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八 余姚农民为何热衷喷滴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291
颗粒名称: 附录八 余姚农民为何热衷喷滴灌?
页数: 3
页码: 362-364

内容

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余姚,1975年就开始推广喷灌技术,此后近25年的时间里,仅推广1270亩。然而从2000年至今,4年不到的时间,该市喷滴灌设施总面积就已超过6400亩。为何农民们在这几年里,突然对喷滴灌技术如此“宠爱”?
  今年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了浙江省余姚农村,穿行在田间地头时发现,农家的塑料大棚内安装了许多喷滴灌设备。据余姚市水利局同志介绍,近几年来,当地很多农户多次向市水利局提出申请,要求把自己的承包田列入当年的喷滴灌安装计划。这种情况别说在余姚这个县级市里少见,就是目前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农民为何突然对喷滴灌如此热衷?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一番了解。
  原来喷滴灌为何“不吃香”?
  喷滴灌是高效节水、促进植物高产优质的先进技术,这一点在国内外的诸多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但是,因为喷滴灌技术投资大,在我国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难以在较大面积上推广应用。
  就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余姚也不例外。据了解,该市从1975年起就已经开始推广喷灌技术,尽管这种技术能使庄稼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但每亩1200~1600元的造价还是使绝大多数农户望而却步。因此,即便政府做了大量宣传,并且给推广户较高比例的补贴,可历经10年时间,喷滴灌技术仅仅推广了1270亩,并且此后15年(1984~1999年)再也没有新的进展。
  原来喷滴灌技术投入高,农民负担较大,自然不感兴趣,一项本来可以带来良好收益的节水灌溉技术,却没能找到“用武之地”,“才华”得不到施展。
  现在喷滴灌为何能“走俏”?
  余姚市水利局从2000年开始搞了一项试验——经济型喷滴灌,经过4年建设已初见成效。经济型喷滴灌与普通喷滴灌不同之处主要是材料的区别。
  陪同采访的余姚市水利局副总工奕永庆介绍说,所谓经济型,就是在各个环节上降低成
  本。他们采用“六化”来达到这个目的,即管道塑料化、灌区小型化、主管河网化、微喷水带化、泵站移动化、滴灌薄壁化。管道塑料化是指:占整个喷滴灌工程造价50%~60%的管道部分,在压力小于60米的系统中,地埋管均用聚乙烯(PE)管道,这种管道价格仅是同口径钢管的30%~40%。灌区小型化是指:只要水源条件许可,每个灌区面积在100亩左右,以减小管径。主管河网化是指:利用南方优势,以河道作“主管道”,以减少管道长度。微喷水带化是指:用微喷水带,每亩造价仅需200~300元,而如果采用微喷头则一亩需几千元。泵站移动化是指:用移动喷灌机组代替泵站,喷头也随着轮灌移动,投入资金可以节约一半以上,同时减少了机电设备被盗的可能。滴灌薄壁化是指:滴灌管管壁厚度尽量减小,采用节插式薄壁滴灌管每米仅需0.64元,可根据作物所需随意安放。
  这一系列的改进,使得喷滴灌设备的造价大大降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雨水收集系统一并建设,这样既解决了水源问题,又展示了喷滴灌魅力,农民们建得起也舍得用。因此,同一方土地上的农户,对节水技术兴致陡增。
  余姚市水利局在开始这项试点时对项目实行补贴制,即工程建设完工后市水利局补贴其工程费用的30%~40%。4年间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搞起了62个项目的试点,灌溉竹笋、蜜梨、西瓜、葡萄、杨梅、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受益面积6400亩。经济型喷滴灌每亩造价在200~800元之间,平均638元,比普通型喷灌降低50%,从而实现亩均经济效益500多元。余姚市水利局还把微喷灌技术引入养殖领域,如给兔场、鸡场进行降温等,拓展了设施农业的内涵,让节水技术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节水又实惠,当然受欢迎!
  一脸黝黑的临山镇滕稔牌葡萄种植户干焕谊已有20多年的葡萄种植经历,当正在葡萄园整枝的他听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后,认真地说:“搞无公害农产品肯定要用滴灌!”
  “为什么?”记者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介绍滴灌的。看到记者满脸疑惑,他继续解释道:“往常我的葡萄在成长期要打13~14次农药,而自打去年用上滴灌后,只打了2次药水,而且滴灌水是自己园里的雨水储集起来的,没有其他污染。我的葡萄还经市质检部门检验为绿色食品。”
  原来老干的50亩葡萄园在安装滴灌的同时,建造了一口200多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积蓄本园内的雨水,既避免外来水的污染,又因为近距离灌水节省电费,加上滴灌适合葡萄生长上部喜干、根部喜湿的特点,避免了沟灌引起的黑痘病、霜霉病等。老干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安装滴灌后的用水量仅为沟灌的1/3,这样高峰期灌水以每天每亩3立方米计,他的50亩地一天就可节水100立方米,而他们全镇的6000亩葡萄园如果都装滴灌的话,每天可节水12000立方米,数量相当可观。同时滴灌还节省了成本,一是农药费从原来的每亩250元降到了30元,这一项就抵消了避雨盖膜的成本;二是节约了打药水的劳力,一季葡萄每亩省工3个多,仅这一笔,每亩就省人工费60多元;三是减少施肥次数,平常要施两次肥,装滴灌后就只要施一次,这样每亩又节省80元;再一大好处就是根部土壤经常湿润能使葡萄减少裂果,提高产品品质,他的葡萄每颗重达14~16克,晶莹匀称,收购商自动上门包销。
  朴实的老干讲起滴灌好处来滔滔不绝,记者注意到他的脚边还有两筐细细的约1厘米粗的黑色塑料管,他介绍说:“冬天不用滴灌的时候我把它拆下来,洗洗干净放起来,现在要用了再装上,这样管子寿命长些。”原来,老干选的滴灌管是约50厘米长一节的节插式薄壁管,奕永庆副总工告诉记者,像老干这样闲时将滴灌管拆卸下来的使用方式,起码可以延长管子一倍的寿命。
  记者也给老干算了一笔账:他的滴灌投入每亩不到600元,算总数30000元的话,农药费、肥料费及人工费这三项,去年一年就节约支出18000元,这还没计节省的电费、产品提高品质和产量的节支增收部分。怪不得一提滴灌的效益,他会连声道好,喜得合不拢嘴。
  位于余姚市东南街道的革命老区章雅山村的25户居民去年真是开心,虽然他们碰上了50年一遇的大旱,但是他们的收成却比往年高。夏天,竹园里的笋比往年每亩多产一半以上,平均每亩仅一季鞭笋(夏天收——编者注)就增加收入580元。这正是得益于采用了喷灌技术。
  去年他们在市里的扶持下,利用小山塘的自流水,不用电,开关一拧就为120亩竹林进行了喷灌,产量竟提高了40%~50%。
  村民滕小介告诉记者,竹山用了喷灌后,鞭笋的长度从原来的10~15厘米增长到30~35厘米,冬笋和春笋的增产量也达30%以上,且鞭笋粗壮白嫩、味道鲜美、可食率高,商贩们都争相上门收购。7月中旬,记者顶着38℃的高温来到了余姚市舜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走进他们的鸡棚,只感到里外两重天:室外骄阳似火,室内凉爽异常,里外温差达5℃以上。原来,今年5月底前,该公司花7万元在83亩养鸡场里的大棚顶上都装上了微喷设备,天一热这些设备就派上了用场,成鸡的鸡舍里还装了雾化喷头,深井里抽上来的低于20℃的水经加压后不断地在屋顶喷洒,降温效果非常好。
  据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没装微喷系统,虽然每天50个小工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为鸡舍喷水降温,但效果还是不好,最热的一天种禽死了300多只。高温也使小鸡的孵化率降低了30%左右,蛋鸡的出蛋率也大幅度下降,仅死鸡损失就达10万元以上。而今年虽同样持续高温10多天,但由于微喷控制了禽舍内的温度,鸡鸭一只没死,蛋鸡、蛋鸭的产蛋率也未受影响,同时小鸡的孵化率提高到了92%以上。
  该公司仅从减少损失一项来说,已收回成本有余,再加上微喷降温减少的人工费、增产增收的效益以及劳动强度的减轻,自然划算。去年几十个人从早到晚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忙活景象,如今变成了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用电脑操纵水阀就能解决全部降温问题,难怪公司员工们这么欢迎微喷灌,老板也这么舍得投入微喷灌。
  记者所到之处,得到实惠的农民们都认为安装经济型微喷灌设备是水利局为他们办的一件大好事。还未安装这套设备的农户们则希望尽快用上这种新技术,他们说虽然试点户有政府的补助资金,他们没有补助也想上。细心的农民们早就算过账:早装早得益!
  原载《中国水利报》2004年10月14日
  作者:王磊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