幼无知,生產不大抓紧,愛吃爱戲,就和我很要好,常常約我去余姚逛街,我說没有錢,他答應借給,于是我竟把他當作好人。誰知欠他几元后,就動腦筋看相我這一點可憐的家產來了。去年台風吹掉了由我代管的三伯父的屋頂瓦片,他勸我出賣,接連好几夜宿在我家里,每到半夜,就叫我動手一起搬運,共拿去二千張瓦片,只給我6元5角錢;照市價可賣28元。」
  「台災后,他就拉攏隊内九戶人家,集體瞒產七千多斤,還歸罪給合作社,說是入社減了產,掀起了退社风浪。他還對我们說退社后有困難他會帮助。我也一時思想糊塗,嫌在社里不大自由,就跟着他退了社。干部教育我,我主意牢得半句話也印不進。」
  「出社后的遭遇,真的比落水狗還不如。去年十一月里,吃的没有了,守林表面發善心叫我去他家吃,但條件來了,說我留在社里的八百斤口粮反正買不起,可以由他出錢賣給他,每百斤貼我五角,我貪小,第一次替他買來一百五十多斤,第二次又是一百三十多斤。他就大做年糕,以一角六分一斤出賣。而當我有了现錢无處買米時,他死人不管。」
  「三月初,我的生活愈弄愈困難,守林又假仁假義來發『慈悲心』,問我:『你钞票有没有?没有的话我可借給你,』說着拿給我二元,誰知又上鈎了,原来他自己怕影響產量不留草籽種,要以五元五角錢買我一畝田的草籽種。當時估計這畝草籽種可賣20元左右,但我錢已先拿,无力歸還,只好被迫答應了。」
  「春耕開始了,守林對我說:『你秧籽孵不好,我们合作,我來幫你孵;種田也可調工。」我想這回總真心了,就將30斤秧籽谷稱給他,還撒在他的秧板田,那知他已早有打算,自己秧籽没有下足,種田時先種他的,把秧苗全部種光,就沒有我的份了,急得到處討秧,粗粗糙糙種下,已延誤季節四、五天,他只有贴我六角錢,秧田還要在下翻稻秧時給他做還。」
  「稻前险些給他逼得上吊死掉。只欠他二元五角錢,他就以債主的身份叫我出賣土改時分進的房屋,並說已與買主接頭好了,我不答,,又叫我出典,我又推說干部處通不過,他竟拍桌威脅我起来,气得我要上吊尋死,幸由鄰居勸阻下来。結果被拆去一扇門板。我在絕境中也拆了地板、板壁、擱塞出賣度日。」
  渭士感到變賣勝利果實,内心很沉痛,說不下去了。
  我责備他几句,表示關心的問他:「那末最近生活怎樣?」他嘆一口气,噎住淚水繼續說:「退社后自己只種一畝八分田,早稻只收300斤一畝,谷未晒燥,債主就來畚去,守林也以五元五角錢拿去120斤溼谷,家里早就斷粮了,今天夜飯米還沒有着落,祖母這几天在姑母家。
  「现在守林還來接近你嗎?」我問。
  「看我快光了,早就離得遠遠的。我去冬替他装二天柴,今春替他插早稻晚青二天,要他工資,他一點一滴的直到现在還只付我八角五分。」
  「以后作怎樣打算?」
  「退社是退錯了,不知现在社里是不是仍舊允許我進去。」
  到了末路,他總算想起了合作社。我代爲向他表示歡迎。屋子里的气氛到這時才活躍起来。
  第二天上午,聽說他的祖母回來了,我與鄉總支劉書記一起上門去訪問她。進得屋來,才發覺渭土家大眠牀等大部家具都已出賣。剩下的是一个小灶間,搭二張舖板,一張有凳擱;另一張放在塌地上灶脚邊,只有一條破花絮、儿脚稻草,加上馬桶、鑊、碗、竹藍,——這就是他全部的家基了。那位八十多歲的老祖母坐在灶口在煑討来的芋艿梗,准備充作中飯,一見我们去,就開口求討,劉書記将另碎角票給了她,就謝聲不絕。鄰近社員走過來對我們說:「這个老婆婆苦透啦!若沒有這个退社受了騙的孫子,社里早就給她『五保』好了。」
  對!要把渭土家从絕境中挽救出來,唯一的、根本的辦法,要動員吸收其重新入社。
  那些右派分子和階級敵人,天天在叫囂「合作化搞糟了」,不知他们根据在那里。来到這一村子,訪問過這樣一户退社戶,我倒有充分的根据可以說:自發资本主義勢力要象恶狼一樣的侵吞窮人。
  爲了不使再演象吳渭土這樣的悲劇,我要大聲疾呼:必须鞏固農業合作化的成果,决不能讓资本主義復辟。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蔡体諒
责任者
吳渭土
相关人物
吳昌順
相关人物
吳守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