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413
颗粒名称: 2014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分类号: F208
页数: 6
页码: 35-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4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2014年 国民经济

内容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深入开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推进年活动,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全力实施“六项行动”,在宏观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3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7.5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79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之比为5.1∶57.9∶37.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662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730美元)。
  财政收支。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9.43亿元,增长1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81亿元,增长8.7%。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1.2%、35.2%和23.0%,营业税下降7.1%。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47亿元,增长7.9%。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87亿元,增长31.3%;城乡社区支出3.04亿元,增长15.8%;教育支出15.45亿元,增长14.9%;公共安全支出5.54亿元,增长6.9%。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压缩一般性支出,全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7.6%,“三公”经费下降30.3%。
  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20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0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4.5%、137.9%和105.0%;开发公益性岗位1490个,完成全年指标的149%,农村覆盖率达82.3%;长期失业人员比上年减少252人,下降12.1%。城乡劳动力就业率达99.2%,城镇登记失业率1.28%。
  市场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0.1和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涨跌呈“五升三降”格局:食品类上涨3.8%,衣着类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烟酒类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1%。
  【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亿元,增长4.3%。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2.7亿元,增长8.8%;林业产值3.4亿元,增长2.1%;牧业产值11.4亿元,下降3.0%;渔业产值5.2亿元,下降1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8.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000公顷,粮食总产量18.1万吨,增长2.9%。家禽存栏247万只,下降7.8%,出栏564万只,下降18.1%,禽肉总产量1.2万吨,下降21%。
  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不断推进,新创建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4个,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4个,创建宁波市级特色村3个、精品线1条、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乡镇2个。启动建设市本级精品村11个,完成项目建设33个,完成投资总额的70%。积极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全面实施“退花还林”工程,实现生态修复160公顷。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9297万元,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54条,计60.6千米,新建农村客运停靠站30个。农房“两改”稳步推进,完成农村住房集中改造建设项目10个,总建筑面积65.1万平方米。
  【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6.31亿元,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1.41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在31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的全年增加值呈上升态势,行业发展普遍向好;占比前十位的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75.9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6.0%,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9.61亿元,总量居各行业之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9%,增速居各行业之首。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0.84亿元,增长2.4%;重工业150.57亿元,增长14.4%,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1.68变化为1∶1.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24.78亿元,增长7.6%;实现销售产值1273.68亿元,增长7.3%。其中,内销900.18亿元,增长7.5%;出口交货值373.50亿元,增长6.9%,内销增速高于出口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9.78亿元,增长15.4%,实现利税总额95.68亿元,增长15.1%。
  工业创新转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6.92亿元、100.80亿元和138.60亿元,分别增长11.4%、12.0%和1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3.33亿元,增长7.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8%。实现新产品产值469.03亿元,增长25.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8.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35.4%,提高1.3个百分点。“机器换人”成果明显,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增长4.3%,而从业人员减少1.3%,劳动生产率达11.74万元/人,增长11.3%,人均创利税4.85万元,增长16.6%。
  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34亿元,增长12.9%。113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51.15亿元,增长13.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32.88万平方米,增长1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0.27万平方米,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5.62亿元,增长1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30亿元,增长11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04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8.28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2∶40.9∶57.9。全年完成民间投资331.34亿元,增长8.1%。完成工业投资210.94亿元,增长18.9%,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4.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76.34亿元,增长16.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3.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0.33亿元,增长5.5%,商品房销售面积81.27万平方米,增长2.4%。
  城市建设。年末中心建成区面积49.74平方千米,比上年扩大0.5平方千米。排涝水工程如期完成,年度11个低洼地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累计疏通管道100千米,新建雨水管道52千米,新建污水管道11千米。全面进行排水管网检测及疏通工程,共疏通管道240余千米,修复管道破损点593个,完成城区22座排涝泵站改造工程。道路建设工程稳步推进,8项道路工程顺利实施,其中子陵路路面改造工程、三凤路二标段、南雷南路道路完善工程一期、四明广场周边道路改建工程等6项工程已完工,城区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老小区整治改造工程有序进行,全年新改造城区街道老住宅小区8个,改造面积35.9万平方米,其中4个老小区基本完工。全年(一水厂、二水厂)供水4941.05万吨,处理污水4563万吨,供应天然气3356万立方米,增长37.7%,路灯总数达50649盏,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
  【贸易、旅游】
  贸易业。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159.82亿元,增长1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08亿元,增长13.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0.59亿元,增长1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7.49亿元,增长15.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按商品类别分,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7%,汽车类增长8.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0.5%,金银珠宝类下降1.6%。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达195家,实现营业收入453.8亿元。
  旅游业。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增长15.5%。接待入境旅游者21.93万人次,增长12.8%;旅游外汇收入0.45亿美元,增长12.5%;接待国内旅游者881万人次,增长15.1%;国内旅游收入79.3亿元,增长15.6%。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7家,其中五星级3家,比上年新增1家;旅行社21家,3星级及以上旅行社14家,其中国际社2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休闲旅游示范点2家,三星级经营户(点)单位7家。获“中国十佳最具魅力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美丽中国之旅”十佳山水城市、“最美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魅力节庆城市”“年度旅游推广十佳县”等称号。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91.73亿美元,增长10.2%,其中自营出口总额70.84亿美元,增长9.0%,自营进口总额20.89亿美元,增长14.6%。三资企业、贸易流通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出口额分别为24.47亿美元、13.08亿美元和33.29亿美元,增长-1.2%、2.0%和21.4%。机电产品出口50.3亿美元,增长10.6%,占全部出口比重为7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2亿美元,增长11.9%。欧美市场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区,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0.0%,其中对美国、俄罗斯的出口额实现11.7%和9.5%的增幅;非洲、亚洲、大洋洲出口额分别增长0.1%、8.0%和10.4%。自营出口实绩企业1983家,比上年净增102家,其中超五百万美元企业186家,超千万美元企业147家。
  招商引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6个,合同外资93050万美元,下降16.9%。实到外资39133万美元,增长5.7%;新批现代服务业项目23个,增长187.5%;新批国家鼓励类项目24个,下降20%。余姚市外实到内资66.71亿元,增长56.6%;宁波市外实到内资51.18亿元,增长23.6%;新引进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含增资)11个,下降8.3%;新引进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7个,下降46.9%;浙商创业创新实到资金51.46亿元,增长109%。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41.29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6955.24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595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20655万吨千米。年末境内各类等级公路里程1937.04千米,其中一级及以上公路192.70千米,高速公路41.99千米。铁路营业里程80.3千米,拥有火车站点2个。年末出租汽车拥有量450辆;城区公交线路19条,投放运营车辆274辆;城乡公交线路79条,投放运营车辆324辆。年末小型汽车保有量196714辆,其中私人小汽车161329辆。
  邮电业。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数3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54.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33.4万户;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4.6亿元,增长9.2%。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25亿元,增长4.2%。
  【金融、保险】
  银行业。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一级支行31家。年末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00.9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7亿元,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1245.41亿元,比年初增加54.48亿元,增长4.6%。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103.7%,上升2.7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为240.3%,提高62.6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81.87亿元,增长2.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19.09亿元,增长5.0%。
  保险业。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5家,其中财产险26家,人寿险9家。实现保费收入19.38亿元,增长6.7%,其中财产险10.16亿元,增长17.7%,人身险9.22亿元,下降3.3%。全年保险业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9.56亿元,下降56.0%,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7.92亿元,下降61.2%,人身险赔款、给付1.64亿元,增长25.3%。
  【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级项目233项,已立项101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1项、宁波级80项。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壮大,新增省级研发中心6家、宁波市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宁波企业研究院4家。全市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66家,其中省级31家,宁波8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宁波企业研究院7家。新增宁波市科技型企业20家、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289家。全市专利申请量8638件,授权量7447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59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61件,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55.9%和45%,占专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8.4%和3.5%。
  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6所,在校学生总数14.8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19万人;中职学校9所,在校学生0.95万人;初中31所,在校学生2.78万人;小学87所,在校学生6.76万人;特教1所,在校学生0.01万人;幼儿园168所,在园幼儿3.20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比例为100%;初升高比例达98.64%。全年共实施教育基建项目48个,总投入资金14.9亿元。48个建设项目中,梨洲学校新建工程、特教中心迁建等43个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实验高中、泗门第二小学新建工程及小曹娥、马渚、河姆渡中心小学项目正在建设中。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所,全市累计达81所,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内的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71%以上。数字化学习平台——阳明学吧和阳明网校建设不断完善,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朗霞街道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市特殊教育进入省内县级市中领先行列,适龄“三残”(视残、听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特殊教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余姚特殊教育新的里程碑。
  人才开发。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力度,组团赴美开展招才引才,已签约或正在跟踪洽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达98个,累计培养和引进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41人,宁波“3315计划”个人6人、团队6个。加快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54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科创中心,产业化基地启动区块首批7个项目的标准厂房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5%;举办“千人创业”余姚论坛,邀请3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为产业园发展建言献策。深化推进“一镇一千人”活动,大力开展“以才引才”,采用聘请担任“引才大使”、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方式,吸引“千人计划”专家和高层次领军人才抱团落户。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个,完成技能培训23645人次、技能鉴定8357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1112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5010人。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专题专栏,拍摄3部公益广告短片,设置公共场所墙绘公益广告100余万平方米、“遵德守礼”提示牌5000余块、公交候车亭公益广告200余块。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加大,市图书馆新购图书3.8万余册,接待读者15.5万余人次,图书流通39万册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29次,参与市民达1.8万余人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文物开放点共计接待参观人数110万人次。四明阁非遗展演馆组织开展“天天演”活动,全年演出365场次,观众达7万余人次。完成公共文化配送演出420场。“周末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文化馆全年开展周末课堂培训80期,举办免费展览20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县(市),泗门镇(犴舞)、小曹娥镇(孝文化)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2016年度)”。盘纽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2个项目被列入宁波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新增鸡山学堂等40处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和太平湖窑址等40处第五批文物保护点。越剧《探春》在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中获剧目展演奖。声乐作品《水声中的河姆渡》获2014年度浙江省“群星奖”。女生组唱《小镇女人》获浙江省第十三届音乐新作演唱大赛创作、表演双金奖。
  卫生事业。通过卫生强市复核,并创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病床2776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5523人,卫生技术人员340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2784人,注册护士2503人。按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3.32张、3.33人和2.99人。积极推行家庭医生“契约式医疗服务”,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4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9151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76527人、孕产妇5655人、0~6岁儿童33033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顺利进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交换平台、慢性病诊疗指导中心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市级医院预约挂号平台已投入使用。全市临床检验报告网上查询功能顺利开通。“余姚医疗”手机APP软件开发成功。市人民医院、市三院、市四院、市妇保所等开通微信服务平台,患者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自助查询检验结果、预约专家挂号、查看就诊排队顺序、订阅健康宣教信息等。其中,市人民医院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成为国内首个医患通用的移动终端软件。全年无偿献血8031人次,献血总量243.7万毫升,分别增加11.4%、9.8%,全市临床用血2586例,用血总量209万毫升,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
  体育事业。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完成各类省级体育创建项目61个,其中成功创建省体育特色乡镇3个,省现代化体育乡镇3个,省小康体育村20个,省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1个,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1个。全年指导市直部门、单项协会开展有届次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各类杯赛达300余场。市全民健身中心接待健身市民105.5万人次。在浙江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余姚市运动员共获23.17金、18.5银和13铜,位列全省金牌榜和总分榜第19位,县(市)第8位。在宁波市计划内青少年体育竞赛中,共计获21金、24银和18铜。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全年共计承办“体彩杯”浙江稠州篮球俱乐部与塞尔维亚KK康斯坦丁俱乐部职业男子篮球对抗赛等国家级及以上赛事5次,承办浙江省春季少儿业余围棋段位赛等省级赛事4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6亿元。
  【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慈善事业、行政区划】
  人口。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836717人,比上年增加1649人;其中非农人口为191507人,增加1490人;总户数307795户,减少1099户。全年出生7215人,死亡61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年末全市暂住人口登记人数为52.6万人,增加0.5万人。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04元,增长9.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2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12元,分别增长9.2%和10.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7元,增长10.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10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77元,分别增长9.2%和14.6%。每百户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拥有汽车68辆,增加3辆;每百户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拥有汽车38辆,增加1辆。
  社会保障。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净增3.90万人、3.15万人、1.68万人、1.09万人和0.98万人,全市户籍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障)率达92%,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22.58万人。全年共举办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169场,用人单位进场设摊招聘7179家次,提供各类用工岗位10.1万个,有3.1万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通过公共职介网络平台共发布用工岗位信息13.3万条,求职人员登记4.9万人,推荐就业4.5万名。新增高校毕业生实践(见习)基地8家。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9处,床位5762个。社区服务设施2994处。全市共有低保对象4981户7891人,其中农村低保4483户7247人,城镇低保498户644人。每月支出低保资金325.1万元。
  慈善事业。全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6266万元,下降17.6%;全年救助支出5753万元,下降18.5%。年末全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已达54977万元,累计救助支出44087万元,受助35.94万人次。全市共有网站注册志愿者5万余人,全年开展各种市级志愿服务活动40场。
  行政区划。年末全市共有6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个乡,265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和37个社区。
  【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镇(街道)8个,宁波市级生态村5个。创建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28个,改造和新建绿化面积833.3公顷,其中实现平原绿化533.3公顷。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8830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8天。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3%。
  “平安余姚”建设。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不包括生产经营性火灾)220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2人,下降9.7%;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经济损失额下降5.8%。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下降0.5%、10.3%和0.4%。四项事故指标连续九年实现下降。加大食品药品检验力度,食品抽检(不包括餐饮具)合格率95.48%,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8.3%。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955件,审结1964件,分别上升4.4%和5.6%,判处罪犯2689人,上升5.5%。依法严厉打击故意伤害、“两抢一盗”等侵害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犯罪案件885件,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严惩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销售假药、非法经营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共审结此类案件65件。依法惩处酒驾、交通肇事等危害交通秩序的犯罪行为,共审结此类案件493件。

附注

注:(1)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