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閘平息了粮食叫缺的声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762
颗粒名称: 沈家閘平息了粮食叫缺的声浪
分类号: F326.11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春分时节,肖东乡第一社廿三、四队的社员面临粮食问题,通过四查二比摸清底数,进行教育发动的办法,动员团结合伙,调剂粮食,最终解决了粮食问题。
关键词: 粮食问题 勤俭节约 肖东乡

内容

已經是接近春分的时候。
  肖东鄉第一社廿三、四隊(沈家閘)的社员,还在那里嘰嘰咕咕,叫个不停,說什么“人「命」还是麥命長,培育春花啥用場,”“机器无油不会动,人无粮食不中用。”很明顯,粮食问题已经成了开展备耕生產的阻头。
  四查二比摸清底細
  分支根据叫喊情况,对三十六户社员進行了分析排阵,先查查他們的三定留糧,食用数量,前年陳粮,買糧资源,再比比他們的思想状况,吃口大小。摸底結果,發觉三十一户社员还可周轉粮食20430斤,全村(自然村)完全不成問題;本來叫喊缺粮的十六戶社員除八户因吃口走、人口增加等原因还欠缺粮食2530斤外,其余八户都是未荒先慌的空叫。而且全村还有九户可调剂出粮食3840斤。
  三定槓綫不容突破勤儉節約是崇高美德
  摸底以后壮了胆,数字盈余有把柄。分支接着召开二隊社员大会,進行全面教育。首先進行三定政策教育,告诉社员三定三年不变,政府、農民都按三定办事,超过三定留粮,國家不能影响整个計划再予供应;其次進行艰苦奋斗、勤儉節约的教育,号召社员節约粮食支援建設,减少供应,節省资金;第三,算了二筆賬。一筆是增加生產减少供应賬;二个隊共有十九畝一分春花,生長较好,如果再削一次地、增施一次肥,起碼能在四千斤指标基礎上增產一千斤;可种洋芋艿的地全种上洋芋艿,可收八千斤。二项合計共可減少供应三千斤。另一筆是资金需要賬:要周轉20430斤粮食,共需资金1530元,如何介决呢?指出一个办法,即在節省粮食的基礎上开展付業生產和多种經營。
  在教育發动基礎上,動員团結互助,調劑粮食。
  劃樣子
  干部带头划出样子,組織自报,相互調劑;个别社员,适当評議。共產党员朱水銓,在全家六口三定留粮2880斤的数量内調劑出250斤給缺粮社员的模范行动,有力的啟發了社員羣众。在社干積極份子的带动下,不到二小时,就结束了調劑工作。
  結果
  结果,調出了多余粮食九户3640斤,供应不足口粮八户2530斤。調剂后还可减少供应1110斤。
  由于粮食問題得到了解决,叫喊声浪也平息了。单身漢朱福祥,增加了250斤供应粮以后,第二天一早出畈削麥,二个隊下船捻河泥,430方水利任务,提前二天完成,种下洋芋艿八畝四分,中農朱長福当場向隊投资五元,打金絲草帽和孵小鷄的付業生產也动手了。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邵健羣
责任者
朱水銓
相关人物
朱福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肖东鄉
相关地名
下洋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