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实干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中求进奋力走好市域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498
颗粒名称: 苦干实干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中求进奋力走好市域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其他题名: 在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分类号: D22
页数: 10
页码: 001-0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余姚市市委常委会召开的关于《苦干实干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中求进奋力走好市域治理现代化新征程》的会议内容。
关键词: 共产党 会议 余姚市

内容

(2020年1月6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宁波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19年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工作,动员全市上下担当有为、奋发进取,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中求进奋力走好市域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两方面内容。
  一、回顾一年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新的进步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市委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和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余姚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主题和宁波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实干年、落实年“两年”活动,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一年来集中精力抓了四件大事:一是高标开展主题教育。以高度政治自觉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实施“百日百篇”“夜学夜考”学习机制,每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都及时传达学习、认真抓好落实,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见实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35次,市委常委
  会组织集体学习19次;切实抓好包乡走村深化“三服务”、各类专项整治等规定动作落实,创新推行“千名干部大走访、百个难题大破解”“便民利企18条”“联六包六”和电视问政“部门面对面”等举措,引导全市上下坚守初心使命,涌现了一批担当作为好干部、服务群众好榜样、基层宣讲好典型,率先完成“8+1”专项整治,开展“三服务”事项1788件,在上级主题教育办刊发“民情诊所”等做法20次,我市将在宁波市委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二是纵深推进重点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各领域改革,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加快国企市场化转型步伐,我市成为宁波首个“无证明城市”,“出生八项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在《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验收“最多90天”,基层社会治理“阿拉一起来”推荐上报中央改革办,居赛迪2019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6。三是扎实抓好风险防范。出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施意见,谋准抓实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等五大领域的防控举措,扎实开展“保平安、迎大庆”专项行动,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安保维稳任务。四是谋定系列重要抓手。着眼余姚长远发展、全局发展,精心编制北接上海东融宁波五年规划、甬西智能科创走廊规划、沿杭州湾特色产业带规划,启动建设“35”千百亿产业集群,制定实施外贸双翻番行动方案,研究出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努力把事关余姚未来的大事要事谋深抓实。
  具体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推动以下七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1.聚焦经济平稳运行持续用劲。认真贯彻“六稳”工作要求,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性的形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亿元、增长7.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100元、36735元,增长8.5%、8.7%;财政总收入178.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2亿元,分别增长5.2%和6.6%。一是致力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入围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名单,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0亿元、增长9.3%,“246”产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11.6%,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5亿元、227亿元、80亿元,分别增长24%、15%、17%,舜宇、江丰、长城精工、大丰等企业新获得一批国字号荣誉,容百科技成为第一批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6.1%;为企业减免税费31亿元。二是致力提升平台能级。中意宁波生态园新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93.3亿元,新开工10个、总投资29.8亿元;“千人计划”产业园新注册落户项目40个、投产15个;智能光电小镇产值突破100亿元;机器人智谷小镇、中国云城等建设顺利;余姚经济开发区实现省综合考评九连冠,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余姚分区启动建设。三是致力扩大有效投资。容百锂电一期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省、宁波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00%和150%,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100亿元;中国机器人峰会、世界姚商大会、塑博会等重大活动成果丰硕,甬矽芯片封测二期等高端项目签约落户,预计实到外资3.1亿美元、市外实到内资96亿元。四是致力拓展内外市场。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增强拓市场和抗风险能力,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908亿元、增长10.7%,其中出口590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增长7.5%;塑料城入选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综合百强。五是致力强化要素保障。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金融超市”上线运营、解决企业资金需求29.4亿元,制造业贷款占比达31.9%;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7035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3525亩,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3102亩,“土地超市”交易金额达6.6亿元。
  2.聚焦创新能力提升持续用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加大创新投入。预计财政科技支出、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支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达6亿元、48亿
  元、66亿元,R&D比重达3.0%。二是完善创新体系。西安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慧科技产业园等高端科研机构签约落户,“院士之家”启动建设,累计建立规上企业研发机构740家,新认定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20家,4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光电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创建培育名单,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64件,市科协入选全国深化改革县级十佳,我市获得中国智慧品牌创新城市、省商标品牌示范市等荣誉。三是深化招才引智。持续实施“姚江英才”“阳明学者”等人才计划,出台关于发挥企业引才育才用才主体作用的实施办法,成功举办“河姆智谷”国际人才科技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引进人才27人,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35个,2个团队列入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
  3.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持续用劲。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一是着力优化规划布局。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府前路、武胜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省政府审批,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全覆盖。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杭甬高速余姚西出口等建成投用,胜陆公路、甬余线S319余姚段改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四好农村路”93.4公里;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三期等水利工程基本完工,97座村级供水站完成饮用水达标提标改造,500千伏春晖变等能源工程建成投运,5G基站建设加速推进。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一轴两环三片区”改造提升成效初显,阳明古镇、中国绿地科创中心等开工建设,“三江六岸”光影艺术工程基本完成,改造老小区、城中村、危旧房54.7万平方米,新建停车位4800只,城市智慧化管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四是高标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推出农村“产权超市”,区域公用品牌“四明臻货”成功注册,余姚杨梅、榨菜分获省最具历史价值、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横坎头田园综合体、中泰生态农业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村动态消零;“三改一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任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成功创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旅游风情小镇、特色精品村,横坎头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丽乡村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五是发力狠抓生态文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8个地方和单位通过宁波“污水零直排区”复验,改造农村公厕679座,新建、改造绿化面积5391亩,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0%,全年国控断面平均水质达标,PM2.5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4.聚焦法治余姚建设持续用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营造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是全力支持人大依法行权履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关于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重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支持通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创新提升。二是全力支持政协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围绕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开展专题调研、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请你来协商”受到上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三是切实抓好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组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新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8个;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四是切实抓好统战各项工作。推进无党派人士队伍结构化建设、“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两项宁波试点,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宗教、外事、侨台等工作,民革、民进、九三学社等基层组织成为全国先进。
  5.聚焦文化强市建设持续用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一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巡察范围,下发三张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定期研判机制,认真抓好各类问题整改,确保我市意识形态安全。二是强化理论宣传普及。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建立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会商机制,开展基层党(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工作,打造“舜江快播”理论宣讲品牌,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三是发展壮大主流舆论。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回信一周年”等为重点,强化主题宣传、造浓干事氛围;积极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四是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全力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持续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活动,“道德银行”建设经验申报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以列入省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五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高规格举办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活动,“阳明故里”“阳明故居”商标成功注册,2部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书香余姚”“影视余姚”“音乐余姚”“创意余姚”建设,市公共文化中心建设顺利,大丰实业打造的“潮涌之江”彩车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新创建国家AAA级景区1个、省A级以上景区村庄32个,旅游总收入增长16.9%,前三季度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48.5亿元。
  6.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持续用劲。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抓好民生实事项目和“五难五多”问题破解,我市第10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一是持续稳定就业形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902家,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的较低水平,“无欠薪城市”创建通过验收。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本市户籍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9%和99.5%,7个示范型和4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社会救助和慈善、福利、红十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事业稳步推进。三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达98.2%,创建成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基层就诊率达67.7%。四是深化抓好平安建设。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立运行,初信初访群众满意率达98%、县级走访占比达84.2%,累计摧毁黑恶团伙96个,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降幅明显,取得防御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的全面胜利,捧回省“平安金鼎”。同时,高质量完成对口扶贫、山海协作和援疆年度任务。
  7.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持续用劲。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一是狠抓政治建设。制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制度,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评估、政治体检和政治监督,探索推行“廉情报表”制度,对120个党组织开展巡察,围绕“基层减负年”“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等上级部署开展监督检查154次、约谈82人,督促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狠抓铁军锻造。深入实施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选派53名干部人才到“六争攻坚”一线历练,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组织开展干部风采集中展示,稳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依托四明山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301个班次,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干部9人,对11名党员干部进行澄清,9名干部获评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1人获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三是狠抓基层党建。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必须”要求,持续打造梁弄新时代党建样板镇和四明西路党建综合体等党建联盟集群,建成4条“四明红锋”党建示范带,“八小”支部工作法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党建联建促脱贫攻坚做法在《人民日报》融媒体报道,“银辉”党建品牌力不断提升;全面推行村社党组织书记市委备案管理,探索实施农村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培育宁波级以上兴村治社名师6人、担当作为好支书12人,开展基层党建大排查大整改大
  提升专项行动:深化推进“前哨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行业系统和“两新”组织党建,培育打响江丰电子“红芯”党建品牌,基层基础更加稳固。四是狠抓正风反腐。深入推进清廉余姚建设,深化联督联查联防,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充分发挥派驻监督利剑作用,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起、处理37人,查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起、处理32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995人次,共立案223件、结案216件,实现“廉情室站”全覆盖,涉纪信访降幅居宁波第一。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带头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带头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坚持带头弘扬斗争精神,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振各级各方信心;坚持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参加“三服务”活动,主动为企业、群众、基层排忧解难;坚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准则,接受各方监督,努力为全市党员干部作出示范。
  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方各界,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不足。一是经济稳健增长面临压力,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外向型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产业项目储备、入库不足,消费增长相对乏力,金融等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二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繁重,“低散乱”企业量大面广的情况比较突出,各类创新要素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新旧日动能转换不够快。三是城乡美丽品质仍要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不够稳固,生态环境保护防反弹的压力还比较大,垃圾分类等工作任重道远。四是公共服务供给尚有不足,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不够牢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五是少数党员干部作风还欠严实,宗旨意识、担当精神还不够强,干劲闯劲有所欠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尚未禁绝,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落实更加严格的措施。对这些困难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努力解决。
  二、坚定发展信心,以坚实步伐迈向市域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贯通历史、现在、未来的大视野、大格局,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刻阐释,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我们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精准指引。
  联系余姚实际,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要架构的治理制度,有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近段时间,市委常委会根据上级精神,对如何把握余姚的发展方位、现实基础,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集中各方智慧起草了《中共余姚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全会审议通过后,《决定》将成为全市上下共同遵循、一体落实的指导性文件。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全面从严治党等各方面的治理,都要体现现代化的标准、走在前列的追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余姚特色的路子,争做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典型示范。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既是决胜年、又是攻坚年,也是为现代化长远打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客观全面辩证积极看待形势,既清醒看到,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我国正处在全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前进中面临许多困难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做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的工作;又充分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巨大潜力和超大规模市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密集出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成效正在显现,省、宁波正在坚定不移推进一批重大战略举措、“栽树工程”,不断增强进取精神,坚定信心、担当作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确保各项工作行稳致远,实现加快发展与为全国、全省、宁波大局多作贡献相统一。
  2020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余姚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宁波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决策部署和宁波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目标。实现目标追求,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牢记稳是前提、是基础,是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稳:必须坚持以稳求进,牢记进是方向、是目的,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稳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有所进取。具体要坚定不移抓好7方面工作:
  1.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市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一是要始终坚持锤炼忠诚品质。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机制,依托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等强化教育培训,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落实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和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余姚的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全面推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探索推广“党性教育一刻钟”,强化政治表现考察评价结果运用,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
  二是要始终坚持锻造过硬队伍。牢固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坚持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统筹把握各级领导班子梯次配备,分层分类建立年轻干部动态储备库,建立干部制度性交流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干部专业素养培训,坚持一线压担锻炼,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工作执行力。推动干部监督与选人用人深度融合,畅通干部“说说心里话”渠道,
  推进公务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严管厚爱相结合。
  三是要始终坚持夯实基层基础。认真践行“两个必须”要求,组织开展新一轮“双整”行动,持续打造“四明红锋”升级版和梁弄新时代党建样板镇。全面推行乡镇“大党委”制,积极推广“联六包六”“民情诊所”等做法,深化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功能,切实加强各类特色小镇党建,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大力推动“前哨支部”和“网格管理”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启动开展村级政治生态评估,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四是要始终坚持建设清廉余姚。聚焦“两个维护”,紧扣中心工作,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市、镇两级全面施行“廉情报表”制度,确保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紧盯重点领域、重要群体、关键环节,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做到腐败零容忍、打击零懈怠。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发力纠治“四风”问题。完善“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加强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建设,健全“廉情室站”工作机制,打通基层监督监察“最后一公里”。坚持向源头发力、于前端设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精准有效实施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纵深推进余姚市域特色的派驻机构改革;以国家双试点为契机,加快纪检监察业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以优秀年轻干部为主体的巡察后备人才库,完善考核管理和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巡察队伍建设。深化标本兼治,切实抓好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管体制内“政治边缘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是要始终坚持做到总揽全局。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议事决策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健全优化党的组织设置,制定实施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制度,探索开展市级党务公开试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构建大统战格局,切实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持续加强群团、党管武装等工作,做到协调各方。
  2.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质量提升。紧盯经济高质量,积极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中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一是要狠抓产业集群。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编制“35”千百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持续狠攻“246”优势产业,着重抓好吉利汽车、超高纯材料产业化特色基地、容百锂电等重大项目,力争“246”产业、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10%、10%。大力支持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核心创建中东欧国际合作园,加快推动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力促舜宇新基地三期项目开工,强化各类功能平台实质性整合提升,打造产业发展高产田。坚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化实施“凤凰行动”“350”企业培育计划,实现小微企业园区平原乡镇全覆盖,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创新型企业。注重中国云城、塑料城空间整合功能复合,强化专业市场转型提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打造服务长三角、辐射国内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是要狠抓动能增强。强化创新驱动,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机制,积极建设甬西智能科创走廊,重视发挥宁研院、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作用,高标抓好光电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基本覆盖,力争R&D比重达3.1%。强化人才带动,持续深化“姚江英才”“阳明学者”等人才计划,谋划建立“人才超市”,加紧建设“院士之家”,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个以上,列入各类重点人才计划15人以上。强化开放促动,扎实开展外贸双翻番行动,重视推广应用各类新产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积极创建家电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强化消费拉动,狠抓消费新载体建设,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农村消费等扩容提质。
  三是要狠抓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余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核心产业,谋划建设以软件开发为重点的数字产业园,新建5G基站700个、实现中心城区5G网络基本全覆盖,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全面启动“点、线、面”2.0版智能化改造计划,统筹抓好工业互联网建设、橡胶和塑料制品改造升级省级试点等工作,为传统产业赋值、赋能、赋智,确保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专项150个,形成1~2个行业级互联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以上。
  四是要狠抓项目建设。组织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坚决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深化市镇长项目推进机制,抓紧抓实甬矽电子等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优结构、转动能中的关键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综合运用平台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补链招商等方式,精心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塑博会、裘博会等重大活动,确保实到外资2.5亿美元、实到内资8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谋划,主动对接融入上级重大战略,精心包装储备一批强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项目库。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用好“金融超市”,提升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等信贷比重,确保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超过50%,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加12亿元以上;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牵引,持续整治“低散乱”企业,充分发挥“土地超市”作用,加快创建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要素保障。
  3.坚定不移狠抓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画好工笔画、展现大作为。
  一是要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突出前瞻性、可操作性,主动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和宁波国土空间规划,精心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更加注重专项规划与上位规划衔接融合,全面梳理姚西北、姚北、姚东和四明山区域等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区、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化与“沪甬湾绍”等地区规划的衔接,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的研究,让规划更具协同性、合作性。
  二是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紧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参与沪浙合作发展区,加快建设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余姚分区、上海虹桥中意楼、中意复旦(张江)科创中心、上海姚江科技园,全面整合沿杭州湾特色产业带资源要素,大力推动主副城区、产业园区与前湾新区联动发展,加力打造长三角智造中心。深入实施教育协同、医疗协作、文化交流互动等计划,统筹加强文旅、康养等合作,促进城市功能同质、服务共享。做好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增设站点、高铁余姚北站与通苏嘉甬铁路快速联通的谋划对接,加快推进杭甬高速复线一期二期、余慈中心高速等工程,力促与长三角地区医院、景区等直达互通。
  三是要高标高效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继续做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工作,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重抓好横坎头田园综合体、中泰生态农业园等重大项目,精心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庄园、特色农业强镇,更好发挥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巩固“消薄”成果,全面运行农村“产权超市”,稳妥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动科技进村、资金进村、青年回村、乡贤回村,探索组建乡村振兴种子基金,统筹抓好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性农险、农信担保等工作,依托新希望绿领学院等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户,形成长效工作体系。精心打造梁弄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体,不断扩大乡村振兴影响力。
  4.坚定不移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相贯通,全面落实即将出台的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倾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一是要以深化改革促环境优化。切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中去,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延伸扩面,深入挖掘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的潜力,不断深化多部门“一件事”联办、“证照分离”工作,探索实施政府投资类项目不见面审批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着力攻坚事项基础、数据平台、中介改革等环节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强化各项改革的协同协作、系统集成,进一步提升改革实效。
  二是要以公平公正促环境优化。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推动信用余姚迈上更高水平。用好行政与司法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强化对各类创新创造活动的法治保障,积极培育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国际法务等专业服务产业,确保知识产权保护更为严格。坚持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积极推动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市场规则更加公平。
  三是要以精准服务促环境优化。继续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活动,持续推动减税降费落地见效,稳住微观主体,提高服务质效。健全完善跨部门问题交办单制度,探索推行问题协调协同处理申请机制,推动首问负责制度化,把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地落到企业群众基层的急需处。切实抓好政府数字化转型,强化大数据平台集成运用,优化推广“市民云”APP,坚持综合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5.坚定不移深化文化强市建设。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形成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一是要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大力推动“十要十不”工作规范贯通到底,认真执行市委定期专题学习、分析研判等机制,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察,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坚决整治网络、宗教等领域意识形态问题,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守好新闻舆论等重点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二是要造浓昂扬向上氛围。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着力打造“道德银行”升级版,探索建立“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文明实践活动模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持续深化各类文明创建,建立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加快推进市融媒体中心建设,面向海内外多维度讲好余姚故事,进一步提升余姚知名度、美誉度。
  三是要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深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精心办好阳明文化周、纪念黄宗羲诞辰410周年、百姓文化节等活动,加速推进阳明古镇、市公共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谋划重建“姚江书院”,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让群众享有高质量文化服务。深入打造“书香余姚”“影视余姚”“音乐余姚”“创意余姚”,切实抓好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姚江文化产业带等建设,联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力争成为省文旅融合改革试点县,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6.坚定不移提升全域美丽品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力打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城乡风貌。
  一是要更加注重环境提质。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精准科学依法处理企业环保问题,加快推进应急垃圾填埋场、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六期等工程,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制定出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深化“百千工程”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三大革命”为重点强化村庄清洁整治,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1%以上,力争成为省“基本无违建市”,新增一批宁波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省美丽城镇样板镇、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
  二是要更加注重城镇建管。有序推动城市更新,高水平提升改造城市中轴线,精心塑造绕城水环绿环,高标建设三江口文化休闲区、西南组团人居环境样板区、南雷南路创新型产业集聚示范区等重点区块,深入实施城中村梳理式改造、新一轮老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让城市有亮点、有特色。强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精准谋划未来社区,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标准化。启动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力促泗门卫星城与前湾新区联动发展,统筹抓好梁弄、陆埠、马渚等中心镇建设,让城乡都富有活力和魅力。
  三是要更加注重设施完善。高质量编制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通环西路、胜陆公路、G228国道与余慈中心连接线、余梁公路北延等重点工程,改造打通姚北大道等一批“卡脖子路”和断头路,新建“四好农村路”88.4公里,优化完善干支相连、内联外通的路网体系。加快姚江上游余姚“西分”、陶家路江三期整治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步伐,启动姚江重点支流(内河)综合整治等工程,完成市域污水主干管网复线建设,统筹抓好供电、供气、供水、通信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7.坚定不移增进群众幸福感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要稳定劳动就业。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就业的传导影响,以建设创业型区县(市)为抓手,研究出台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坚决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高标准做好对口扶贫、山海协作和援疆工作,强化对困难群众的产业、技术等扶持,有效转化一批低收入农户,确保返贫人口、新发生贫困人口第一时间得到帮扶。
  二是要完善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确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加强基本民生商品稳价保供,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促进医养有效结合,完善“滴滴养老”模式,实现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实施“一人一档”,高标准抓好退役军人事务各项工作。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慈善、福利、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不断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三是要优化公共服务。深入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新一轮普高高质量发展等行动计划,高标准抓好技师学院建设,加快推动北师大余姚学校、实验二小古路头校区、姚北实验学校小学校区、中意九年制学校等项目,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质量建好医共体,持续推进市四院改造、市三院迁建等工程,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打造更高水平的“健康余姚”。
  四是要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建设,大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阿拉一起来”,全面实行“双下沉、大联动”,不断强化“一中心四平台”运行管理,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工作体系,积极创建“无信访积案市”,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做深做实新一轮区域性风险辨识管控,组织开展“星级平安金鼎”三年攻坚行动,切实加强各类灾害防范和应急管理,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做好食药品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面平安稳定。
  同志们,谱写高质量新篇章、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真抓实干、砥砺进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夺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共同奋斗!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20

《余姚年鉴202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余姚市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基本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基本结构为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首设《特载》《专记》《大事记》《市情概览》;百科设24个类目;卷末设《组织机构及其领导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文件选编》《索引》。

阅读

相关人物

奚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