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改進隊的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819
颗粒名称: 積極改進隊的管理
分类号: F276.2
摘要: 本文报道了云楼乡红星社第十五生产队在实行三包方案后仍存在的问题,以及社管会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文章反映了农村生产队在劳动管理、定额制定和田间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了实现更高的生产指标而进行的调整和改进。
关键词: 三包方案 生产队 云楼乡

内容

云樓鄉紅星社第十五生產隊三包方案貫澈后,仍有不少問题。主要是:一、大小生產都是由隊長臨時派工,因此勞動效率不高,如澆春花料,十六个勞動力工作了半天,只澆了五畝田,各人只得二分半;二、劳動定额没有修正,到要干活去時才確定,社員意見很大,說:「辛辛苦苦勞動一天,有多少工分可拿還要等隊長口里出,」積極性不高;三、田間生產無人關心,春花、綠肥田里都積滿污水。
  社管會研究這些新問題后,認爲要實现每畝670斤的包產指標,必须繼續做好生脚到組,责任到人等一系列工作。于是具體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迅速修正勞動定额,使每项農活都有明確的標准工分。做法上按全社包工標准,參照本隊具體情况,將目前起到早稻耘四邊田止的廿四項定額中,修正了五项,刈麥砟紅花草籽等待生長定型后再行確定。
  二、工分到塊。一般按照隊的定额標准;但對田塊大小、土地殭松、路途速近的,则掌握定中間、動二頭,如社員姚杏娟的一畝土地有廿一个田角,就照顧了掏田角、耕田的工分。
  三、包工到組。合理搭配全社劳動力,划了三个組,將每塊田定额工分計算給組,由组在執行中掌握,無特殊情况不作修正。但捻河泥、修水利等農活仍由隊經管,做田塍、孵秧子等直接包到戶。
  此外還推派了十个责任性强、生活有經驗的人為田間專管員,具體領導田間操作。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馮炳堯
责任者
戚履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云楼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