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5099
颗粒名称: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22.7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和创新驱动提速行动目标任务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2014年 科学技术

内容

【概况】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和创新驱动提速行动目标任务,以营造创新氛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民生科技、搭建创新平台、解决创新难题为重点,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增强科技实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年度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的验收,市科技局被评为宁波市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5亿元,增长9.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例达37.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14.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1个百分点。同时,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多次召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复审认定及管理T作培训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组织3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新认定,19家进行复审,全部通过专家审核和公示。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20亿元,增长21%,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13.4个百分点,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62亿元,高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产值1.15亿元的128%。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0家,其中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实现产值70.2亿元,宁波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值29.8亿元。
  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年度实施科技项目预申报制度,科技项目质量与立项数均大幅提高,各级项目立项101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1项、宁波级80项。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科技经费投入34.1亿元;完成R&D经费投入20.5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2.9%。壮大企业研发机构,新增省级研发中心6家、宁波市级10家、宁波企业研究院4家,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66家,其中省级31家,宁波8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宁波企业研究院7家。新增宁波市科技型企业20家、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289家。
  提升企业专利质量。年度全市专利申请量8645件,授权量7093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6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59件,发明专科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55.6%和41.5%;占专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8.5%和3.7%。落实专利质押贷款贴息制度,有4家企业用专利向银行质押贷款7680万元,享受贷款贴息60余万元。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创建工作,通过四年努力,通过考核验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强企业专利保护工作,建立与海关、法院、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协作机制,解决专利侵权投诉案1起。
  【拓展科技合作】
  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搭建有针对性的合作交流模式,实现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有效结合。优先支持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与优势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全年在机器换人、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组织大型科技合作活动2次,赴杭州、武汉、重庆等高校院所专项科技合作活动5次;征集企业技术难题100余项,牵线近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洽谈;科技合作项目签约81项,技术合同金额8809万元,新增付款2743万元。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动服务中国兵科院余姚研究所,针对余姚所运营一年来市场知名度低、产学研合作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帮助研究所执行新的体制与运行模式,逐步建设成集科研、应用开发、生产制造、人才培养和综合服务为一体,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新引进浙江工商大学余姚技术转移中心。对已建浙大自动化研发中心、杭电灯具和电子信息研发中心、浙江大学余姚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余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计量学院余姚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监督,改善运行机制,以期为余姚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与华中科技大学洽谈在姚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的合作意向。
  【农业创新有新突破】
  提升农社项目质量。为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立项率及验收结题率,组织开展以农业科技项目体系介绍、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及科技经费账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培训班。组织6家企业会同浙江大学等3家技术依托单位联合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由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榨菜加工自动化生产中试与示范”项目入选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型空调热回收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分别获财政补助200万元和710万元,打破近二年农业科技项目无国家级财政资助项目立项的状况。全年各级农业科技项目立项26项,其中国家级5项,宁波级21项,数量为近三年来最高。
  提升农业产学研合作成效。组织开展“渔业产业进浙江海洋学院”“畜牧产业进浙江省农科院”等小分队科技对接活动,有3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项目被列入2014年宁波市农村创新创业资金项目;组织团队特派员上门服务,解决农业企业的实际困难。
  【创新科技环境】
  强化人才金融支持。全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设立“风险池”基金,保障相关科技企业贷款风险。开展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完善“三个500万”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余姚,落实项目评审和政策兑现。全年共参与接待创业团队50余批次,对17个项目进行专家评审、部门会审和审批工作,现场走访和财务审核30余次;联合开发区、财政局对10家企业下达扶持资金3930万元(包括开发区下达3180万元),4家企业下达种子资金2000万元,1家企业下达贷款贴息30.25万元。建立高层次人才项目台账,对扶持资金支持的企业实行季度进展情况上报制度,项目实现规范化管理。
  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全年编印和下发《企业自主创新政策要点汇编》,组织规模以上企业举办各类科技政策培训8场,共有企业780余家,1500余人次参加。落实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2013年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102家,共计减免所得税13807万元;享受研发费150%加计抵扣应纳所得税额政策企业129家,共计加计抵扣研发费3.02亿元,合计享受政策税收抵扣7556万元。
  【2014年学术大会】
  11月13日,余姚市召开2014年学术大会。学术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学术大会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建美丽余姚”为主题,共收到市内外作者撰写的各类学术论文90篇,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1篇。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