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国民政府地方团队的后勤和装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4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国民政府地方团队的后勤和装备
分类号: E23
页数: 2
页码: 224-2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国民政府地方团队浙江省余姚市的后勤和装备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后勤 装备 余姚市

内容

民国初期,沿用北洋军营制饷章,官兵薪饷标准与清末新军略同。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补给制度,实行薪饷供给制,驻姚部队按政府规定标准,由上而下按月发放,伙食由薪饷支付。
  抗日战争时期,因经费困难,国民党军队改为“国难薪”。驻姚国民党保安部队,参照国民党陆军编制建置,但官兵待遇低于国民党正规军,甚至因物价飞涨,经费筹措困难而严重拖欠士兵薪饷,停发伙食费。抗战开始后,县地方团队规模扩大,人数增多,因而负担加重,加时驻境内和过境的当局部队,亦须就地筹、供粮饷,县财政入不敷出,只得以加派税收,由县商会等单位
  出面募捐等办法解决经费匮乏问题。民国29年(1940)6月,在国民政府公布的《关于保安团队调整办法》中的有关经费事项,虽提出“各省统筹统支。开支情形每半年公布一次”,然因县的经费来源枯竭,“统筹统支”实难奏效。各项经费仍常积欠,经常性的开支及特种费用,时无处着落,士兵欠饷长时达数月之久,有时连官兵伙食也几有停顿。仍是靠挪、移、借等办法牵补,致使各级经理事务超轶常规,队伍人心涣散,军纪废弛而屡有扰民事生。民国35年(1946),国民政府以“戡乱建国”名义发起反共内战后,境内驻军骤增。县筹措经费负担益重。由于财政困难,经费匮乏,预算经费不能按期发放,欠饷欠费情况仍甚突出。主副食供应和被装供给因受制约。县地方团队的地方武装,较之正规部队的装备量少质差。所装备的武器种类杂、数量少,战斗性能差,计有沪造、闽造、汉阳造、江南造以及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捷克、日本等国制造的各式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及少量枪弹,未装备火炮。其中,相当部分的枪支仅限于训练而不堪实战。

知识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下限一般断于2005年,由概述、大事记和各篇组成。各篇下设章、节、目,部分章节设子目,附录和编后记殿后。篇章所列事件一般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副团以上名录均按出生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客观的记述余姚市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余姚驻军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历程,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使用性一体。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