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實面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报》 报纸
唯一号: 112120020230000557
颗粒名称: 在事實面前
其他题名: 「人民閘」社「合作化優性展覽」參觀記
分类号: F327.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级社比低级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体现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劳动报酬、保障了丧失劳动力的人的生活、改变了“水底畈”为“黄金畈”、妇女全部投入生产、男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也进一步发挥等。
关键词: 余姚县 高级社 土地利用率

内容

以前,我只听説高級社比低級社具有更開大的优越性,但实際体会不深;在有些問題上,还〓曾經發生过怀疑。比如:高級社取消了土地報酬,完全实行按勞分配,会不会使土地多、勞力少的户減少收入……。最近,参加了横河鄉人民閘農業社「合作化优越性」展覽,在許許多多事实面前,我的怀疑打消了,对高級合作化优越性的实際体会加深了。
  實現了辦社的根本目的
  踏進展覽室,一滿籮黄金飽亮的谷子吸引了我。谷堆中間插着一塊小牌,上面寫着:490斤。这是今年全社早稻的平均產量,同去年相比,要增加4成多。再看个体農民朱阿林,他的產量过去向來是數一數二的,現在,他認輸了,合作社要比他多收160斤一畝。接着,我轉身过去,眼睛停留在一張画表上,它清楚地吿訴我:全社344户社員,有97%增加了收入;同時,还例举了不同類型户增加收入情况:象社員楊元生,一家四个勞動力,收入增加最多,比去年增加159元;社員陸友貴,家里二个勞動力,原有土地18畝,收入比去年增加了63元。全社〓6户五户保,得到了94元的現金照顧,不愁口粮。这一切都說明:在合作社的大家庭里,好勞動的人是最吃得開的,勞動越積極收入也越多;喪失了勞動力的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生活也有了保障,不再是「放下鏟刀無飯米」了。
  取消私有制以後
  高級社比低級社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到底表現在那里呢?在展覽室里,有力地囘答了这个問題。我記下了几个說服力較大的事实:象社内有名的「水底畈」,有390多畝土地,本是「車水不進、放水不出」的靠天田。年年只能收一、二百斤谷子,有時却顆粒無收。今年,这片土地統一歸社經營后,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基本建設和改制,掘池8个、江7条長達七八里。並用抽水机灌漑。全部种上了連作稻,早稻每畝收到4、百斤。社員們說:「高級化一來,土地私有制的矛盾沒有了,『水底畈』变了『黄金畈』」再如勞動效力和勞動利用率的顯著提高,也是一个明顯的例子。象去年低級社時,田畈里看不到妇女的影子,今年全社100多个女社員全部投入了生產;男社員的勞動積極性也進一步發揮了。有了这一支強大的力量,今年在生產上虽遇到三次風災和旱、虫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但都被战勝了,確保了丰收。
  他們在繼續前進
  展覽的另一部分,是開展秋季增產節約运動的各項措施,有時間,有内容,有指標。有農業生產計划,也有付業發展計划。有的已經做了,有的正在行動。他們正为爭取全年丰收而努力。
  救救單季晚稻
  朗下鄉二选區「單家畈」,有一坵長滿什草的單季晚稻。这坵稻田緊靠道一社,四周都是連作晚稻。照例説,單季晚稻是应該比連作晚稻長得好的;但是这坵田的主人却对它漠不闗心,从种下到現在为止,已近50天了,既沒有耘过一次田,也不去治虫和施肥,滿田的什草,長得比稻叢還要高,田塍四周的「流水籐草」向里夾攻,已有1丈多長了。因此,稻苗瘦黄無力,如果再不去挽救,將有顆粒無收的危險。
  这坵單季晚稻田到底是那一家的呢?原來是本鄉三选區第二農業社的,希望这个社的領導上赶快到哪里去檢查一下,采取緊急办法救救这坵單季晚稻。

知识出处

余姚报

《余姚报》

出版者:余姚日报社

出版地:余姚

《余姚日报》创刊于1956年5月1日,1961年2月15日起停刊,1989年7月1日正式复刊,为周七报。1996年1月1日更名为《余姚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阿林
相关人物
楊元生
相关人物
陸友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