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兩个厂的出米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2967
颗粒名称: 比一比兩个厂的出米率
分类号: S37
摘要: 民粮加工,每百斤稻谷的出米率標准應該是70到72斤。可是目前民粮加工的出米率低得很可憐。環城粮管所检查了公私合營姚江油厂分厂,代羣加工稻谷的出米率,最高的68斤10兩,最低的僅60斤半,平均是64斤半,比民粮加工最低標准出米率70斤計算要少6斤。該厂每月代羣加工稻谷25万至30万斤計算,要损失大米1万5千斤到1万8千斤,這个數字多么驚人呀!据了解,這个厂出米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該厂领導單純的營利觀點,加工時沒有先用砂礱,單用横机,因而影響了出米率,浪费了粮食。每百斤稻谷由原来的68、69斤提高到72、73斤,多出大米四斤,九月份全厂预計加工稻谷100万斤,可以多出白米四万斤。
关键词: 余姚县 稻谷 米厂

内容

姚江分厂低得可憐
  民粮加工,每百斤稻谷的出米率標准應該是70到72斤。可是目前民粮加工的出米率低得很可憐。環城粮管所检查了公私合營姚江油厂分厂(原王山橋復泰油車),代羣衆加工稻谷的出米率,最高的68斤10兩,最低的僅60斤半,平均是64斤半,比民粮加工最低標准出米率70斤計算要少6斤。該厂每月代羣衆加工稻谷25万至30万斤計算,要损失大米1万5千斤到1万8千斤,這个數字多么驚人呀!据了解,這个厂出米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該厂领導單純的營利觀點,加工時沒有先用砂礱,單用横机,因而影響了出米率,浪费了粮食。爲此希望該厂领導趕快糾正這種營利思想,改進民粮加工方法,提高出米率。
  第一米厂出米率高
  國營余姚第一米厂職工,積極開動腦筋,九月份采用了「活動捉谷篩」、「屋瓦式花鐵篩條」、「勤敲輕打」、「慢流快落」等先進操作法和三个民粮加工車間職工做到了「砂礱礱得熟」、「小刀门放得宽」來掌握大米精度以来,提高了出米率。每百斤稻谷由原来的68、69斤提高到72、73斤,多出大米四斤,九月份全厂预計加工稻谷100万斤,可以多出白米四万斤。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敏
责任者
謝甲元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姚江分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