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作为为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而努力奋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401
颗粒名称: 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作为为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而努力奋斗
其他题名: 在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共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2015年1月12日)
分类号: D22
页数: 10
页码: 001-0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中共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在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内容。
关键词: 余姚市 毛宏芳 会议报告

内容

同志们: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宁波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工作,研究部署2015年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市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宁波市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总基调,直面各类难题和挑战,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在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8亿元,增长8.2%;完成财政总收入119.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8亿元,分别增长12.3%和8.7%;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亿元,增长13%;自营进出口总额91.5亿美元,增长9.9%;实到外资3.91亿美元、内资66.71亿元,分别增长5.7%和56.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032元、22520元,增长10%和10.5%。我市再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1.重活动、强实效,推动了作风形象明显向好。市委常委会深刻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我们切实把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在省委赴余姚督导组用心用情的指导下,既把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做到位,又结合市情把自选动作抓扎实。坚持以示范点、排头兵为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公开承诺“六带头、六表率”,以身作则开展32项具体整改,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联系点,各督导组严督实导,各级党委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了活动不走过场。坚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组织开展“三问三观”大讨论、“千名干部进梁弄、万名党员受教育”等活动,夯实了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坚持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贯穿活动始终,全面组织开展走亲连心,在活动第一环节结束前,全市党员干部实现走村入户100%。坚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上率下开好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深入查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坚持抓住“四风”问题不放,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宁波市委相关规定,深化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切实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抓好21项专项整治任务落实,倒逼党员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紧制度的笼子,制定出台作风建设17项制度。活动结束后,根据上级要求,及时把活动办调整为整改办,推动整改承诺落实。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
  2.重转型、强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回升向稳。市委常委会深刻认识和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恢复重建和转型升级一起抓,在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召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推进年”动员大会,制定出台助企强企稳增促转等政策意见,组织开展“五联五促”“三进三解”等活动,努力把因灾显现的短板补起来,把因灾延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因灾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坚持以工业经济主导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提效行动和新兴产业双倍增长计划,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坚持以“四换三名”推动转型升级,出台“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加快“机器换人”和“三新”开发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完成“机器换人”项目106个,减员9200余人;出台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注册电商企业突破1300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1-11月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1%;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培育,成为省“小升规”重点市。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梳理确定8方面、48项重点改革项目,“四张清单一张网”、工商注册登记、政府机构、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等改革进展顺利;深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和人才强市战略,出台高层人才创业扶持资金、种子资金、贷款贴息具体办法,建立科技金融风险池基金,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城市试点”创建通过验收。坚持以平台建设支撑转型升级,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累计注册项目达到32个,其中投产13个,部分项目填补国内空白;中意宁波生态园正式开园并晋升“国字号”,首批3个项目落地开工。坚持以现代服务业助推转型升级,中国塑料城获得“浙江省线上线下结合十强专业市场”称号,华润五彩城等建成开业,引进慧聪家电产业新城、丰树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商品市场成交额增长14.7%;旅游总收入增长15.5%。着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获批使用省级规划预留指标891亩,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616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新进展,获得“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称号。
  3.重谋划、强保障,推动了灾后重建克难向前。市委常委会始终坚持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是困难越向前,认真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政策措施,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努力走出一条大灾之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特别是把“五水共治”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责任,全力以赴打好治水攻坚战。坚持系统问题系统谋划,第一时间邀请省内外专家对“五水共治”进行系统研究,广泛征求省、宁波市有关部门和市级老领导、老水利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修编完成防洪排涝等一系列规划和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制定“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市委一号文件下发。坚持非常任务非常对待,全域统筹设计建设,全力压缩审批环节,全市统一资金调配,以非常模式推进治水项目建设,132个治水项目实现开工,126个对口帮扶项目全面完成,1100处水毁水利工程全部修复,供电、通信、广电等公共设施标准得到提升。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宁波首个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打通断头河8条,68条“三河”全部摘帽。滨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榨菜污水治理工程建成投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12个村启动,其中61个村竣工运行。坚持全民关注全民共治,修编完成市、镇、部门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全面公布防汛防台部署,广泛开展应急演练和宣传,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把支部建在楼道里,基本形成了党建引领、“四治”联动的格局,社区应急反应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4.重品质、强统筹,推动了城乡环境稳步向优。市委常委会始终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综合治理一起抓。市域总体规划修编等工作全面启动,泗门卫星城城市客厅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姚北新城分区规划等编制完成,马渚、陆埠等7个乡镇总体规划完成报批,8个精品村规划获省级奖项,数量全省领先。西南组团、南雷路两侧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稳步推进,玉皇山公园建成开园,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泗门、梁弄、陆埠入选全国重点镇,泗门镇获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优秀,美丽乡村11个精品村54个项目全部启动。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进展顺利,浒溪线大岚至奉化段改造工程完工,一批断头路打通,城乡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阳光征收”,积极探索“模拟征迁”、“房票”安置,完成房屋征收拆迁50.2万平方米,14个项目实现“清零”。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妥善处置了一批涉宗违法建筑。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四明湖周边环境安全隐患企业整治,关停搬迁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河道规定范围内畜禽养殖场157家,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8775辆,基本完成化纤、再生金属熔炼等行业整治。扎实推进“森林余姚”建设,改造新建绿化面积1.25万亩,完成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2400亩。
  5.重民生、强治理,推动了人民生活持续向上。市委常委会牢固树立“再紧不能紧民生”的理念,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3.6亿元,增长11.6%。把扩大和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制定出台支持姚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等扶持政策,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新增就业人员2.5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7.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8%。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保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社会救助更加公平高效。推动教育事业健康优质均衡发展,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通过评估,高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围绕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全面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省“卫生强市”通过复核,成功创建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多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和情况分析会,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文明有礼的人文环境和温暖有爱的社会环境,接受了中央文明委考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举办首届百姓文化节,大运河(余姚段)申遗成功,“阳明讲堂”正式开讲,电视纪录片《余姚四先贤》等作品获奖,竞技体育取得重大突破,“全国文化先进县”通过复评,我市获省“传统戏剧特色县(市)”称号。稳妥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宗教事务管理得到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经验向全省推广。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深化平安余姚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信访总量、越级上访持续下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实现“四下降”。
  6.重责任、强担当,推动了党的建设不断向强。市委常委会严格落实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精心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广泛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宣传教育培训,“小载体”宣讲团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活动,加强主题宣传,强化舆论引导,清朗网络空间,推进网络问政,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实绩为先的用人导向,推行“亮绩竞标”、公开比选促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岗位对责、绩效对账”促干部勤政履职,组织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历练促干部成长进步。严格干部职数管理,建立经常性考察机制,畅通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退出渠道,全面清理规范领导干部兼任社团领导职务。扎实推进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建设,打造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主课堂。不断加强人才工作综合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累计培养和引进“国千”“省千”专家41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优化基层组织服务网络体系,推广“小板凳”工作法,完成村(社区)评比达标创建多、挂牌多、检查考核多等“五多”问题专项整治,完成16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转化,抓好基层权力规范运行,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深化两新党组织区域化、标准化和示范群建设。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向上一级党委、纪委报告的制度,全力支持纪委“三转”,推动纪检监察机关集中精力履行监督责任、干好主职主业。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3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7人。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要求每一位常委同志时时事事处处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强化政治定力,坚决维护上级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带头强化责任担当,主动挑重担、奋力抓落实,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做到讲统筹、讲团结、讲协作。与此同时,市委常委会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通过人大、政府、政协三个党组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开好人大、政协工作会议,专门出台《关于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办法》《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合心合力合拍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认真抓好统战工作,切实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重视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依法按章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进一步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强化党管武装责任,全面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推动了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迈上新台阶。
  回顾2014年,我们能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饱含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默默奉献,凝聚了全市上下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对余姚经济社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的各方各界,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二、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决定、推进法治余姚建设的开局之年。放眼全球,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经济走势继续分化,美元汇率走强导致全球汇市、债市、股市波动风险增加,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大。环顾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大需求、生产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方式、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审视自身,虽然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这一切,要求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战略定力,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思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三个不变”:坚持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的目标不变。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既体现了历史传承,又契合发展大势;既符合余姚实际,又符合省委“两富”、“两美”以及宁波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紧盯不放,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坚持推动“六大转型”的部署不变。加快推动县级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型、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型、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粗放型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理念在余姚的落实,是宁波市委“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的具体化,是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有效抓手。过去一年,“六大转型”开局良好;展望未来,“六大转型”前景更好。我们必须紧抓不松,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不变。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既是中央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也契合当前我市的发展形势和现状。我们必须牢记稳字当头、贵在有进,凡事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兼顾上级各项指标任务完成、群众的需求和自身的承受能力,既注重稳住经济发展“基本面”,又注重谋求转型发展“加速度”,着力保持中高速增长,努力跃向中高端水平。
  目标不变、部署不变、基调不变,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领导思维、发展理念、工作举措、精神状态也不需要改变。在坚持“三个不变”的同时,必须牢记“三个不能”:面对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机遇,我们绝不能麻痹懈怠。当前,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的发展热潮正蓄势待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贸区扩容等国家战略已实质性启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活动与生活方式,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机遇不抢抓就会错失,竞争不努力就会掉队,发展不争先就会落后。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抢抓机遇、更加积极地迎接挑战,努力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面对治国理政的新要求,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不登高无以望远路,不创新无以向前进,不转变无以开新局。我们要跳出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突破行为惯性,更加注重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发展、开辟新路,更加注重以改革的办法来破解难题、释放活力,更加注重以法治的方式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更加注重用从严的举措来正风肃纪、弘扬正气,努力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面对自身存在的困难问题,我们绝不能畏难退缩。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和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生态环保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不爬坡难以过坎,不破难难有作为,不担责难言担当。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越是困难越向前、越有挑战越奋发、越有压力越团结的信心和决心,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各项工作。
  201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宁波市委战略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建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以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突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一要以更优的服务培育企业、帮扶企业。组织开展“进厂入企”活动,帮助破除难题,着力提振信心。围绕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深化“六型企业”培育,力争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围绕企业做精做专,鼓励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宁波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围绕企业做稳做实,强化资金链、担保链风险防范和预测预警,落实属地负责、企业担责、银行支持、政府协调的风险处置机制,优化融资转贷服务,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要以更快的速度提升产业、壮大产业。围绕工业强市目标,全面深化“六个一”建设,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机器换人”重点专项130个以上、完成现代化技改投入130亿元以上。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壮大新材料版块,推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现代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力争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2亿元。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加快专业市场转型提升,扎实推进塑料城转型发展,抓好裘皮产业园建设,引旺有色金属材料城。加快商贸业提档升级,引导城市综合体调整业态、提升档次、错位发展、强化辐射,培育邻里中心、月光经济,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养老养生、文化休闲、生态农业等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业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取得新进展。
  三要以更大的力度主攻项目、突破项目。按照“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统筹平衡、民生为先”的原则,突出保续保竣保重点,着力优化政府投入;千方百计扩大产业投资,推动宁波大叶园林现代农业高效节水产品生产等在建项目提速快进,力促中科莱恩机器智能化制造等项目建成投用,促成宁波神通模塑及汽车零部件等项目落地开工,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550亿元。注重项目谋划,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瞄准重点产业、重点平台、重点区块和重点领域,全方位谋划生成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大项目。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进一步落实部门与乡镇街道的联动责任,综合运用委托招商等模式,深化与央企国企、大企强企、浙商姚商的对接,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确保实到外资2.5亿美元、实到内资47亿元、浙商姚商创业创新资金19亿元。强化项目服务,进一步完善投资和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协调等机制,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四要以更高的标准建设平台、拓展平台。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余姚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优化中意宁波生态园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抓好园区总规、控规、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和核心服务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开工项目建设、签约项目落地和意向项目落户,力促中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园等园中园早出形象。全面加快“千人计划”产业园开发建设,增强孵化基地和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抓好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建设,强化产业园引才、聚才、留才效应,力争新注册“千人计划”项目15个、新投产12个。围绕模具行业转型提升,加快推进国际模具城建设,打造国际高档模具产业平台。推动慧聪家电产业新城开工建设,助力家电产业集群更上一层楼。
  五要以更宽的视野拓展市场、抢占市场。紧紧抓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商发展平台、应用平台和支撑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七进”工程,大力推广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全面推动产业发展对接互联网、企业产销借力互联网、市民生活融入互联网,抢占网上市场,拓展发展空间。注重以外贸促外经、以外经带外贸、以外包促转型,支持企业到境外办企设厂、建立营销体系,完善促进贸易便利化机制,力争自营出口增长7.5%、进口增长6%。组织企业参加重大经贸活动及专业展会,鼓励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投标,支持发展连锁经营、品牌代理等营销模式,深入开辟国内市场。
  六要以更实的举措集聚要素、盘活要素。加快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探索实施以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模式,实行差别地价、电价、水价,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统筹抓好围涂造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完善投融资运行机制,拓展融资方式,实施《关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快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目录、社会事业投资项目库目录,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强化资金管理、绩效评估,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加大重点领域招才引智力度,推动智力与资本对接,着力集聚创新发展要素。
  2.突出强功能、优环境、促融合,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主攻方向,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要以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引领城市功能提升。落实宁波市委推进余姚、慈溪城区相向融合发展的要求,优化以高铁新城为中心的北部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北移。以功能完善和人口集中为导向,抓好城东新城、西南组团、南雷南路两侧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门户景观和辐射能力。坚持修旧如旧,抓好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彰显古城魅力。深化泗门省小城市培育和卫星城试点,推进城市客厅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姚北新城产城联动发展战略,推进城市综合体、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强化功能提升和产业支撑。抓好牟山湖休闲度假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发展条件。
  二要以微观空间有效治理推动城乡环境改善。以洁、序、美为导向,扩大城区网格化管理覆盖范围,完善“智慧城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强化科技治堵、交通管理和社会参与,抓好黄标车淘汰,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动治堵、治气取得新成效。以“无违建”创建为主抓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三改一拆”取得新成效。坚持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共治,抓好各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扩大污水纳管覆盖率,完成第二轮畜禽养殖场关停搬迁,进一步改善城乡水环境。深化“森林余姚”建设,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和生态修复,不断美化人居环境。深化“三村一线”创建,抓好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和老区村庄整治提升,强化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继续抓好防洪排涝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拉长防洪排涝短板。加快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大交通设施工程建设,抓好国省道干线公路大中修、断头路打通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路网。稳步推进姚东水厂及原水管网铺设、姚西北供水干管联网等项目,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老小区天然气改造,实施“6252”输变电工程,加强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和移动通信网建设,扩大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覆盖面,推动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
  四要以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激发城镇化动力。抓好朗霞街道、泗门镇、陆埠镇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激发新型城镇建设活力。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重点,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行模拟征迁、“房票”安置等创新举措,推广实施“竞地价、限房价”安置房建设模式,推动房屋征迁和项目“清零”提速提效。以确权、赋权、活权为方向,坚持规范提升和改革扩面两手抓,基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抓好省“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试点,推进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推动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优化流动人口结构。
  3.突出惠民生、倡文明、保稳定,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要着眼民富推进乐业增收。深入实施全民创业、乐业增收三年计划,扎实推进老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重点抓好长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激发“大众创业”活力,掀起“万众创新”浪潮,打造全省领先的“充分就业市”,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要关注民忧完善社会保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抓好各类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换衔接,着力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加快安置房建设和交付,扎实推进“农房两改”,促进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抓好老年大学建设一期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支持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发展,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制度衔接,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三要对照民需提升社会事业。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公办学校标准化和公办幼儿园建设,抓好一批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强化“名医名院”培育,推进优质卫生资源城乡共享,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办医模式。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积极创建省公共文化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精品创作,出版发行《余姚市志(1988—2010)》,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全面落实计生政策,促进性别均衡和素质提升。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四要立足民本深化文明创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活动,开展“道德走亲”,强化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树立宣传一批身边的道德典型、平民英雄、凡人善举。普及文明礼仪规范,推动文明行为常态化。加强公民诚信教育,健全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形成诚信为本的社会风气。
  五要围绕民安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深化“平安余姚”建设,创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信访化解、事件处置、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综合治理联合执法机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做好重大疾病和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落实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培育健康向上网络文化,严防网上攻击和渗透行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4.突出强领导、聚共识、抓落实,着力推进法治余姚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同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在法治化道路上率先前行。
  一要着力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和改进对全面深化法治余姚建设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各领域工作,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健全党委领导人大工作制度,督促“一府两院”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支持人大对重点热点领域开展监督。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落实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支持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定期听取政法机关工作汇报等制度。切实加强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继续抓好分众统战、网络统战、同心服务品牌创建等工作,推进基层协商民主“三化”建设。加强群团和人民武装工作。
  二要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围绕打造“责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围绕打造“高效政府”,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围绕打造“廉洁政府”,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财政支出绩效问责机制,逐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围绕打造“透明政府”,深化阳光工程建设,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与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支持和保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认真落实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部署,设置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高压线,完善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扩大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加强特殊群体司法保护,落实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制度。
  四要着力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组织实施“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法律六进”,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快建设集法律知识普及、法治观念引导、用法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区域法治文化体系。加快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取得新成效。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巩固“五多”问题治理成果;深化社区治理创新,进一步破解物业管理等难题。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强化政策扶持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的制度化渠道。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健全司法救助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发挥人民团体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全面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以上促下。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强化党建工作“一岗双责”,特别是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把管党治党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党建工作在年度实绩考核中的权重,树立干部考核的“党建导向”,实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推进基层党建“项目管理”和“对标亮绩”,深化党委书记抓党建“七一工作法”,落实限期整改、“一把手”约谈、“双述双评”等机制,探索实行基层党建工作季度督查、会议点评模式,推动形成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以知促行。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抓真改的要求,领导带头、层层推进,着力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定力。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意识,防止为官不为,促进善作善为。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精心制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办好阳明讲堂、姚江论坛等学习平台,不断开阔党员干部眼界、思路和胸襟。充分发挥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作用,组织开展“一把手”理想信念教育、市管干部依法治国轮训等活动。强化宣传思想基层基础建设,巩固基层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深入开展主题报道,抓好网络舆论引导,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3.以人促事。开展“干部执行力建设深化年”活动,努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坚持从严从实从细选拔培养管理监督干部,切实改变重使用轻管理现象,严肃处理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问题,引导干部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凭实绩选拔使用干部,完善“挂牌招才”“实战点将”等选人用人举措,确保把能干事、敢担当、善创新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积极培养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坚持在基层实践中培养干部,建立常态化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分批推进35周岁以下无基层工作经历干部基层锻炼工作,让干部在全方位培养、多岗位锻炼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健全“三推三评三排”工作机制,加大经常性考察干部力度,实施反向激励,探索“群众评干部”试点工作和反向提名领导干部制度,落实《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4.以点促面。深入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编制基层党组织“责任清单”、“工作流程图”和“年度对账表”,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抓好“四日联动”、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基层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开展以“百人、百事、百悟”为载体的“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探索基于柔性引导的党员教育和作用发挥模式。继续抓好党员联系服务居住地(社区)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稳妥做好不合格党员分类处置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以“小板凳”群众工作法为代表的“党建引领·治村理事”工作方法,抓好基层“领头雁”工程,扎实做好新一轮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加强两新党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五)以查促改。严格落实市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严肃执行主体责任定期报告、廉情约谈、责任承诺、一案双查等制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认真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各级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狠抓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地生根,持续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检查行动,不断加大检查密度、执行强度、处罚力度。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跟踪督查,推进服务基本建设项目效能评议、民主评议机关等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以零容忍态度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同志们,新的任务已经明确,新的征程已经开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向着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的目标奋力前行!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5

《余姚年鉴201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4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毛宏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