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方案到户后的馬堰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1001
颗粒名称: 訪方案到户后的馬堰社
分类号: F326.11
摘要: 在橫河鄉馬堰社的晒谷場上和倉庫里,堆滿了金黄色的谷子;出現在田野上的,是一行行綠油油的条播草籽;那盖下草灰的麥孔中,已露出了一寸左右的嫩苗。这个社到11月11日为止,809畝反稻和399畝冬作的收种仕务已經完成了。听了徐开堯同志的介紹以后,我們到社員中又進一步作了訪問,情况確实是这样。看看中農余本田,他本來总以为不能再分進了,生產很消極;方案公布后,一看还能領200元,高兴得笑起來。全家都發动了,自己担負打稻、挑谷等重活,媳妇割稻打稻,妻子整天晒谷,帶病的兒子也参加了选种。
关键词: 马堰社 晒谷场 仓库

内容

在橫河鄉馬堰社的晒谷場上和倉庫里,堆滿了金黄色的谷子;出現在田野上的,是一行行綠油油的条播草籽;那盖下草灰的麥孔中,已露出了一寸左右的嫩苗。这个社到11月11日为止,809畝反稻和399畝冬作的收种仕务已經完成了。
  秋收冬种是怎样推动起來的呢?社主仕徐开堯告訴我們説:“半个月前,不少社員看到棉花減產,水稻產量沒有达到原定指标,就怪这个怨那个,担心減少收入,怕挨餓,生產无心思,下田的不到半数。社管会發覚后,就啟發社員回憶对比1951年災情。这一年水稻平均產量不到510斤,棉花只有7斤;今年災害虽重,但水稻仍有752斤一畝,棉花產量也比51年高得多,又由合作社作靠山來進行生產自救,困难还不能克服嗎?另方面,又抓緊編造了秋收分配方案,正確处理了國家、合作社、社員三者之間的关系,使每一个劳动日还能分到9角以上;对吃口重、勞力弱、病痛多而生活困难的36户社員,通过農業税減免,緩还預購定金,公益金补助等方法,适当給於照顧,使他們也能留足「三定」口粮和燃料。这样,就人人滿意,个个安心,生產也起勁了。”
  听了徐开堯同志的介紹以后,我們到社員中又進一步作了訪問,情况確实是这样。看看中農余本田,他本來总以为不能再分進了,生產很消極;方案公布后,一看还能領200元,高兴得笑起來。全家都發动了,自己担負打稻、挑谷等重活,媳妇割稻打稻,妻子整天晒谷,帶病的兒子也参加了选种。再看那70多歲的徐金龍和66多歲老弟龍生,自得到社里15元照顧金后,二人搭起了“稻桶头”,有説有笑的天天在起勁地打稻。每当晚上,还可以看到埃家挨户的妇女們坐在油灯下聚精会神地編織着金絲草帽。她們說:“方案公佈,口粮留足,再多掙些現鈔票來改善生活。”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成龍
责任者
獻文
责任者
体諒
责任者
徐开堯
相关人物
徐金龍
相关人物
龍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橫河鄉馬堰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