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762
颗粒名称: 专记
分类号: D636.2
页数: 13
页码: 020-032
摘要: 本篇记述了2017年余姚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及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余姚市 专记 概况

内容

余姚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11月14日,中国文明网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余姚市榜上有名,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宁波市首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县(市、区)。余姚市从2002年开始,先后创建成为首批省文明城市、首批省示范文明城市、首批省文明市。2011年,余姚成为全省第一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县(市)。2016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切实提升城乡环境品质、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并将其作为“三城联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首要任务,写入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余姚市委书记奚明代表全市人民赴京领奖。大会还表彰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文明单位等,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阳明街道新城市社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一、健全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创建责任
  1.健全组织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10位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业组,并抽调相关部门骨干力量成立创文办,建立市—部门(乡镇、街道)一基层单位(社区、行政村)三级创建工作网络,形成“一把手”抓、层层抓的组织领导机制。
  2.加强检查监督。对创建工作开展日常化、经常化地检查监督,形成“创文办每日检查督办每月测评通报、市领导每季度专项督查、第三方检查机构每半年评估通报”的检查监督机制,通过检查监督层层传导压力,提高各地各部门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责任落实。每年制定出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分解》,明确创建责任,落实创建任务,将其纳入各地各部门的年度重点专项工作考核,并与绩效挂钩。同时,制定出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效能问责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敷衍塞责、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
  二、着眼攻坚克难,全力提升城乡品质
  1.全域化提升环境品质。自2015年起,创新开展全民共建“美丽家园”活动,创设“美丽小区”“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等6项创建载体,建立“比、评、考”制度,每年划拨800万元专项奖励经费,建设美丽余姚。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健全完善“一把扫帚扫城乡”的环卫体制,制定出台农村环卫长效保洁“1+X”配套制度,策划推出“最洁美村庄”评选活动,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2.精准化治理创建难点。针对城市环境秩序中存在的脏、乱、差等乱象,由城管部门牵头,联合18个部门,实施中心城区保洁保序保畅通专项行动,部署落实16大项、35个小项的工作任务,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民参与保洁机制,倡导文明行为习惯。针对社区小区内存在乱堆放搭建乱晾晒乱张贴乱停车乱种植等问题,组织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提质行动,推进“品质社区”建设。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菜场周边、学校周边、医院周边、车站周边和城乡结合部、管理区域结合部等“四周边两部位”,组织开展文明创建顽疾治理行动,加大整治力度,优化环境秩序。
  3.均衡化补齐创建短板。坚持“破难点、补短板、提水平”的创建原则,查找梳理市容环境秩序、道路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秩序等九大短板问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攻坚破难53个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组织实施市容秩序管理优化、市政基础设施修缮、环卫保洁水平提升、交通秩序管理强化、非法小广告源头治理、公共文明素养养成“六大行动”,分别由6位市领导牵头,整合28个市直部门资源力量,着力攻坚破难,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均衡度。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全民共建格局
  1.让群众成为细胞创建主体。分别组织开展“好居民、好邻里、好地方”文明社区创建、“诚信为本、文明为先、服务为要”文明行业创建、“争做好村民、争当文明户、争创文明村”文明村镇创建三大主题创建活动,并通过“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班组、文明窗口等细胞创建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让群众成为创建监督主力。依托新闻媒体开设“四明聚焦”监督栏目,借助新媒体开辟“姚城文明眼”监督平台,设立创建监督热线,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由286人组成的市民文明巡访员队伍,以自主巡查与专项巡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公共场所市民行为、居住小区环境卫生和窗口行业服务质量开展巡访活动,践行让群众参与、靠群众监督的创建理念。
  3.让群众成为创建活动主角。按照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有时间参与的要求,创设“万千百”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活动,开展万名市民“我为城市洗把脸”清爽行动、千名机关干部“文明出行”劝导活动和百场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文艺巡演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升自我。此外,加强氛围营造,通过媒体宣传、资料宣传、公益广告宣传,营造全民共创共建文明城市的氛围。
  四、注重道德内涵,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1.深化公民道德建设。自2012年起,持续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活动,实施文明崇德理念传播、风尚培育、典型弘扬、精神践行四大行动,创新推出“道德银行”,累计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道德信贷1.77亿元。探索推行以“道德绿卡”为主体的道德典型关爱礼遇办法,面向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发放“道德绿卡”,凭卡可享受免费体检、免费观影看戏等关爱帮扶。设立“姚文德”基金褒扬身边好人,累计发放奖励、慰问金50余万元。共有183人被评为“余姚好人”,58人入选“宁波好人”,19人获“浙江好人”,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2.加强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点、社区志愿服务站、窗口行业志愿服务岗、志愿服务文化广场建设,并以打造文明有礼的城市形象为目标,以城区主干道、交通站场、景区、饭店、社区、窗口单位等为重点区域和点位,围绕文明交通、文明排队、文明旅游、文明用餐、文明交往等主题,采取单位认领、网上招募、自发劝导等多种形式,建立“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每年参与志愿者达5万余人。
  3.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组织开展百姓文化节、阳光文化直通车、周末文化系列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送文化”“种文化”“赛文化”活动常态化,每年配送文化演出400多场次,受惠群众超过30多万人次。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节庆文化内涵,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22家。
  (市文明办)
  余姚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6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余姚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开始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展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同年5月,建成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通过国家C级标准考核。6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爱卫会考核。10月,以810.7分的成绩通过国家级暗访,暗访成绩位列全省同期创建的10个县级城市第二名。2017年2月20日至22日,接受国家级技术评估组对市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8个方面工作的全面评估。技术评估组专家对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高分通过了技术评估。同时,全国爱卫办又经过综合评审、公示等程序,于6月23日由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全爱卫发〔2017〕3号)余姚市为国家卫生城市,余姚市正式进入到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一、全面启动创卫工作
  余姚市于1992年创建成为省卫生城市,并经过1998年、2004年、2009年和2013年四次复查,巩固、提升了卫生城市创建成果。2016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并写入“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3月3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动员大会,整体部署了市创国卫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余姚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抽调15名工作人员于3月10日起集中办公。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关键重点、完成时限等内容,层层分解创卫任务,层层落实创卫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到点。开展了市容市貌、农贸市场、环卫设施、病媒生物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针对城中村、老小区等重点区域,建立市领导联系包村制度,实行一名市领导牵头落实一个城中村或老小区,点对点推进创卫工作落实,抓好重点难点问题整改提高。建立每周创卫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协商会商制度,并推出重要问题督查督办制度,专门成立两个创卫工作督查指导组,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挂销号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一线,检查存在问题、协调创建难题。其间,由市领导带队开展专项督查30余次,下达问题整改督查单725张,1200余个督查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全面改善城市环境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强化治污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市域污水收集一期、榨菜废水治理、小曹娥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治污设施,城区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至2017年初,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5%。加快城市绿化美化,累计建成全市性公园5座,区域性公园14座,社区公园33座,带状公园18座,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79平方米。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三凤路等8条道路,完成子陵路、南雷南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路面升级改造,对城区各小区周边市政红线范围外破损严重的地段进行全面性修复,通过老小区改造、闲置拆迁地块利用等新建停车泊位2202个,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同时,不断提升城市灯照景观,路灯总数达到6.4万盏,路灯装灯率达到100%,亮灯率98%以上。
  2.深化重点专项整治。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思路,着力加强重点难点问题整治。扎实推进市容秩序治理,落实网格化勤务管理,加强街面人车结合巡逻,有效解决跨门营业、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突出问题,有力打击马路市场现象,有效遏制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行为:扎实推进农贸市场治理,全面整治超摊扩摊,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落实动态保洁和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永久性禁止活禽交易;扎实推进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开展以清除卫生死角、拆除违章建筑、治理房前屋后乱堆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行动,并加强对周边环境、道路、厕所等清洁美化,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促进了环境提升;扎实推进餐厨垃圾分类处理,投入800万元建设处理设施厂房,2016年收运处置餐厨垃圾1.6万吨。同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
  3.提升环卫工作水平。加强城区环卫硬件投入,至2017年初,建成区已建有液压式压缩中转站17座,专人保洁24小时开放的市政公共厕所114座,配备机械化环卫保洁和清运车53辆;特别是针对市政公厕,按照经济、实用、美观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造和维护,对建成区历史遗留的旱厕和简易公厕实施拆除或改造。加强垃圾处理,建有日焚烧处理能力1500吨的小曹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建有粪便生化处理能力为200吨/日的粪便生化处理厂,经过处理后排放水体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并统一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加强城市管理创新,“智慧城管”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加强环卫机制创新,在全省率先实行“一把扫帚”“管扫分离”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切实构建动态化、长效化的城市保洁机制。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蓝天行动,城区禁燃区建设全面完成,淘汰10蒸吨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500余台,完成60万千瓦以上机组和热电锅炉清洁化改造,提前完成全部黄标车淘汰任务,耗资3000万元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实施清水行动,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大力治污水、清“三河”,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已无劣五类水体,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安全保障达标率100%。实施治污行动,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和冷镦、淘铜、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近三年来全市关停淘汰铜加工企业252家、不锈钢冷镦企业11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余亩次,新增生态消纳地6万亩,农药减量100余吨,依法关停畜禽养殖场1300余家。
  三、全面提升健康安全
  1.病媒生物防制。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0万元除四害经费,用于落实建成区扩大部分区域和除“五小”行业外的其他重点单位的消杀工作,并为小餐饮重点行业等添置病媒生物防制设施,确保城区除四害消杀工作无盲区。完善病媒生物控制组织网络,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和有关管理文件、标准的专题培训,全面实施PCo(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运作,切实加强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经省爱卫办组织的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评估认可,建成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已经达到国家C级标准要求。
  2.全民健康教育。组建市、乡镇(街道)两级健康教育讲师团,推进健康讲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并创建了一批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省健康促进医院和健康示范餐厅、示范食堂、示范单位等健康单位,同时在城区建成了兰江广场、舜北公园、城市文化广场三大健康主题公园。利用各种载体和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余姚电视台每周一期播出健康教育宣传专题节目。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0.93%,市全民健身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
  3.公共卫生管理。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完善防控网络和体系,建立监测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2016年底,全市乡镇(街道)以上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100%,规范化接种门诊覆盖率100%,五苗覆盖率97%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97%,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建成区无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等现象,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资源共享中心模式全省推广,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浙江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县)等称号。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2年的79.76岁提高到80.74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2年的4.74‰下降到2.31‰,2014自然年度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4.重点行业监管严落实。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整合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食品安全政府实事工程、食品安全信用工程等建设。强化公共场所监管,完善卫生制度和管理档案,实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七小”行业专项整治,进行多轮次地毯式检查,对存在无证无照、健康证过期、顾客用具消毒设施不全等各类问题实行限期整改。强化饮用水安全管理,专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完善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制度,开展每季一次的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工作,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并建立高效监测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水质合格率符合要求。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
  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
  5月15日—17日,以“智能+时代,智胜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余姚市隆重举行。峰会由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指导,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峰会吸引海外知名科学家、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重大专项机器人专家、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负责人等1500多位业界精英参加。中国·余姚首届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智能制造应用集成供需对接会、天使会投资论坛等配套活动同期举行,参会总人数突破5000人次。
  峰会分主旨报告、交流对接、展览展示、配套活动四大板块。论坛主题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最新前沿技术、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培训、投融资、供需对接等内容,均由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专家主讲。主讲嘉宾与现场互动交流,共商机器人发展之计。在主旨报告环节,李德毅、谭建荣、凯文·凯利、罗纳德·阿尔金作主题演讲。
  峰会期间还举行机器人大讲堂之人工智能专场、医疗护理机器人论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论坛、天使会投资论坛等9场分论坛,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智能物流及仓储、家电及包装为主题的3场智能制造应用集成供需对接会,解困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业创新热潮中遇到的难点,为装备制造企业与终端用户搭建合作平台。
  峰会上,“中国国际机器人智库”正式成立,“侨梦苑”“中科院协同创新体(宁波·余姚)”、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此外,一批项目在“双峰会”期间集体签约。其中峰会开幕式签约项目26个,签约金额368.74亿元,包括中科院协同创新体(宁波·余姚)、政商经体战略合作等重要项目7个;北斗导航等智能制造业项目8个;方太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应用集成改造类项目11个。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上,智能制造创新港、智慧养老机器人、癌症诊断项目、超大容量高性能分布式云存储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等12个项目签约。
  峰会期间,5月15日,中国云城暨国际机器人交易博览中心奠基动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行业龙头企业首批签约入驻。中国云城规划控制区20平方千米,一期3.2平方千米,总投资203亿元,其中云示范区1.8平方千米,投资约1OO亿元,是发展改革委、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六个部门共同推动实施的国家“千企千镇工程”的首个落地项目。
  同日,长三角机器人博览城开业,填补了国内机器人专业交易市场的空白。作为“永不落幕”的机器人展,博览城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其系统解决方案等。
  (余姚日报社)
  “五水共治”专项行动
  【概况】
  2017年,全市贯彻落实省市“五水共治”工作新要求,将“剿灭劣V类水”和“清三河”达标县创建作为全年“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作战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剿劣总指挥,具体工作由常务副市长牵头,由分管工业、农业、住建的3位副市长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政协1位副主席直接参与污水零直排建设的指挥。在省、宁波市部署后,制定出台《余姚市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工作实施办法》,谋定具体目标、重点项目、时间节点。3月25日,宁波全民剿劣攻坚出征仪式,全市落实9个工程项目开工建设。4月1日,全市举行“万名干部进村联河
  百万群众剿劣攻坚”征战仪式,全面拉开剿劣攻坚序幕。并以燎原之势展开。先后出台《余姚市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印发开展剿灭劣V类水体工作专项监督实施方案的通知》《余姚市“无违建河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7月6日,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五水共治工作。
  【基本成效】
  余姚市现有河流2333千米,水域面积约40.3平方千米,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579条,域内有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3个,市控断面9个,县控断面13个(其中劣V类断面3个),小微水体1871条(其中劣V类小微水体225个)。截至年底,国控、省控和宁波市控断面稳定保持在ⅢII类水。8月8日,3个劣V类县控断面通过宁波验收,功能区达标率由2016年69.2%上升至84.6%,上升15.4个百分点。10月初,225个劣V类小微水体全部通过本级自查销号,并于10月17日全域剿灭劣V类水通过省市验收。42条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道中18条劣V类河道已全部消灭劣V类,并持续保持水质稳定。姚江水质大幅提升,国控浦口闸和省控断面菁江渡、车厩的主要污染物氨氮和总磷下降明显,较2016年底分别下降6.3%和22.2%。
  【工程项目】
  2017年,全市“五水共治”计划实施项目共125个,计划总投资25.17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近20.17亿元,完成投资率80.1%。
  防洪水全年计划开展工程项目7个,全部开工。计划投资12.6亿元,完成投资10.3亿元,完成投资率81.7%。其中省重点工程陶家路江二期整治工程超额完成,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工程、余姚城北圩区侯青江排涝泵闸工程、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食禄桥江整治工程、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等投资完成率均超80%。
  排涝水全年计划开展工程3个,开工2个。计划投资0.31亿元,累计投资0.24亿元,完成投资率77.4%。泵站改造工程中,凤山、丈亭、陆埠等11座泵站全面完工,中心城区排涝工程三期进行方案设计。
  治污水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04个,完工47个,完工率45.2%。总投资21.86亿元,全年计划投资10.9亿元,完成投资8.85亿元,完成投资率81.2%。
  保供水全年计划开展项目9个,竣工2个,开工6个。全年计划投资约1.08亿元,累计投资约0.47亿元,完成投资率43.7%。其中,姚西北供水干管联网工程完成竣工验收,马渚(渚山)水厂新建污泥脱水系统工程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姚东水厂及供水管道铺设工程、四明山片区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接近完成。
  抓节水全年计划开展工程项目2个。计划投资0.28亿元,完成投资率102%。宁波市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和喷滴灌工程完工。
  【剿劣攻坚行动】
  加速“截” 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城区污水纳管工程二期全部完工。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年初目标任务,首创已招标项目共计116个,计划整体甩项2个村,竣工及完工村25个,已接户1.8万户,建成终端49处。世行贷款36个项目全面完成并交付使用,20个非首创项目融资平台建立。
  深度“清” 在第一轮(2010年底—2014年初)开展对18个平原乡镇(街道)疏浚河道约1680千米基础上,开展第二轮河湖库塘清污(淤)五年行动计划(提速为三年完成:2016—2018年),计划疏浚600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清淤205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14%,累计完成约265万立方米的任务量。
  综合“治” 推进排污口治理,实施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制度,对已排查出的65个排污口和1504个混排口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率100%。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强化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黄家埠电镀企业搬迁项目相关审批手续完成;小曹娥镇电镀园区整治改造工作全面启动。推进农业面源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业“一控两减三循环”(控源头,减化肥减农药,能量循环、模式循环、主体循环)行动。全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2万公顷、推广商品有机肥1.52万吨、实施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2.08万公顷,同时畜禽养殖场线上监管平台完成建设安装208家。
  生态“修” 全域推进生态配水与修复工程,以浙东引水工程和“一大三中”水库等为补充水源,通过泵站翻水、河道输水、末梢取水等手段,实现生态用水的统一调配。推进临海浦水库、四明湖水库生态湿地等水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种植水生植物、鱼苗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措施,累计投放鱼苗1200尾。启动8个生态河道示范村创建工作。借助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钟路华团队的力量,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对大沽塘江等河道进行生态治水试点。
  重拳“拆” 把剿灭劣V类水行动与“三改一拆”结合起来,用“以拆代截”的方式严控违规排放源头,开展不留死角盲区的环境整治及切断污染源等行动,努力消除“根子在岸上”难点,累计拆除各类违法涉水建筑1727平方米。
  长效“管” 按照“水岸同治、流域同治、区域同治”理念,对全市江河湖库实行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的立体式监管。注重环保执法,强化专职水政监察员巡查,累计出动2014余人次,共处理各类涉水案件54起,恢复水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四明湖水库恢复所挖鱼塘面积约5360平方米。受理来信来电来访19起,接待来人、信访人员12人次,均给予答复和妥善处理。注重“三河”巩固,实施监测断面每月“一检测、一分析、一通报”监管机制。对已经摘帽的68条“三河”,通过河道保洁、加大河道巡查等多项举措,巩固治理成效。注重河道断面考核,注重沿姚江支流监督断面、乡镇考核断面、交接断面等184个断面的考核,坚持每月通报、分析、督查。
  注重“活” 实施断头河打通、卡口节点拓疏工程。小曹娥镇叉路沟、曹娥5河等2个断头河打通和卡口节点拓疏工程推进。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区域河道疏通工程,如泗门、小曹娥等乡镇,实现域内水体联通。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全年5个创建单位计划实施工程项目17个,计划完成投资1.62亿元,累计完成0.39亿元,完成投资率24.1%。围绕“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覆盖”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计划分四批三年加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其中,第一批梁弄、四明山、大岚、鹿亭4个乡镇年内完成创建。通过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开辟土地供应、审批服务等绿色通道,制定资金补助办法,保证各类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机制建设】
  创新河长履职 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的若干措施》,夯实河长责任,将河长纳入宁波基层综合治理平台和浙江平安APP信息系统,利用“四大平台”支撑作用,及时动态掌握各类举报信息,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举行河长制和剿灭劣V类水体专题培训会,邀请省督查组及宁波市五水共治办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对河长制、剿劣攻坚以及省明察暗访的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市五水办人员对全市1579位河长,进行“白加黑”“5+2”电话四拷问,考评河长履职情况,作为河长考核的重要依据。
  建立督导覆盖 设立督导队。按照《余姚市剿灭劣V类实施办法》文件要求,以农村指导员和市委组织部抽调的近300名干部为主体,组建覆盖全余姚256个村的督导员队伍,建立督导办公室,制定督导作战图和《余姚市督导工作手册》,组织督导工作员培训,召开督导例会以及建立健全督导周报和月报制度。设立督导专队。借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综合整治建设项目的整体协调推进要求,在全市组建成立退居二线的调研员和原专项负责人共80人,专门就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事项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建立点线面一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督导督查立体网络。
  全方位宣传 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及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和途径,对剿劣进行立体式宣传,开辟专题式报道,先后发布各类剿劣信息报道600余篇,并在《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刊发专版进行报道。专题策划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剿劣攻坚责任在肩》《网民看看看》,网民走进“五水共治”活动,利用微信、QQ群进行宣传。调动群众力量,开展“全民齐上阵、万众共治水”“剿灭劣V类没有旁观者”等活动,下发“志愿者剿劣倡议书”“市民剿劣倡仪书”,组建群众“河道护卫队”“河道美容师”等,开展全民“降磷护水”、全民“啄木鸟”寻污等活动,累计发现问题河道73条,发现河岸垃圾堆59个。发挥企业资源,鼓励引导企业主和企业党员支持治水、服务治水、投资治水,为剿劣出智、出资、出力,重点创新推出“企业认领、包干治水”方式。70家企业认领劣V类小微水体67个,累计投入430多万元。
  (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改一拆”专项行动
  【概况】
  2017年,市“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继续贯彻落实省、宁波市部署,围绕全市年度“三改一拆”工作安排和“无违建”创建计划,整改存在问题,不断完善管控机制,严格管控新建违建,拆除存量违建,突出“治危拆违”“四边三化”等重点难点问题,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2017年,全市年度拆违任务为180万平方米,“三改”任务为130万平方米,于8月底前,全面完成本年度任务指标。截至12月底,已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26.71万平方米,完成拆违任务的125.95%;完成“三改”总建筑面积368.55万平方米,为全年目标任务283.5%。其中,完成旧住宅改造28.16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52.73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287.66万平方米。同时,加大拆后土地综合利用,累计拆后利用率达81.66%,完善城镇功能和区域基础建设。
  【防违控违】
  出台新增管控政策。在原有管控违建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全市目前管控实际,出台《余姚市违法用地违法建筑防控监管实施意见》《余姚市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监管责任追究办法》《余姚市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联动执法快速处置意见》等一系列控新机制文件,从巡查、处置、追责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控体系。设立违建举报受理电话。9月底,设立统一举报受理电话“12345”和乡镇(街道)、开发区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和处置工作机制,累计受理群众举报199起,涵盖21个乡镇(街道)。开展乡镇(街道)试点工作。以低塘街道、泗门镇、马渚镇、大隐镇为试点乡镇,对违建巡查管控、快速处置、责任追究等新定政策进行试行,逐渐建立起“职责清晰、巡查到位、处置快速、反馈及时、协调有力、考核全面、追责严格”的管控格局。实行定期核查暗查督办。组织力量对全市各地新增违法建筑情况进行实地暗查,确保每月一次全覆盖。对暗查发现的在建建筑,立即进行核实,对确认的新建违建,要求乡镇(街道)按照管控要求及时处置到位。全年督办重点违建52起。
  【“四边三化”专项行动】
  一是自行排查点位有效处置。2017年年初,全市自行排查出包括广告残留、废品垃圾、绿化缺失等问题类型的四边三化问题119处,其中省级重点问题34处,自查自纠问题85处,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督办问题点位有效整改。对省政协“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民主监督发现的7处问题点位、宁波市交通委路长制督查通报的普通国省道公路存在的30处问题点位,由市领导批示落实,由属地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确定一点一策限期对账销号制度,及时有效完成整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促进环境品质提升。三是结合“双百”创建有效推进。将浒溪线、杭甬高速余姚出入口定为精品示范道路和最美高速入城口创建目标,同时做好329复线、荷梁线精品示范线路打造工作。对浒溪线(K52+000—K60+OOO)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投入约50万元进行道路两侧绿化补植提升。对余姚高速出入口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定期巡查,共拆除出入口两侧非公路标牌10余块,增设护栏板15块;投入45万元在高速出入口两侧补植草花面积3500平方米,投入60万元在梁辉立交两侧及中央绿化隔离带补植绿植。建立五级“路(段)长制”,由市主要领导担任“市级路(段)长”,沿线乡镇(街道)领导担任“乡镇(街道)路(段)长”,沿线派出所长担任“警务路长”,辖区路政中队长担任“巡查路长”,沿线行政村领导担任“村级路长”,确保路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无违建”创建】
  一是分层次制定创建计划。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基础和创建进度,分步骤,扎实稳步推进。年内,鹿亭乡申报创建“无违建乡镇”;牟山镇、小曹娥镇、大隐镇、阳明街道、黄家埠镇、马渚镇、三七市镇、丈亭镇、凤山街道申报创建“基本无违建乡镇(街道)”;临山镇、兰江街道、河姆渡镇、泗门镇、朗霞街道、低塘街道、经济开发区、陆埠镇、梨洲街道申报创建“无违建创建先进乡镇(街道)”。宁波市创建验收考核组于10月10日至26日完成验收考评。二是突出制约因素破解。8月下旬开始,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T型(高炮)广告专项治理行动,各乡镇(街道)集中清理了国、省道两侧“高炮”广告82块,同时,借势拆除县道两侧“高炮”广告89块。三是整改补足短板问题。根据宁波创建验收组对各乡镇(街道)验收反馈情况,细化分解问题项目,形成问题清单,要求各地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清单,限时进行销号处置,并在15日内将整改成效形成材料,进行书面反馈,各地全部完成问题整改。
  (市“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
  “最多跑一次”改革
  【概况】
  3月17日,全市召开“最多跑一次”改革暨“四个平台”建设推进会。8月16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专题研究布署。先后制定下发《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行政审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余姚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方案》《印发〈于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的通知》;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编委办。
  组织34个市级部门包括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21个乡镇(街道)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进行全面梳理。2月27日和3月29日,先后向社会公布两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共2406项(第一批301项,第二批2105项)。对照省级部门下发的《全省系统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6月30日,再次梳理市级相关部门第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项258项。截至年底,市级部门办事事项1183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141项,不能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42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6.4%。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
  市行政服务中心分成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公安服务、社会事务一区、社会事务二区六大功能服务区,共设置受理窗口41个,咨询窗口4个,出件窗口6个。分中心共设置受理窗口101个,咨询窗口12个,出件窗口20个。新修订《余姚市行政服务中心考核办法》,将“最多跑一次”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列入窗口考核。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统一收费、邮寄送达等14项制度。开展审批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规范统一的办事指南,推动实施一体化联合审批。
  【网上网下服务体系融合】
  启用宁波市统一受理平台,推出“余姚市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开通“网上办事、网上咨询、最新资讯、微信预约”四大核心服务功能。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和港澳签注全程电子化。印发《余姚市城市大数据平台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完成“最多跑一次”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完成“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电子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审核。
  【重点领域改革】
  商事登记领域推开“多证合一”以及外贸企业“十一证合一”,出台《余姚市外贸企业“十一证(照)”联办实施细则》。企业投资项目方面推进施工图联合审查、联合测绘等工作,推进项目审批实现“分头审”转向“联合审”,项目验收“联合验”转向“分段验”,启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O版。不动产方面实现“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证书快递送达”的“最多跑一次”新模式。社会民生方面,部分银行网点开通工商登记代办、社保卡业务服务,汽车销售4S店、邮政局营业网点代办部分车管业务。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召开全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进现场会,明确综合窗口设置、进驻中心事项、村(社区)网上服务点建设等内容。市行政服务中心泗门分中心设置不动产交易、契税、登记及商事登记、基本建设项目、公安服务、社会保障、民生事务、综合服务七大板块的综合服务区,其他乡镇(街道)以“3+X”模式统一设置社会保障、民生事务、经济发展、综合服务窗口。同时,乡镇(街道)的受理项目、办理流程、办事指南按照标准化要求进一步规范。
  【政府监管】
  落实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全市25家行政执法单位按要求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随机抽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共梳理随机抽查事项297项,“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覆盖率达100%,全年开展随机抽查600余次。
  (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
  抓落实专项行动
  【攻坚破难项目推进情况】
  市本级63个重大攻坚项目中17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2个项目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个项目进度滞后。
  提前完成的17个项目:谭家岭村区块改造工程(史家地块)项目,完成全部剩余农户签约并“清零”任务;隐溪河示范河道创建工程二期项目全部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梁弄四明山旅游门户区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唐诗之路景观小品项目建设;四明山干部学院建设项目,挂牌成立并启动运作;杭甬高速余慈连接线余姚段拓宽改造工程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11000万元;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项目,制定改造方案及计划,并启动试点改造工作;余姚城北圩区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25860万元,完成工程节点目标;优化乡镇(街道)财政体制项目,9月即完成年度任务;剑江村中下河江区块拆迁项目,完成红线范围内55户拆迁户的拆迁工作;姚江中学新建工程项目,8月底竣工;500千伏明州至江滨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完成全部塔基建设;山后新村地块危旧房改造项目,完成清零、房屋拆除、场地平整等工作;余姚海吉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迁建工程项目,完成施工任务,投资额达2.5亿元;市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项目,11月中旬开工;中国塑料城转型发展项目,预计市场总交易额达1020亿元,市场总交易量达960万吨;公房出租综合治理项目,起草完成试点探索分类处置公房资产办法,并进一步完善公房管理相关政策。
  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2个项目: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五期工程项目中的兰江街道和大黄桥路区块的污水管道建设工程开工;候青江、田基浦河及新丰河河道截污工程开工;余姚市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工程(三期)项目中的中山河项目开工;余梁公路北延工程中的61省道至梁周线段和谭家岭至世南西路段已完工;推进浒溪线百里风光带建设、加强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的三个标段全部开工;余姚宝湾国际电商物流园项目已获得用地规划许可证等。
  推进滞后的4个项目:捷丰国际总部建设项目为外商投资项目、奔驰4S店新建工程项目、329国道南复线(朗霞段)建设项目、四明山省级旅游渡假区创建项目。
  【主要做法及成效】
  “抓落实”强度 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四组一办”,制定出台抓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梳理排定91个市级攻坚项目,包括宁波市级重大攻坚项目28个和本级重大攻坚项目63个。42名市领导作为分队长领衔91个市级重大攻坚项目,带队开展各类专题走访破难900余次。落实具体项目的45个牵头责任单位和29个责任配合单位;各小分队分别制定任务,累计走访基层群众8万余人,排摸各类问题1261个,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70余起,帮办各类事务5744件,群众满意度为99.61%。
  “抓项目”进度 探索推出“五个一”(即项目计划表、项目动态图、人员责任卡、项目信息库、项目文档)项目动态管理汇报机制。创新推出“项目助推专员”制度,落实“一个项目+一个分队+一名专员”的点对点跟踪管理机制。着眼转型升级和智能经济发展方向,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项目。制定出台《余姚市抓落实专项行动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把抓落实专项行动考核成绩纳入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抓督查”力度 制定下发开展抓落实专项行动首轮作风督察的通知,市纪委组建6个作风督察组,对28个宁波市级重点攻坚项目的牵头责任单位进行集中作风督察。制定出台《抓落实专项行动举报投诉工作多方协作处理规范》,拓宽作风举报投诉渠道。制定出台抓落实专项行动督导巡查工作方案,构建五重立体督查体系。9月初,召开抓落实专项行动督导巡查工作培训会,分10个组对“抓落实”的项目和牵头责任单位进行专项督导巡查。下发督办抄告单,探索出台督办问题“多向抄告”机制,对亟需督办的问题,及时抄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小分队队长和项目牵头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创新运用“督办整改函”形式,累计下发督办整改函71份,发现并整改不规范问题102个。
  “抓宣传”深度 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抓落实专项行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建立信息报送员和选题联络员队伍,对经验典型进行梳理报送和刊登,编制余姚本级信息简报70余期,被宁波专项办录用信息5篇。制定《抓落实专项行动宣传报道方案》,市级新闻媒体开辟“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题专栏。发挥各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叠加”宣传优势,加大宣传推送力度。在《浙江日报》发稿11篇,《浙江工人日报》发稿1篇,《宁波日报》发稿23篇,其中头版11篇,市级媒体刊发稿件100余篇,余姚发布、余姚新闻网、余姚视听网等新媒体上推送阅读量突破80万。
  (市抓落实专项行动办公室)
  姚江流域防洪工程
  【概况】
  2017年,市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继续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其中,北排重点工程陶家路江二期主体工程完工,三期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城区堤防加固一期、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完工,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北圩区候青江泵闸工程于7月13日水闸具备通水条件,9月12日泵站具备通水条件,两个节点通水目标均如期实现。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治程于6月29日举行开工仪式,开始进行导流明渠兼临时航道施工。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余姚段)全部建设完成,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同时完成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配套工程(余姚段)建设。
  【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开工建设】
  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是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六大工程”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8月29日上午,陶家路江三期整治工程攻坚行动誓师大会举行,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位于泗门镇境内,南起大河门江,北至泗门泵站,全长5.1千米,纵穿泗门集镇。河道面宽从30米单边向东拓宽至63~74.5米,河底高程﹣1.87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拓宽河道、新建堤防护岸和两岸绿化、新建防汛道路和市政道路、拆除重建净宽60米后海舍节制闸、新建或拆除重建跨河桥梁。该工程需开挖土石方约230万立方米,浇筑砼约18万立方米,拆迁房屋面积约7.5万平方米,需征用土地约55.27公顷,批复概算投资16.67亿元,施工总工期36个月。该工程的实施与下游的陶家路江一期、二期工程和陶家路闸沟通,再与上游的河道配套,形成余姚北排第二通道。
  【城北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水闸、泵站具备通水条件验收会议举行】
  7月13日下午,市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受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主持举行余姚城北圩区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水下部分具备通水条件验收会议。会议一致认为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水下部分具备通水条件,提前完成“2017年7月15日水闸具备通水条件”的节点目标。9月12日下午,城北圩区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关闭水闸,截断河流,成功启动水泵抽水,提前实现“2017年9月15日泵站具备通水条件”的节点目标。
  开工以来,候青江排涝泵闸工程完成钻孔灌注桩2.2万米,完成土方开挖2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5.5万立方米,钢筋制作与安装约4000吨,金属结构安装约1000吨,投入钻机、挖掘机200余台,完成投资1.85亿元,占总概算投资的61.8%。
  【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开工建设】
  6月29日,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开工。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姚江流域防洪排涝“6+1”工程之一,也是余姚市水利建设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被省、市列为“五水共治”及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
  作为解决姚江流域防洪排涝的控制性枢纽工程及民生实事工程,“西分”工程主要通过在姚江上游瑶街弄兴建调控工程,新开姚江至北排通道,将上游部分洪水西导北排入杭州湾,减少姚江东排水量,减轻余姚城区及姚江干流的防洪压力。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施工总工期4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19.48亿元。已完成环评、水保、通航影响评价等16项专题研究,并按目标计划如期开工。
  (市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8

《余姚年鉴201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7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7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