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4089
颗粒名称: 城乡规划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2
页码: 169-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城乡规划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概况、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重点地区与专项规划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城市建设 城乡规划

内容

【概况】
  市规划局自2014年启动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完成现行市域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和完善,2015年形成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市域将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两极五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一主”即余姚中心城区,包含六街道以及马渚东部,是市域城镇空间发展主中心。“两副”即滨海新城副中心以及泗门卫星城副中心,滨海新城副中心以中意(宁波)生态园的建设发展为依托,泗门卫星城副中心以泗门小城市培育为依托,并与小曹娥联动整合发展。“两极”分别为西部以牟山湖休闲旅游为依托的新兴发展极和东部以千人计划产业园为依托的新兴临甬发展极。“五片”为滨海片、姚中片、姚西北片、姚东片、姚南片,各片内强化城镇网络、功能网络、生态网络的合理布局。
  年度在完成泗门等8个乡镇总体规划批复的基础上,加快梁弄、牟山、四明山、临山等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进度。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围绕重点区块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报批工作。泗门镇商贸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批复,马渚、陆埠及梁弄等5个乡镇的13个区块控规完成评审,其余乡镇均己启动并形成初步方案。全市40个中心村有31个完成规划评审,25个获正式批复,村庄规划覆盖率达65%。年度环境功能区划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也已确定方案并上报审批,基本实现与市域总体规划的有机融合。陆埠镇作为宁波市级多规融合试点已形成方案,其余乡镇多规融合工作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修改正有序推进。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年内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府前路、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三项规划方案,8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9月提交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通过,即将上报省政府审批。方案总结提炼“农耕之源、运河瑰宝、文化名邑、浙东延安”的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提出要重点保护古城“七山屏一城、一城拥六水”的城址环境和传统格局。此外,向宁波市政府成功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补助资金540万元,其中规划编制类补助金额260万元,古建筑修缮类补助金额280万元。5月,启动市首批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年底前完成首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的公示和意见征集。9月,开展第三批宁波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认定工作,推荐申报晓云、五车堰、马家堰、浪墅桥4个古村落,最终浪墅桥村、晓云村被评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重点地区与专项规划】
  为服务保障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引领城市转型发展,年度启动重点地区相关专项规划与研究工作。完成中意(宁波)生态园概念规划,启动滨海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并形成评审成果。规划提出要将中意(宁波)生态园打造成世界一流、国内顶级的生态型产业示范园区,一个生态友好、创新持续、开放人文的产业新城区。梳理市中心城区城市特色风貌资源,开展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质形象,突出余姚市山水宜居的城市形象,为市域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专题研究支撑。组织编制大运河(余姚段)沿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开展“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结合宁波市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开展姚江两岸生态旅游研究工作,通过梳理沿线山、水、田园等生态要素,整合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和生态为发展主题,创造“小巧精美”的姚江城镇走廊、“精美开敞”的历史人文时空通廊。谋划四明山区域运动、养生、创意、民宿等旅游新兴业态空间布局,开展大岚镇旅游概念总体规划编制。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6

《余姚年鉴201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市规划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