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830
颗粒名称: 法院
分类号: D926.22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人民法院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概况、依法履行司法职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规范司法机制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法院 司法机构

内容

【概况】
  2015年,市人民法院有在编干警179人(专项编制168人,事业编制11人),其中审判员74人、助理审判员22人。有内设机构22个,派出人民法庭6个。全年受理案件22210件,上升22.75%;办结19751件,上升5.48%。
  【依法履行司法职能】
  惩治刑事犯罪。全年受理刑事案件1955件,审结1964件,分别上升4.38%%和5.65%;判处罪犯2689人,上升5.53%。其中,审结故意伤害、“两抢一盗”等侵害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犯罪案件885件,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醉驾”、涉黄赌毒等犯罪案件927件,审结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案件18件。对犯罪情节显著轻微、过失犯罪等具有从宽情节的案件,依法判处缓刑、管制、单处罚金877人。为219名被告人通过法律援助机构指派辩护人,上升34.35%。通过刑事和解、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维护被害方权益,有关被害方由此获经济赔偿363万元。保障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与团市委等部门联合设立代理家长制度,有101名代理家长到庭参加诉讼,参与法庭教育。
  民商纠纷处理。全年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0897件,审结11235件,分别上升32.94%和37.23%。在宁波范围内率先成立家事审判合议庭,处理离婚、分家析产等家事纠纷1008件。建立完善消费者维权等5个专门合议庭,推进民商案件专业化审理。审理商品房买卖、房屋租赁等涉房地产案件232件。扩大集中调解适用范围,一审民事调撤率67.44%,居宁波市基层法院前列,民事调解自动履行率81.13%,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五名、宁波市基层法院第一名。
  依法行政。全年受理行政诉讼案件51件,审结40件,分别上升13.33%和下降14.89%。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经人民法院协调后撤诉的案件占50%。全年审查行政非诉案件407件,裁定准予执行399件、不予执行8件。推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有6件行政诉讼案件实现行政首长既出庭又“出声”。向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9条,均得到及时回复。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重点工作推进。运用司法手段保障“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的实施,审结污染环境案件20件,并对5名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实行禁止令。受理环保部门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45件,执结132件。探索推行“裁执分离”制度,参与全市房屋拆迁清零工作,依法强制腾空房屋3起,实质性协调化解房屋拆迁案件2件。
  支持企业良性发展。引导陷入困境的企业通过破产重整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转型升级,依法处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3件,释放土地资源10公顷、厂房等房屋面积99581.82平方米。通过司法手段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审结侵害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及不正当竞争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57件,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144件。
  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全年审结金融纠纷案件740件,涉案标的额达47.71亿元,分别上升129.81%和183.48%。执结金融债权案件547件,标的额31.94亿元。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调解金融借款纠纷144件。审结民间借贷案件2036件,涉案标的额达9.82亿元,分别上升18.02%和36.96%。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破解执行难题。全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769件,执结5065件,分别下降4.39%和上升4.35%,执行标的额49.18亿元。深化与银行、民政、国土等部门网上“点对点”查控执行机制,共查询存款28191次、婚姻情况3111条、房地产信息1251条。开辟网上银行支付执行款等绿色通道,执行款发放平均天数缩短约21天。在公安、机场等部门协助下,夜间出勤42次,控制被执行人29人,执结金额3000万余元。在《都市快报》《余姚日报》等媒体上曝光“老赖”91人次,向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输入“老赖”信息3151人,促使60名“老赖”主动履行义务。加大对抗拒、规避执行的惩治力度,共司法拘留37人,依法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26人。
  丰富便民举措。全年审结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案件3913件。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执结案件389件,执行到位887.18万元。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依法缓、减、免收诉讼费58.36万元,对45名经济确有困难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执行案件申请人发放救助金37.05万元。与市司法局联合设立法律援助服务站,由26名律师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率先开通“12368”司法服务热线,群众反映的1905条信息均得到及时处理。
  法律咨询助妇女维权
  矛盾源头化解。畅通信访渠道,全年处理信访案件264件。6个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4850件,3个人民法庭被评为第三轮“省级模范五好法庭”,市人民法院成为全省拥有“省级模范五好法庭”数量最多的基层法院。开展“党员法官接地气”活动,14名法官每周末轮流到四明社区为群众说事评理、解答法律问题。全年在《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等各类新闻媒体上发布法制报道538篇。
  【完善规范司法机制】
  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成立职业化示范庭,全部由35岁以下青年干警组成,不设庭长,在干警自我管理和法官办案责任制方面进行探索。推进院长、庭长带头办案制度,全年院长、庭长办案1032件。推动审委会委员独立审判或参加合议庭审理,共办理案件899件。应对劳教制度废止后部分治安案件分流入罪的问题,在宁波市内率先探索轻微刑事案件速裁机制,平均审理天数为7.58天,相比以往缩短4.37天。
  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开展“规范司法礼仪、规范庭审、规范裁判文书”三规范专题活动,对庭审录像、信息录入、裁判文书等进行检查评查67次,评选优秀庭审、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记录各10篇,发布检查通报12次。评查裁判文书7481份、案件1421件。上诉案件中二审改判发回瑕疵率为2.33%,列宁波全市最低。反映工作效率的平均审理天数和月均存案工作量指标分别居全省第八名和第六名。上诉案件移送天数10.39天,宁波全市最短。
  完善司法公开机制。全年通过微博、LED大屏幕以及网络视频等完成直播109次,向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法律文书10993份。在全省率先上网公开评估报告142份。坚持网拍优先原则,网拍率达93.3%,全年共完成网拍164次,总成交额6.29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1092.65万元,其中单次网拍成交价最高达2.21亿元。发布审判执行白皮书12本,举行新闻发布会9次。举行“网民看看看”等专题公众开放日活动26次。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4年度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测评中,市人民法院居全省第五名。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6

《余姚年鉴201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5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贺小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