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爲勤儉辦社的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231
颗粒名称: 這是因爲勤儉辦社的結果
分类号: F321.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桥乡新林农业社在农业生产上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社员们的辛勤劳动和节俭办社是主要原因。文章中提到了农业改制、肥料管理、开支节俭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说明了社员们的努力和节俭意识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桥乡 农业社 成果

内容

新桥鄉新林農業社,今年在生產上同样遭受到自然災害,但是農業增產仍很顯著,全社72户社員,有90%以上增加了收入。原因在那里呢?一句話:这是因为社干和社員在一年來,坚持勤儉办社的結果。
  这个社今年在農業生產上,進行了大量的改制,把原來的253畝双季稻改种为連作稻。这样一來,首先碰到的問題是需肥量大大增加,社里一核算,如果依賴商品肥料介决,生產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且國家供应肥料也是有限的,看來只有自立更生,才是最根本的办法。於是社干和社員都下了决心,一方面把草籽培育好,做到壅足三边灰;另一方面通过内外發动,家家户户开展了增積土肥运动,全社在冬春兩季,先后共捻河泥420畝,割野草4万5千多斤,燒焦泥灰和什肥1440担,終於使畝畝田壅足基肥,而商品肥料只買了一些缸片、牛骨粉、肥田粉;用去的錢只佔肥料成本的3.47%。同时,由於社員的辛勤勞动,今年的田間管理比任何一年做得好,往年晚稻耘一遍就算了,今年却耘了三遍。
  在开支方面,也处处精打細算,注意節約。比方説,社里倉庫不夠用,本來打算新造二間,一算需要化200多元錢,后來把舊房子修理一下就算了;对舊有農具除少数必須修理的外,一般都通过排隊,根据“缺啥补啥”的原則,互相調劑介决,車板不夠就發动社員自己鋸,因此,一年來沒有買过一件新農具。他們还在牛力、人力允許下,重新安裝了三部牛車,做到平日用牛車,忙时或天旱才用抽水机灌溉,这样節約一天,就是16元。再如,社里的办公室,陈設也很簡單,只有几条舊凳和一張破桌,鋼板、鉄筆、腊紙从來没有買过。社和隊用的火油,限制也很嚴格,規定一个隊每月只能用一斤,有时甚至几个月用一斤。
  因为他們掌握了“能夠自己办到的自己办,应当开支的尽量少开支,不应当开支的坚决不开支”的原則,一年來,全社一共節約了1万多斤谷子,農業支出只佔16%,社务开支只佔0.36%。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承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
新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