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的军事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38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的军事训练
分类号: E24
页数: 2
页码: 170-1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中华民国时期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的军事训练情况。
关键词: 军事训练 民国时期 余姚市

内容

中共领导的地方主力武装根据作战需要,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军事训练以分散、小型训练为主,集中、系统训练为辅。1944年10月,浙东游击纵队首届军政大会闭幕,部队迅速投入冬季大练兵,历时3个多月。浙东《战斗报》还增设《整训号》,每日专题报道部队整训动态。为有效开展练兵活动,纵队于11月20日在梁弄广场举行阅兵比武大会操,将大练兵推向了高潮,会操一开始,首长先检阅各个部队,尔后进行会操、比武。首先由3支队、5支队、直属单位和各中队进行制式教练的操演。接着各中队进行刺杀操演。最后进行重机枪、迫击炮的射击操演。这些表演比赛,动作都比较熟练,反映了浙东游击纵队在战斗间隙抓军事训练所取得的成果。下午,还进行了投弹表演。原定举枪瞄准比赛因天色已晚没有举行。大会操之后,全纵队结合薄弱环节,立即投入以苦练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4大技术为中心冬季大练兵。在战术训练上,要求学会山地攻防和夜间战斗动作。投弹要求全纵队人员都要达到25米以上。
  1942~1944年,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后改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梁弄开办了干部教导队,共办5期。主要为部队培养连、排干部。第1期有2个队,1个是军事队,1个是政治队,学员有130人,于8月开学,到12月结业。第2期12月开学,到翌年6月结业。第3期7月开学,扩建为3个队,除原有的军事队、政治队外,新建了1个特等射手队,合计有700名学员。后因急需干部,有部分学员提前结业前往任职。第4期于1943年11月开学,由于前线干部急需补充,又从教导队抽调了部分学员到前方部队任职。此时,教导队约有120人,缩编为1个队。到1944年5月才结业。6月,第5期开学,设2个队,共190人,11月底圆满结束。为适应抗战形势发展需要,壮大抗日队伍,浙东游击纵队将教导队扩编为新四军浙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于1945年元旦正式开学,到11月共办2期。第1期设4个队,学员达320余人。第2期学员有310人。但开学不久,日本侵略军投降,教学工作未能全面展开。11月,学校北撤至江苏涟水后,即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纵队3旅教导营。教导队和干部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分制式教练,从徒手到持枪用枪,从单兵到班、排、连;战术教练,从单兵战斗动作到班排攻防战术,特别注重熟练使用手中武器及近战夜战。政治教育分入学入伍动机教育,中国革命基本知识,社会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等课程,以及经常性政治思想教育与形势任务教育等。在实施教学中,各队根据训练对象和要求有所侧重。军事队军政课程时间比例为6∶4,政治队军政课程时间比例为4∶6。
  民国33年(1944)夏,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四明山区,诞生了浙东鲁迅学院。该院于翌年9月新四军奉命北撤停办。在短短的1年里,共办了3期培训班,有450多名学员,为根据地党政军各部门,输送了一批具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质的基层干部。
  1948年8月,浙东人民游击队在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清剿”下,付出了巨大代价,部队和地方干部严重缺乏。遵照中共浙东临委指示,于12月开办了干部教导队,共举办2期,受训干部1000余人,及时充实了军政干部队伍。

知识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下限一般断于2005年,由概述、大事记和各篇组成。各篇下设章、节、目,部分章节设子目,附录和编后记殿后。篇章所列事件一般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副团以上名录均按出生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客观的记述余姚市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余姚驻军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历程,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使用性一体。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