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吸血的“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3067
颗粒名称: 一條吸血的“虫”
其他题名: —揭發地主魏錦炎發家丑史
分类号: I267
摘要: 一个世代受剝削的農民家庭的子弟,一个在青少年時代辛勤劳動而不得暖饱的人,一當封建主義、资本主義的毒素沾污了思想以后,也會很容易的背叛他的本階級,忘却過去的生活遭遇,走上剝削他人的罪恶道路,以至變成爲吸血的「虫」。牟山鄉魏家村地主魏锦炎的發家丑史,畢真的說明了這个問题。當時的魏家村,是高利贷者活動的中心地带,稻前,債主把大批钞票放到農民手里;稻上,一大船一大船的谷子落進債主的腰包。地主魏炎剝削起家的事實,剖明了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窮千家、富一家」的罪恶本質。今天,地主階級雖然已經澈底消滅了,但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倏道路的斗争依然存在。
关键词: 余姚县 地主 魏锦炎

内容

一个世代受剝削的農民家庭的子弟,一个在青少年時代辛勤劳動而不得暖饱的人,一當封建主義、资本主義的毒素沾污了思想以后,也會很容易的背叛他的本階級,忘却過去的生活遭遇,走上剝削他人的罪恶道路,以至變成爲吸血的「虫」。牟山鄉魏家村地主魏锦炎的發家丑史,畢真的說明了這个問题。
  五十年前,當魏錦炎還年幼无知的時候,他的父親——一个忠厚淳扑的贫農就與世長逝了,不久,他的母親也死了,魏錦炎寄養在叔父家里。他的叔父也是个贫困農民,因生活所迫,魏锦炎在十二、三歲就給人家去看牛,年長一些做僱工,直到廿五、六歲,叔父去世,他和他的堂弟一道開始自己種田。
  當時的魏家村,是高利贷者活動的中心地带,稻前,債主把大批钞票放到農民手里;稻上,一大船一大船的谷子落進債主的腰包。魏锦炎是个被剝削者,但他看到債主的闊綽、富有,卻羡慕得很,慢慢地,一種厭惡勞動、響往剝削的邪念在魏錦炎腦子里滋長了起来。他到處追逐發財的路。這樣過了四、五年,終于被他捞到了一个「谷中人」的位子。
  做谷中人當然比種田輕松得多,只要手頭動動就有钞票好拿,這一来,更促使了他剝削思想的發展。到了一九四三年,魏锦炎已有三千斤谷的「積蓄」,他就把這批谷子作爲剝削資本,開始放高利贷。
  這是债主定下的规矩:稻前借一百斤(或拿一百斤谷的鈔票),到稻上就得還一百五十斤到一百七十斤。魏錦炎當然不會例外,同樣要拿這筆重利。之后好似「溼手沾面粉」,一年一年盤上去,到一九四八年,魏錦炎就成為一个手頭有五万五千多斤谷子的大債主了,他的债戶遍及十一个大小村子,他所在的魏家的一个自然村,總共一百另二戶人家,就有七十多户受他的剝削。
  放高利貸僅僅是魏錦炎剝削方式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他還開设了一爿什貨店和一爿米店,以低價收買、高價出售的手段进行剝削;家里僱二个長工、店里僱三个伙計,又是一種剝削;還有吞吃祭祀會谷,勾結土匪坐地分贓。
  魏錦炎把剝削来的財钱,買進土地二十一畝,房屋七間,牛二頭,還有家具等等,過着不劳而食的生活。
  地主魏錦炎剝削起家的事實,剖明了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窮千家、富一家」的罪恶本質。今天,地主階級雖然已經澈底消滅了,但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倏道路的斗争依然存在。對资本主義抱有幻想的人,看一下地主魏錦炎發家丑史還很必要,借以从中受到教育。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日晉
责任者
魏锦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