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驻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35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驻军
分类号: E295.2
页数: 2
页码: 131-13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2005年浙江省余姚市发展情况。
关键词: 古代 驻军 余姚市

内容

民国(北京)政府时驻军
  民国3年(1914),浙左路陆师绍防第3营驻城区。9年(1920)6月,浙军第1师2旅3团驻城区。
  15年(1926)省防军1师4团驻五夫兵营。
  国民(南京)政府时驻军
  民国16年(1927)11月浙警备师2团驻城区。
  18~19年(1929~1930),陆军教导第2师、陆军第1师、陆军第4师第11旅、第12旅及所属24团、浙江保安团3团先后驻五夫兵营。
  21年~27年(1932~1938),陆军第88师、陆军第45旅第734、735两团、陆军92团一部先后驻五夫兵营。
  27年(1938)4月,第28军部队移驻临山卫、曹娥江、嵊县一带。
  29年(1940)2月,第3战区钱江南岸左地指挥部(又名余上指挥部)设于城内江南韩氏宗祠,所属别动队第1支队685人驻洋浦至曹娥江口沿海一线,另部张惠芳大队300余人于10月下旬驻庵东。次年余姚沦陷,别动队改称游击支队驻四明山北麓姚虞交界处。
  30年(1941)4月,第10集团军194师自宁波退至姚南山区,暂编34师1团退至临山,两部不久均撤离。是年秋,陆军暂编第9军挺进第1纵队进驻四明山,司令部设陈家岩、丁家畈。1942年撤离。12月,江南挺进第1纵队(司令谢一中)率2个团驻余姚。
  32年(1943)10月,第3战区天台前进指挥部所属挺进第3、第4、第5纵队、浙江保安队1、2团及突击总队5个突击营(3万多人)进入四明山区围攻浙东抗日根据地。33年(1944)6月撤出。改由陆军33师1团驻峙岭(大岚镇)设立“前进指挥所”,至8月撤回天台。
  34年(1945)9月,第32集团军123师魏人鉴部驻余姚城区。10月,偕同124师入四明山,在陆埠设“前进绥靖指挥部”。12月撤销,次年1月部队撤离去河南。是年10月,两浙税警总队第3区部7个队官兵230人驻庵东。该部于1949年5月,集体起义。
  35年(1946)1月,青年军209师627团驻城区,6月撤离。9月15日,浙江省保安司令部设“四明绥靖指挥部”于梁弄。浙江保安队1团随指挥部进驻。
  36年(1947),浙江省保安队第5团进驻梁弄等地,围攻浙东人民游击纵队,2个月后兵败撤离。
  37年(1948),浙江保安队1团、2团及浙江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独立营驻姚南,围攻浙东人民游击纵队至38年(1949)5月溃退。
  37~38年(1948~1949)5月,陆军62旅184团一部、交通警察队第1总队第7大队驻五夫兵营。
  38年(1949)3月,87军231师663团、交通警察第7旅12总队一部自华北退至余姚城区,5月溃退宁波。4月,两淮税警队第3区队3个大队,900余人,自两淮撤驻庵东。于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

知识出处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

《余姚市军事志》下限一般断于2005年,由概述、大事记和各篇组成。各篇下设章、节、目,部分章节设子目,附录和编后记殿后。篇章所列事件一般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副团以上名录均按出生年月先后顺序排列。客观的记述余姚市军事活动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余姚驻军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历程,力求融思想性、资料性、使用性一体。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