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6024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Z525.54
页数: 17
页码: 001-0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2年吉安市人民政府
关键词: 余姚市 特载

内容

创新实干 砥砺前行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在中共余姚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市委书记 奚明
  (2019年1月3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宁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8年工作,研究部署2019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创新实干、砥砺前行,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回顾总结一年工作,经济社会呈现高质量发展好势头
  2018年以来,市委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和宁波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双争双创”活动,协同抓好增长转型、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整治环境、防范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1.综合实力在调结构、促转型中不断壮大。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10.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50元和33560元,分别增长7.5%和8.2%;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13位。工业经济质效齐升,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47亿元、185亿元、224亿元,分别增长18%、15%、1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8.6%。商贸经济转型发展,预计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1%,中国塑料城被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市场”称号,中国塑料博览会入选浙江省改革开放40周年会展标志性事件,余姚中国慧聪家电城正式开业。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并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验收,大岚镇通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评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7亿元、增长17%。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面启动,成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位居全省第二。
  2.质量效益在优产业、兴实体中不断向好。突出抓好智能经济发展,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等重大活动成效明显,机器人等五大主攻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219个。突出抓好重大平台建设,中意宁波生态园新落地项目28个、总投资77.4亿元,吉利整车制造项目实现试生产;“千人计划”产业园新落户项目32个、累计投产53个;智能光电小镇位列中国特色小镇50强第9,机器人智谷小镇、云城小镇分别入围省和宁波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余姚经济开发区实现省综合考评八连冠,余姚工业园区姚商产业园12个项目落地建设。突出抓好市场主体培育,落细落实上级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优选119家企业纳入“350”企业培育库,大丰实业、舜宇车载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新增“个转企”450家、“小升规”超100家。
  3.发展后劲在转动能、激活力中不断增强。广泛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鼓舞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成为宁波首个政务服务无证明县市;117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破题,“土地超市”、“移动微法院”、医共体建设等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舜建、舜农等7大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全部完成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通过上级验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22亿元,其中出口538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1.2%,荣获2017年度省外贸十强市。持续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第二届世界姚商大会成功举办,容百锂电、易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实到外资5亿美元、宁波市外内资79亿元、浙商创业创新资金52亿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院士科学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机构组建成立,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3亿元、增长50%,R&D比重达2.8%,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71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6项,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达460家,省首个“QBBSS质量链试点城市”落户我市。致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姚江英才”“百企百‘千人’”“阳明学者”等人才计划深入推进,新设立中东欧离岸孵化器和德国、意大利、香港引才工作站,新引育“国千”11人、“省千”13人,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新引进院士领衔项目8个。
  4.城乡品质在攻重点、创示范中不断提升。精心谋划发展布局,认真研究融入大湾区、融入宁波核心区工作,高标编制余姚大道智能科创走廊、姚江文化产业带等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复。持续优化城镇面貌,“一轴两环三片区”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南雷南路两侧、三江口、阳明古城等重点区块开发步伐加快,保洁保序保畅通行动不断深化,新改造老小区面积47.7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清零”地块11个,8个乡镇(街道)通过第二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梁弄样板镇、横坎头样板村建设全面启动,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讨会、全国老促会会长会议暨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取得丰硕成果,中泰生态农业园、“山水绿活”阳明心谷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新增垃圾分类处理村25个、新(改)建农村厕所774座,新建乡村振兴文明示范线l1条、农村文化礼堂40家,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切实提升承载能力,慈余高速公路、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等建成投用,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五期等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线90公里。突出狠抓专项治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基本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整治低、散、乱企业427家,8个第二批“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单位通过预验收,获评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市”。
  5.幸福指数在惠民生、保稳定中不断攀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88.8亿元,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第9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民创业乐业增收新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163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四明山区域农民人均收入达22881元、增长15.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本市户籍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2%和99.5%,5个示范型和3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社会救助和慈善、福利、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稳步推进。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省示范学习型城市创建成功,“健康余姚”十大行动启动实施:市公共文化中心、市档案馆新馆等开工建设,姚剧《王阳明》《浪漫村庄》晋京演出,“道德银行”建设深化推进,全民“文明行动日”设立实施,浙江中华文化学院阳明分院挂牌成立,阳明文化周成功举办,河姆渡遗址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持续深化平安余姚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创新实施,“一中心四平台”高效运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扫黑除恶、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有效,刑事发案数连续三年下降30%以上,我市被命名为省食品安全市,有望夺取平安金鼎。对口扶贫、山海协作和援疆工作高标高效。
  6.党的建设在明主责、严作风中不断深化。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热潮,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十要十不”规范,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坚定。积极实施干部队伍“三个百人计划”,组织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系列培训,选派151名干部到“六争攻坚”一线、对口帮扶地区、重大发展平台等历练,研究制定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担当干事的氛围日益浓厚。制定实施“四明红锋”、两新组织党建增强两个三年行动计划,选派122名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启动打造梁弄新时代党建样板镇,挂牌成立省社会主义学院四明山分院,“前哨支部”、党建全域亮显工程、“银辉”党建等特色品牌被上级推广,38个村消薄增收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化落实“两个责任”,专门作出清廉余姚建设的决定,抓严抓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操作办法,认真开展“三交底”廉政谈话和基层巡察,下发各类正风肃纪通报8期,立案210件、结案208件,其中查处职务犯罪案件12件17人、留置4件4人。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时时处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民主集中制,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巩固和发展了民主团结的工作局面:坚持苦干实干,主动挑重担、带头抓落实,推动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照着一级做的干事氛围;坚持廉洁自律,带头转变作风,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以上率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此同时,市委常委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注重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做好群团组织深化改革,支持做好党管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台、史志、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
  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付出,饱含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方各界,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稳健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投资增长乏力,市场预期不稳,企业经营困难加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二是创新转型的成效还欠突出,重大平台发展能级亟需提升,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效应还未全面激发。三是风险隐患的化解压力不小,“低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不轻,治水治气治土的成果还需巩固提升,金融安全、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领域的问题不容忽视。四是民生领域的短板依然存在,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丰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五是担当尽责的劲头不够充足,个别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下降,攻坚破难的意识不强、能力欠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始终坚持争先进位,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发展短期与长期、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但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问题分析透、准备做充分,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切实变压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又要立足全局、抢抓机遇,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的新机遇,扩大国内市场的新机遇,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的倒逼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以及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和宁波前湾新区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的机遇,切实把机遇转化为争先进位的现实优势。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2019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和宁波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快打造“两区三城”,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建议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做好全年工作、实现目标追求,要始终牢记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的,把握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在稳定大局前提下奋力攀高,在高质量前提下能快则快。该稳的要坚决稳住,筑牢底线思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该进的要积极进取,全面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迈向高质量、走在最前列。重点要聚焦六个方面精准攻坚突破:
  1.聚焦稳健增长精准攻坚突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要全力以赴扩大投资。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深化开展“项目争速攻坚”行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坚持项目为王,紧盯重大优质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等项目,健全完善清单制、节点化、全周期的推进机制,狠抓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激活民间投资,最大限度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鼓励支持现有企业上马建设一批增资扩产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力促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强化项目谋划,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和省、宁波市重大战略,立足区域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精心包装储备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项目库。
  二是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积极应对外贸形势新变化,支持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做强做优余姚跨境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力争新增海外仓3个,最大限度减少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坚决稳住出口基本面。发力构筑国内市场新优势,持续推进塑料、裘皮、模具等专业市场转型提升,精心办好塑博会等重大展会,建成投用海吉星农批市场,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确保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2%。主动顺应市场需求新趋势,把拓市场的重心放在提高供给质量上,深入实施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着力抓好“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培育更多“品字标浙江制造”,支持企业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推动形成以品质占领市场、引领市场的格局。
  三是要真情实意帮扶企业。强化精准服务,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政企同心破难题”“五联五促”等活动,刚性落实上级降本减负政策和宁波优化营商环境80条,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强化高效保障,持续抓好“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等工作,全面实施小微企业园“十园百亿千企”工程,用足用好“土地超市”“标准地﹢承诺制”等创新举措;着力扩大转贷基金、政保贷等受益面,积极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建成运营“金融超市”,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强化风险防范,健全完善不良贷款处置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企业“两链”风险监测预警、分类帮扶和有效化解,继续保持打击恶意逃废债和违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确保金融安全稳定。强化企业培育,统筹推进“凤凰行动”余姚计划、“350”企业培育和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个转企”300家、“小升规”90家以上。
  2.聚焦产业提升精准攻坚突破。始终保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战略定力,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塑造实体经济新优势。
  一是要发力主攻智能经济。紧盯“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的目标,推动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抓紧启动余姚大道智能科创走廊建设,深入推进“1135”工程,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新材料、机器人及集成、节能环保、精密模具、高端装备“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确保全年智能经济增幅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翻番,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10%以上。抓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深化实施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发力推动智能诊断、智能改造扩面提速,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150个、智能化工厂(数字车间)项目10个,新增智能化改造诊断企业150家。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大力处置“僵尸企业”、整治“低散乱污”企业(作坊),为智能经济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二是要发力提升平台能级。聚力做强中意宁波生态园,以打造前湾新区前沿阵地为目标,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力促在建项目加速推进、签约项目加快落地,确保吉利整车制造等重大项目顺利投产,力争规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实现双翻番。聚力做强“千人计划”产业园,以提升产出能力为重心,力争新引进项目40个、确保投产15个以上。聚力做强特色小镇,抓好智能光电小镇二期、三期项目,力争小镇产值突破100亿元;借力瑞典机器人谷,推动机器人智谷小镇建设提速,确保中兴智能等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步伐,抓好余姚工业园区姚商产业园建设。
  三是要发力推动产业融合。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培强做大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的产业链支撑作用。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深化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和“数字余姚”、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企业上云”行动,切实加快云城小镇、电商园区建设步伐,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新增“上云”企业1900家。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深挖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打造姚江文化产业带,着力推动阳明古城建设提速,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启动河姆渡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精心抓好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全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聚焦动能增强精准攻坚突破。坚持把动能转换作为经济工作总牵引,着力改变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一是要始终盯牢重点改革。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相统一,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抓好政务服务事项向中介服务延伸、便民中心“无差别全科受理”、企业投资项目代办服务等工作,加快打造“无证明市”,尽早实现“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着力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优化完善投融资机制,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农村土地制度、“三位一体”农合联等改革,引发更大聚变效应。按期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确保机构职能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运行服务更加高效。
  二是要始终强化开放合作。锁定打造“开放合作先行区”的目标不动摇,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贸、科技等合作,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姚商行活动,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加快制定全面接轨上海、融入宁波行动计划,发力抢占前湾新区建设机遇,全面梳理姚西北乡镇、余姚工业园区和姚东等临湾、临甬区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编制完成沿杭州湾特色制造产业带规划,谋划实施对外交通工程,借势借力做强城市能级。充分发挥驻京沪深招商引智组、招商小分队和以商引商等作用,精心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姚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大力招引产业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力争新引进50亿级项目1个、20亿级项目2个,签约总投资突破350亿元。以走在前列的标准,认真做好对口扶贫、山海协作和援疆工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是要始终突出创新引领。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增动能、提质量。更加注重把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宁研院、院士科学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的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推动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发展壮大,积极打造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光电信息产业等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创新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实施“姚江英才”“阳明学者”等人才计划,充分发挥离岸孵化器和海外引才工作站作用,全面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不断释放人力资本红利。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实施“百企百‘千人’”工程,抓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270家以上,R&D比重2.9%以上。
  4.聚焦乡村振兴精准攻坚突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创建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和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为总抓手,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是要更加注重产业带动。突出品牌兴农、科技兴农,做强做优榨菜、茶叶、杨梅、毛竹及林下经济、畜牧业五大产业,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让农业更兴旺。精心打造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加快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突出狠抓中泰生态农业园等重大项目,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收行动,积极实施百企结百村消薄工程,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
  二是要更加注重点面联动。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抓好梁弄样板镇、横坎头样板村建设,加快“山水绿活”阳明心谷、新希望田园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形成更强辐射带动效应。聚力建好四明山绿色发展带,深入挖掘各村本土元素、特色亮点,积极塑造“一村一品”,推动实现线上精彩、面上多彩。切实增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举措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行“村民说事”、村规民约,大力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引领工程,着力打造“道德银行”升级版,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文明示范线建设,深度激发广大村民共建美丽家园的主动性。
  三是要更加注重要素驱动。成立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加强乡土专家库建设,不断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持。办好中国老促会培训中心、绿领学院,实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农村归雁计划和人才“上山下乡”行动,研究出台支持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意见,启动农业“双创”基地建设,注重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乡村新型产业骨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倡导乡贤回归,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农村。
  5.聚焦全域美丽精准攻坚突破。以全域景区化为方向,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人居环境新跃升,加快打造生态品质之城。
  一是要建管衔接。注重因势而谋,优化完善市域总体规划,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区块的规划设计,实现中心城区新一轮控规全覆盖,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乡高质量发展。树立精致建设理念,抓好三江口文化休闲区、西南组团人居环境样板区、南雷南路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等建设,深化“三江六岸”贯通提升工程,加大拆迁“清零”、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力度,狠抓城乡接合部和背街小巷整治,开展小区块小地段微改造、微治理,持续深化泥土不裸露行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形象升级。坚持城乡一体,积极推进泗门卫星城、中心镇改革发展,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好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城乡相得益彰。强化城市智慧管理,严格落实路(段)长责任制,用心解决细节问题,让服务更加精细化、城市更为人性化。
  二是要环境提质。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污水、垃圾、绿色、厕所“四大革命”,全力抓好“五水共治”、绿化美化等工作,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首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力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确保成为省“基本无违建市”。始终突出问题导向,从严从速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深入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的问题,补齐环境短板。不断深化美丽创建,新增一批省级森林城镇和宁波市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乡镇、示范村。
  三是要设施改善。抓紧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全力抓好胜陆公路、余梁公路北延等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启动宁波轨道交通、城际铁路二期项目,组织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优化完善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三期、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五期、市域污水输送系统复线等重大项目,完成首批平原乡镇污水收集等工程。统筹抓好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和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工作,精心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6.聚焦惠民安民精准攻坚突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确保幸福和谐之城建设再攀新高。
  一是要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以深化省创业型城市建设为抓手,研究出台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扎实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实施四明山区域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注重创业帮扶、产业帮扶、金融帮扶,让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二是要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深化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平稳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管调整,切实加大医保“两定”单位管理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以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探索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和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滴滴”模式,积极推行医养结合,新建一批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照料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积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大力支持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发展,深入抓好助学、助困等专项救助工作,不断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三是要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抓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高水平建好医共体,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新二院)、新中医医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健康余姚”。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市公共文化中心,精心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全民“文明行动日”和百姓文化节、阳明文化周等活动,优化完善“一人一艺”保障体系,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不断深化“文化强市”建设。
  四是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建设,全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着力打造“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坚决打好扫黑除恶、反恐防暴等主动仗,积极争创省“无信访积案市”,努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档升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实施新型居住证制度,不断优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三、持续深化党的建设,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
  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核心在党,关键在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全面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探索出台政治表现考察评价办法,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
  2.以思想建设凝心铸魂。一以贯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新期望,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强用好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等主阵地,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姚江讲坛、阳明讲堂、微型党课等作用,深度挖掘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推动思想建设往深里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快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管好网络阵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
  3.用正确导向锻造铁军。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强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铁军先锋队伍。组织开展实干年、落实年“两年”活动,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修订出台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进一步形成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持续加大干部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政治体检,探索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考核,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实施“三个百人计划”,注重面向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选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导师制,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六争攻坚”一线历练,真正把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4.靠坚强堡垒筑牢根基。深入贯彻“两个必须”要求,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大力实施“四明红锋”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整乡推进、整市提升”,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力。用心抓好梁弄新时代党建样板镇建设试点,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探索推行乡镇“大党委”制,持续深化党建全域亮显工程,创新打造新时代全域党建联盟集群,重视做实“两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前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启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实施不称职村干部歇职退出、发展党员政治审查等机制,确保基层基础更加过硬。切实加强全科网格党建建设,大力推行“红锋服务站”“银辉小区区长制”等举措,更好把党建之力转化为发展之力。
  5.抓常态长效正风肃纪。纵深推进清廉余姚建设,层层压实“两个责任”,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努力营造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狠抓“四风”纠治,从严查处隐性变异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严查一起,通报一起,持续释放正风肃纪、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扶贫帮扶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群众身边“蝇贪”整治等行动,严查各类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进一步感受到反腐败斗争成果。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巡察监督作用,积极探索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作用发挥途径,不断延伸监察监督触角,强化对权力运行情况的全方面监督。
  市委将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作用,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积极构建“大统战”格局,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推进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以亲清文化为统领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全面做好乡贤统战、民族宗教、侨务台务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等工作;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加强群团和党管武装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汇聚起最强大合力。
  同志们,工作都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大抓落实,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以高质量的发展答卷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
  ——在余姚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市委副书记、市长潘银浩
  (2019年1月14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六争攻坚”“双争双创”,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7.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亿元,增长1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950元和33560元,分别增长7.5%和8.2%,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分别上升1位和2位,第九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吉利整车制造、舜宇光电一期建成投产,绿地科创中心、容百锂电新材料基地、易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旗舰型、基地型项目签约落地,为余姚发展提供更实后劲。一批重点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比省定时间缩短一半,成为宁波首个政务服务无证明县市,舜建等六大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顺利运营,“土地超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让余姚发展迸发更强活力。一批重要民生工程取得新突破,市公共文化中心开工建设,青少年成长乐园、阳明网校广受好评,车窗抛物整治、泥土不裸露行动和夜间光影艺术工程成效显现,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创建成为省食品安全市,使余姚发展散发更大魅力。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致力促转型,经济发展不断趋向高质量。出台一系列“双倍增”“全覆盖”行动计划,工业经济质量趋优、效益趋好,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利润96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2%,战略新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台建设开创新局,中意宁波生态园新开工产业项目17个,“千人计划”产业园新投产项目10个,机器人智谷小镇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智能光电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中国云城”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园。科技创新再掀热潮,智能化诊断和改造项目分别达到168个、219个,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0%,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16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2家,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6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2项,姚力军获得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引才引智再添新锐,新引进院士项目8个、高端团队41个,引育“国千”专家11人,机峰会产业融合度和业界影响力持续提高。企业培育迈出新步,新增“350”企业15家、“小升规”企业超100家、“个转企”453家,大丰实业、舜宇车载两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神通科技等5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商贸转型再获佳绩,塑博会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会展产业大奖,塑料城被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市场”称号,网上市场与佰所仟讯项目合作顺利实施,慧聪家电城正式开业,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4%。“互联网+”“大数据﹢”蓬勃发展,互联网经济规模突破1200亿元,软件产业产值超过65亿元,大数据平台应用课题累计达到26个。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到外资5亿美元、浙商创业创新资金52亿元。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增跨境电商试点企业73家,新设立境外研发企业2家、海外仓2个,实现出口538亿元、增长11.2%。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面启动,成为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杨梅、榨菜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余姚榨菜)优势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二。
  (二)聚焦优环境,城乡建设不断趋向高品质。强化规划引领,中心城区14个重点区块完成控详规划、城市设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批,城镇专项规划编制稳步推进。中心城区“一轴两环三片区”改造提升有序实施,南雷南路两侧、三江口等重点区块改造建设加快,城市环线两侧清障拆违深入开展,姚江公园基本完工,完成危改棚改15.4万平方米。深化“保洁保序保畅通”专项行动,强力推进“门前三包”,启动建设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开展“城管进社区”试点,城市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110千伏峨眉变等一批能源设施建成投用,姚江上游余姚西分等工程加快推进,慈余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线90公里,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组合拳,制定蓝天、碧水、净土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深化“五水共治”,整治“低散乱污”企业427家,8个第二批“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单位通过预验收,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新(改)建公共(旅游)厕所30座、农村厕所774座,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81.9%;拆违221.8万平方米,获评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市”。致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工作,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树蛙部落”等民宿建成开业,新建乡村振兴文明示范线11条,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8个乡镇(街道)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四明山镇入选“2018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大岚镇通过省级风情小镇验收,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32个,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450亩,四明山区域获“全国气候休闲胜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
  (三)立足惠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趋向高水平。按照指导就业、鼓励创业、培育企业的思路,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力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万家,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9.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98%。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精准扩面,本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5%。养老事业稳健发展,新增养老床位400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稳步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达到100%。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组建子陵中学教育集团,梦麟小学新建、陆埠镇中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青少年成长乐园、阳明网校受惠学生分别达到3.8万人和1.5万人次,新(改)建公立幼儿园6所、增加学位1350个,技师学院(筹)实习实训大楼开工建设,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成功创建为省示范学习型城市。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市档案馆新馆开工建设,姚剧《王阳明》《浪漫村庄》赴京演出,河姆渡遗址成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7个项目入选宁波非遗名录,全民“文明行动日”设立实施,成功举办第15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百公里山地越野系列赛等国家级交流赛事5场。大力推进“健康余姚”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二院)、新中医医院装修基本完工,涵盖市域的4家医共体组建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8%,基层门急诊量占比达到66.5%。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工作机制,升级社会治安技防体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火灾隐患重点领域(区域)集中排查整治,刑事发案数连续三年明显下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有望高分夺取省“平安金鼎”。
  (四)着眼强改革,要素配置不断趋向高效率。“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省定目录内政务办事事项100%进驻中心和分中心,一窗受理、就近办理、一网通办、全程代办等目标基本实现,“标准地+承诺制”工作宁波领先。探索“政银保企”四方合作模式,完善小额贷、科技贷、农信贷政策机制,积极筹建“金融超市”,提高转贷基金运作绩效,共计帮助企业转贷416笔、51.5亿元。开展“六个清零”专项行动,国资权证补办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27万亩,98个竣工两年未结算项目完成结算、涉及资金77.4亿元,消化存量安置房2025套、直管公房69套,“清零”拆迁区块11个,完成围挡整治提升项目72个。在全省率先创设“土地超市”,全国首创土地“预告登记转让”机制,完成交易面积2747亩、金额26.1亿元。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16个、面积2510亩,梁弄镇两个“坡地村镇”项目被列为全省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通过上级验收,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工作有序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基本实现实体化运作。创新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整体工作走在宁波前列。
  (五)主动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趋向高绩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促进政府转作风、提效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降本减负各项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34.4亿元。严格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27%。开展政府性债务控债化险专项行动,政府债务规模、财务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开展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清理项目结余资金,压缩一般性开支,“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成立部门职责分工裁决委员会,积极破解噪音扰民、破墙开店等行为在管理中的旋转门、弹簧门问题。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7件、政协委员提案258件。政务公开力度加大,公开信息5万余条。
  与此同时,国防、征兵、优抚、安置等工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台务、侨务、统计、审计、外事、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有了新发展。
  各位代表,经过几年的努力,余姚发展速度逐渐走出低谷,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得到破解,区域高质量发展逐渐驶入轨道。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市人民的不懈追求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努力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驻姚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余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受宏观环境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没能完成预期目标,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高端人才及项目的带动效应还未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储备、招引仍然不足,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同时,少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状态不佳,服务意识、担当精神、创新思维还不够强,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当前,国内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类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但也要看到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大湾区和宁波前湾新区规划建设加快落地,余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余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始终坚持拥抱大湾区、融入大都市、打造大产业、推进大统筹、构建大交通、建设大花园等发展方略不动摇,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和决策部署,方向不偏、步子不停、力度不减,锐意创新、赶超跨越,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开创“两区三城”建设新局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必须有新作为、新突破、新气象。根据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和宁波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立足“两区三城”建设,持续推进融入湾区经济、打造智造高地、提升城乡品质、增进群众福祉等战略重点,实现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再进位、周边兄弟县市中再争先,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是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持续聚力湾区经济,着力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更加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拓展余姚发展空间。
  强化战略深度对接。加强顶层设计,把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全面参与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形成一批支撑性举措和项目。全域统筹市域空间体系,加快修编市域总体规划,系统梳理姚西北、姚北、姚东等临湾临甬空间布局,编制完成沿杭州湾特色制造产业带、余姚大道智能科创走廊建设规划,抓好四明山旅游度假区、姚江文化产业带等规划建设。修编市域综合交通规划,谋划重点对外交通工程,加快胜陆公路、余慈中心连接线、杭甬高速复线等建设,着力打造宁波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扎实推进姚江上游余姚西分等防洪排涝工程,建成投运500千伏江滨变等能源工程,不断增强发展支撑。
  强化产业深度融合。制订全面对接上海、融入宁波政策意见和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信息数据、金融服务、智力支撑、教育医疗、文化创意等对接工程,着力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体系。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力推进产业链、基金链、创新链招商,优化驻点招商、以企引企,逐步推行部门职能招商、乡镇主题招商,完善招商推介、洽谈、协调、落地全过程推进机制,确保实到外资2.5亿美元、内资80亿元以上。深化开展“项目争速攻坚”行动,建立市镇长项目推进机制,完善清单式、节点化、全周期管理制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激发产业投资内在活力,新开工5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9个,力争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
  强化市场深度拓展。更宽领域参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更大力度拓展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市场,加强与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不断扩大余姚“朋友圈”。主动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着力引进重大渠道商,开展“一带一路”姚商行活动,支持企业创品牌、转方式,新增境外企业12家、海外仓3个,确保自营出口占宁波全市份额高于上年。顺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完善内销网络,联动发挥慧聪家电城、塑料城、裘皮城辐射带动作用,建成投用海吉星农批市场,抓好甬易支付混改工作,提升塑博会等展会效应,力争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2%。认真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和援疆工作,实现互促共进、合作共赢。
  (二)持续聚力智能制造,着力抢占产业转型制高点。强化创新驱动、协同联动,推进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大力推进产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光电信息等三大千亿和机器人及集成等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确保战略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10%。深化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推进企业生产线、车间和工厂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150个、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车间)10个。积极推进行业云、区域云建设,培育打造上云用云标杆企业,新增上云企业1900家,确保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0%。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用”创新体系,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力争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270家,设置率进入全省十强,培育行业性创新综合服务体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3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深化“三强一制造”,推进全省首个QBBSS质量链试点城市建设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
  大力推进空间集聚。围绕打造前湾新区前沿阵地,推进中意宁波生态园产业项目链式集聚,新落户项目20个以上、投产项目10个以上。提升“千人计划”产业园产出效益,建成投用专家楼,新增投产项目15个以上。引导特色项目、创新业态进小镇,智能光电小镇产值突破百亿。继续推进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增强余姚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功能,开展工业功能区二次开发试点,全面实施“十园百亿千企”工程,新开工小微企业园区5家,着力构建多元化平台发展体系。
  大力推进要素集约。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效落实针对性扶持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深化小微企业、“350”企业、“凤凰行动”等梯度培育计划,确保新增“小升规”企业90家、“350”企业10家、50亿元企业2家、上市企业1家。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差异化政策引导、差别化要素配置机制,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和“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模式,力争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8%和9%。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推动“多规融合”,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废弃矿山、低丘缓坡等综合利用,探索土地券、异地置换等新方式,力争通过整治新增耕地4000亩、开发城镇低效用地2500亩、盘活闲置土地1000亩。建成运营“金融超市”,鼓励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各类基金投向苗子企业,深化“保险+服务+科技”模式,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加20亿元以上。
  (三)持续聚力功能品质,着力提升城市发展首位度。以“一轴两环三片区”改造提升为重点,推动城区形象提升、功能增强,加快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市。
  更加注重区块开发。突出规划引领,深化城市“双修”,加强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实现新一轮控规全覆盖。加快推进以产业导入为重点的南雷南路绿地科创中心、以文化业态为核心的阳明古镇落地建设,探索实施以教育为导向的剑江区块、以山水组合为架构的三江口区块整体打造,高标准谋划庙弄农批市场、花园新村等地块建设方案,着力构建多方式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全面提速“中国云城”建设,加快构建城北信息经济板块。强化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进攻坚式拆迁“清零”,加快梳理式城中村改造试点,完成危改棚改12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24.3万平方米、拆迁“清零”项目11个,整治背街小巷8条。注重城镇综合功能提升和发展空间优化,增强卫星城、中心镇集聚带动功能,稳步推进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天下玉苑等重点区块招商开发,促进多片联动发展。
  更加注重功能完善。升级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建设市公共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新二院)、新中医医院和城市展览馆。大力推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加快银泰城等智慧商圈建设,错位布局邻里中心、特色街区,积极实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切实增强群众生活性消费体验。培育金融保险、管理咨询、创意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一批品牌化、品质化、特色化消费业态,着力壮大现代城市经济。加快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实施长安路(姚州大桥—玉立路)等一批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更加注重细节提升。深化“三江六岸”贯通提升,系统布局城市夜间光影艺术工程,有序开展主要街区立面改造,着力打造一批慢行步道、休闲廊道和城市绿道,实现空间打开、功能植入。精心增绿提质,推进泥土不裸露行动,加快蛇山公园等建设,着力新建一批游憩绿地。高效利用桥下空地、边角地等闲置公共空间,新增晨晚健身练点19个、篮球场14个。坚持精细城市管理,全面深化“保洁保序保畅通”专项行动,推进小区块小地段微改造、微治理,探索道路保洁、绿化养护和市政维护一体化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文明施工、街(路)长管理等制度,优化整合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卫、智慧物业等平台系统,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持续聚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为载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全面优化农村产业。稳步推进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深化拓展中泰生态农业园项目,加快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抓好榨菜、杨梅、茶叶等产业技术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实施毛竹及林下经济、畜禽产业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四明山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推动优势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农业新型业态,加快横坎头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做好民俗民宿、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等农旅文结合文章。
  全力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房屋)使用权。强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信贷担保增量扩面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增品提标。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做实做强乡镇农合联和村级服务社。充分发挥乡土专家作用,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启动农业“双创”基地建设。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推进农村存量资产有效盘活和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努力消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
  全域美化农村环境。立足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大引领型、引擎型项目的招引和推进力度,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精心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加快“山水绿活”时光小镇建设,力争创建国家AAA级景区1个、省A级景区村庄35个,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持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力度,实施第三轮农村饮用水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新增宁波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1个。深化森林余姚建设,推进“一村万树”工程,完成四明山区域森林质量提升2000亩,创建国家级园林镇1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
  (五)持续聚力污染防治,着力守牢生态文明生命线。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加强源头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全面深化“低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持续开展“六小”行业整治,整治淘汰企业(场所)2400家以上。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加快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等末端处置工程建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力争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到45%。深入开展规上企业能效诊断三年行动,强化重点用能单位“三色预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实施节能改造项目20个,腾出用能空间2万吨标煤。
  加强专项整治。深入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的问题,补齐补强生态环保短板。保持“三改一拆”高压态势,力争创建成为“基本无违建市”。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成蜀山大闸生态湿地,加快市域污水输送系统复线、尾水排放工程进度,严格落实河(滩、湖)长制,建设河湖智能管理系统,省以上考核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质。纵深开展治气攻坚,统筹推进工业废气、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等专项治理,确保PM2.5年均浓度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力实施“清废净土”,推进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试点,深化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土壤质量。
  加强机制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施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评机制。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用能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健全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实施部门属地联防联控,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形成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六)持续聚力民生改善,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实办好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就业社区(村)建设,加强“蓝领人才”培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机制,促进就业创业提质增量。持续深化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平稳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管调整,不断加强医保“两定”单位监管。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科学布点一批多功能社区老年大学和农村老年学校。加快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支持发展社会养老机构,推广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动福利体系完善和慈善事业发展,全面兜底民生保障。深化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全力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市,继续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推进阳明网校扩容提质、青少年成长乐园扩面增效,深入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技师学院(筹)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校企、校际合作办学,加强师德校风建设,重视学生道德和劳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打造“健康余姚”,高水平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快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建设,增设乡镇血液透析室,完善院前急救体系,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启动河姆渡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推动“非遗”传统工艺振兴,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体系建设,深化“一人一艺”工程,办好阳明文化周、百姓文化节等活动,更加注重群众性文艺文学作品创作,探索市场化承办国际性、国家级体育赛事,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塑造余姚文化品牌。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活动,打造“道德银行”升级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市民素质提升、乡风社风文明。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以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为主抓手,深化“平安余姚”建设,持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优化整合“一中心四平台”,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进“访调对接”,不断加强普法教育,奋力夺取平安建设“星级金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强化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事务管理,支持工青妇等事业发展,注重社区志愿者队伍和社团组织培育,全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法治思维,推动行政质量和效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深化改革增活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抓好“浙里办”、市民云APP等掌上平台应用,推进商事登记“1+5”组合改革,扩大“无差别全科受理”范围,拓展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加快打造“无证明市”。扎实做好新一轮机构改革,同步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六个清零”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逐步实现治理法人化、运作市场化、资产证券化。倡导争作试点、争当示范,每个政府组成部门承担宁波市级以上改革创新试点不少于1项。
  (二)注重绩效提效率。纵深推进“两强三提高”建设,全面开展实干年、落实年“两年”活动,强化决策刚性执行,优化窗口服务质量,严厉整肃庸政懒政,严格实行问效问责,加快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规范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预算管理、资金监管,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政策绩效评估,加快形成导向清晰、评价科学的政策执行闭环,促进政策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依法行政促规范。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法定程序,强化行政决策、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加强政府机关合同管理,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高效规范。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市政协履行职能,完善重大事项报告、通报制度,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从严治政树形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健全完善“三书三查两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破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公共资金的审计监督,深化基层巡察成果运用,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努力营造清廉清明的政务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辉煌,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余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知行合一、勇立潮头,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9

《余姚年鉴201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8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