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五章 党的建设和文明机关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263
颗粒名称:
第十五章 党的建设和文明机关建设
分类号:
D26;D630.3
页数:
17
页码:
298-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党的建设和文明机关建设情况,主要介绍了概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明机关与和谐机关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大禹杯创建活动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党的建设
机关建设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978年中共余姚县水利电力局党组正式成立。1984年2月改建为水利局党委。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这个时期,按照中央“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清洁组织”的整党要求,党员的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逐步得到改善,党的队伍进一步扩大。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的20年,余姚水利局党组织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民生水利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提高防汛抗台抗旱整体保障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工程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水利自身发展的能力。为余姚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有目标、有特色地进行了“和谐机关、廉政文化及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水利系统党建工作在内容上有新的拓展,在方法上有新的改进,在成效上有新的突破。
第二节 思想建设
水利系统党组织结合不断发展的形势和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联系水利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内容有:1988年,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讨论;1989年,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等教材的学习辅导,广泛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清除北京政治动乱对本系统的影响;1990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和党的“三基本”教育;1991年,学习《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问题学习纪要》,广泛地开展了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的教育;1992年,学习党史党建理论、中央2号文件和党的十四大文件,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1993年,深入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开展十四大精神再教育和“河姆渡传人”的大讨论;1994年,组织干部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活动,局党委和各水利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电化教育”;1996年开始,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局领导班子每位成员每年确定一个重要课题进行调研;
1997~1998年先后开展了学孔繁森、学李素丽、学吴金印、学陈金水、学本市见义勇为英雄胡金根、学本市“十佳”干部冯永求等活动;1998~2000年,在水利系统党员干部中先后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纪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开展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等;1999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组织干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学习纲要》、《论共产党员修养》、领导科学知识。按照余姚市委《关于建立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的试行意见》,建立了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2000~2001年,开展了“牢记党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的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征求意见、自我剖析、交流思想、开展批评、限期整改,基本解决了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全局观念和作风、民主集中制及团结、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0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逐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机关中层正、副职干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本系统水产科科长张建军调往市农林局,市物价局李洪波调入市水利局,从此机关中层竞争上岗形成制度;2001年,贯彻《党政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采用民主推荐与公开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建立近、中、远期后备干部管理档案,实行跟踪考察,动态管理;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重点工程压担、艰苦环境磨炼等措施加大培养力度;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后,又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学习十六大精神;2003年,下发了《关于在水利系统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各局属党组织全体党员中掀起了学习十六大精神的热潮;2003年,根据余党发〔2002〕81号文,在全系统党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六好”党委、“五好”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考评、动态管理”工作;2004年,水利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结合水利系统实际,制定了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组织效能建设大讨论和献计献策活动;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年按照上级要求,顺利完成五四普法教育;2006年,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从政若干准则》,采用多种的教育形式,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的意见》,以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为契机,开展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科室效能建设的活动;2007年,结合水利系统实际,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了《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行为规范》、《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民主评议制度》、《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首问责任制》等相关制度;2008年,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完善“微型党课”教育制度,组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纪念建党87周年教育;2009年,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各种形式讲座,教育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创建和谐机关、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
20多年来,水利系统党组织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广大党员经常受到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不断加深对党的使命的理解,在各自的水利工作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节 组织建设
水利系统党组织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建设,积极采用多种新举措,努力优化各级领导班子,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1)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水利局党委不断完善并贯彻、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制度,包括水利局党委议事制度、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水利局目标(廉政)责任制度、党员联系制度、党员八小时外管理制度等。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等部门汇报重大工作情况的制度,领导班子坚持每年举行两次以上的民主生活会。
指导局属单位党组织制订党组织议事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年两次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并就各级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多次调查指导。
指导基层党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适时进行换届选举;指导各基层党组织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制度。
(2)不断完善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对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及年终逐项考评,并将党建工作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行并逐步完善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对局属单位负责人定期进行纵向考核、横向测评、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奖惩、升降、调整的重要依据。对一般干部,也加大了考核及奖惩力度,实行了综合考核结果末几位谈话、诫勉、扣奖甚至降薪、辞退的制度。
推行了中层干部聘任制、一般干部考核录用制和公务员制度。
(3)积极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不断调整和优化各级领导班子。
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95〕4号文件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地选拔群众公认度高、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成绩的年轻干部,并经过教育培训,适时将他们推上领导岗位。20年来先后提拔了大批年轻干部上岗。到2009年底,水利系统正局级领导干部4人,副局级领导干部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10人,占90.9%;中层及局属单位负责人2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25人,占82.1%。
(4)加强局属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创“五星”支部、革命传统教育、先进性教育、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有效的党组织活动,增强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通过建立党员之家、谈话谈心制度、结对扶贫制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民主评议党员、支部目标管理、党组织换届选举等形式,凸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5)加强了党员发展、管理工作。水利局党委坚持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对各级班子进行认真考察,合理调配干部。同时,根据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创新意识较强、政绩明显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改善了各级班子的群体结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1987年水利局党委所属支部有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堰闸管理处、水电机井工程队、水电机械实验厂5个,党员60人;由所在区委管理的支部有临海浦闸管理处、四明山水电管理处、西上河水利管理处3个,党员22人。随着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组织机构几度变迁,截至2009年,水利局党委所属支部有水政监察大队综合支部、姚江水管理处支部、陆埠水库管理局支部、四明湖水库管理局党总支、农水处综合支部、蜀山大闸支部、梁辉水库管理局支部、离退休支部等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3人。机关支部隶属机关党工委,共有党员29人。四明山水管处支部、西上河水管处支部、姚西北水管处支部由属地党组织管理,共有党员28人。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制订党员发展规划,按照党章规定条件,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发展纳入正常轨道。同时注意突出重点,帮助多年未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年来,全系统发展党员68名,其中35岁以下57人占83.8%,大专以上56人占82.3%。
(6)加强群团建设,形成团队合力。群团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水利局党委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把群团工作纳入水利建设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局机关工会、团委、妇工委、老龄支部各自按自身特点开展活动。通过建设“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健身中心。围绕“帮困”、“助学”、“送温暖”、“希望工程”,引导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不断加强群团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并在经费投入、阵地建设、人员配备、待遇落实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已初步形成党委加强领导、行政大力支持、群团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群团工作新格局。
第四节 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1988年以来,水利局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端正党风、惩治腐败的一系列指示、规定,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
一、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
1988年,根据余姚市委〔1988〕8号《关于贯彻执行省委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制订了水利局党风责任制,以后每年随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作补充、完善、修改。1991年,水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机关廉政建设的意见》(余水办〔1991〕第70号);1994年,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制订计划、成立班子、落实措施,取得较好成效;1999年,制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按分级负责、分职负责的原则,将责任分解到每位班子成员及局属单位;2000年,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制订考核办法,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开始向基层延伸;2001年,以建设核心工程、人才工程、形象工程、爱心工程、法制工程“五大工程”为抓手,制订了余姚市水利局精神文明建设5年规划;2001年5月,在水利系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2年,开展了关于机关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2002年,继续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2003年,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反腐倡廉征文活动;2003年,开展了党的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2005年开始,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7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2008年,又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2009年,又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主题教育、目标考核、学习实践,使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
二、强化执法监察
1984年6月,水利局建立纪律检查组,组长周炳铨;1998年,从社会各界聘用四名廉政监督员;2006年,配备专职纪委书记,成立纪检监察室,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完善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以文件形式聘用六名廉政监督员,制定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余姚市水利局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等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家属警示教育。通过反面案例加强警示;通过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开设“廉政文化建设室”和廉政文化角。
三、建立相关措施,加强建设项目监督
为加强水利项目管理,1995年成立宁波水利质量监督站余姚分站;为规范政府采购工作,2002年成立余姚市水利局招投标办公室,大型项目和大宗采购纳入市招投标中心运作;为完善预算内外资金的监督,2001年成立市会计核算中心水利局分中心,局属14个单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2009年开始实行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制度;为提高项目审批效率,2007年12月,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开设水利项目审批窗口;为保证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2009年出台了乡镇(街道)水利“三小工程”项目联合保廉机制的实施意见;为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2009年11月,制定了《余姚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为健全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2008年建立了内审工作领导小组,拟订了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四、构建基层反腐倡廉预防体系
2001年根据余姚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了以构建思想教育、权力制约、监督管理、法纪惩处、预警、奖惩等6大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反腐倡廉预防体系。自2002年开始,每年年初明确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年终按实施细则进行考核。2003年出台了水利局工作目标(廉政)制度和水利局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守则,礼金、礼品上交登记制度。与局属单位、各重点工程指挥部签订保廉责任书。2004年制订了水利系统工作人员违反效能建设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五、强化监督管理体系,抓好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
规范水利行业收费行为,1999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1年实行一把手不审批财务制度;2002年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和干部外出公务活动审批制度;2008年规范单位临时用工,并按规定进行公车改革。同时加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近20年间,查处水利系统违纪案件6起,其中一起移交检察机关。通过查处,惩治了腐败分子,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六、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关系
1998年水利系统组织开展“进村入户”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1999年在局设立信访接待室,同时提倡记民情日记、开民情分析会,以听民声、知民意、析民情、解民忧;2001年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并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制度,班子成员与10个困难群众结了对子;2002年开展“作风建设年”和“道德建设年”活动,自2002年开始开展民主评议机关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五节 文明机关与和谐机关建设
一、文明机关建设
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余姚市水利局自2001年开始,在全系统积极开展文明机关建设。围绕“创文明、做公仆、作表率”等主题,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以水文化建设为纽带,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为载体,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水利行业文明程度,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勤政廉政,为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
市水利局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局属单位:四明湖水库管理局、梁辉水库管理局、陆埠水库管理局、水政监察大队、姚西北水利管理处、农村水利管理处、姚江水利管理处、西上河水利管理处、城区河道管理处、蜀山大闸管理处、水文站、海塘养护处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水文站连续五届被评为省级水文系统文明单位(1999~2007年)。
二、和谐机关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和谐单位”创建活动的意见》(余党发〔2009〕30号文)和市“和谐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积极推进“和谐机关”创建活动的通知(余和谐办〔2008〕3号文)精神,市水利局成立了局和谐机关创建领导小组和和谐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水利局创建和谐机关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和组织动员,明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措施和工作责任。2009年底通过了“和谐机关”的验收(余党发〔2010〕13号文)。
第六节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一、受水利部、省人民政府、省水利厅表彰的先进单位
1989年,余姚市获水利部水利建设先进县。
1990年,浙水农〔1990〕第36号,余姚市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农田水利先进市”。
1990年,余姚市水电机井工程队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水电机井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1990年,余姚市水产局山塘小水库养鱼高产模式获农牧渔业部推广二等奖。
1994年12月,余姚市水利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农村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示范县”。
1994年,浙水政〔1994〕536号,余姚市泗门镇水利站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基层水利站先进集体”。
1995年,浙水政〔1995〕68号,余姚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水利执法先进单位”。
1996年,浙水政〔1996〕292号,余姚市水利局获省水利厅199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浙水政〔1996〕321号,余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水利经济先进单位”。
1996年,余姚市水利水产推广服务中心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推广项目获浙江科技进步星火三等奖。
1998年,浙水政〔1998〕262号,余姚市水利局被省水利厅评为“1997年度浙江省水电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
1998年,浙渔政〔1998〕49号,余姚市渔政管理站被浙江省水产局评为“1997年度淡水渔政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1999年,余姚市水利局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农业水利先进集体”。
2000年,浙水电〔2000〕18号,余姚市水利局被省水利厅评为“1999年度水电管理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2001年,水保〔2001〕317号,余姚市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2001年,浙水文〔2001〕21号,余姚市水文站被评为“1999~2000年度浙江省水文系统文明单位”。
2002年,浙政发〔2002〕28号,余姚市人民政府获浙江省第八届水利“大禹杯”金奖。
2002年,浙水文〔2002〕25号,余姚市水文站被评为“浙江省水文系统贯标活动先进集体”。
2003年,浙水文〔2003〕8号,余姚市水文站被评为“2001~2002年度浙江省水文系统文明单位”。
2004年,浙水河〔2004〕18号,余姚市水利局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河道保洁先进单位”。
2005年,浙水科〔2005〕4号,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系统技术研究获2004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二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张松达、夏国团、唐永祥、吴劭辉等。
2005年,浙水文〔2005〕34号,余姚市水文站被评为“2003~2004年度浙江省水文系统文明单位”。
2005年,浙政文〔2005〕28号,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系统技术研究获200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张松达、夏国团、唐永祥、吴劭辉等。
2005年,浙水科〔2005〕11号,《钱塘江河口南岸余姚段整治研究》获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二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夏国团、张松达、姚俊杰、吴德忠。
2005年,浙建协〔2005〕44号、浙工质协〔2005〕22号,余姚市最良江整治工程获2005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质工程)。
2005年3月,浙水建〔2005〕17号,最良江整治工程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水利优质工程”。
2005年8月,水利部水综合〔2005〕379号,“余姚市姚江风景区”被水利部定为国宾水利风景区。
2006年,经济型喷滴灌获省水利厅科技创新一等奖。
2006年10月,水建管〔2006〕448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被水利部评为“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2006年,浙水河〔2006〕30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浙江省2005年度河道保洁管理先进单位”。
2006年,四明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拦河大坝及隧洞工程获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质工程)。
2006年10月,中水办〔2006〕19号,最良江整治工程获2006年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2007年,浙水文〔2007〕81号,余姚市水文站被评为“2005~2006年度浙江省水文系统文明单位”。
2007年,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7年,浙水政〔2007〕18号,余姚市水政监察大队被评为“浙江省水政监察先进单位”。
2007年,浙水电中心〔2007〕29号,余姚市小水电开发管理中心被省水利厅评为“浙江省农村水电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十四届水利大禹杯竞赛中,余姚市继2002年获得省人民政府“大禹杯”金奖后,再次获得这一殊荣。
2008年,浙河管〔2008〕5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2007年度浙江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优胜单位”。
2008年9月,中水协〔2008〕14号,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建设船闸工程获得2008年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2009年,浙水电〔2009〕49号,余姚市水文站被评为“2007~2008年度浙江省水文系统文明单位”。
2009年,水利部办人事〔2009〕145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
2009年,浙水电〔2009〕4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农村水电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浙水电管〔2009〕9号,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表彰余姚市水利局为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的通知》。
2009年,浙水管〔2009〕80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浙江省海塘管理考核优秀单位”。
2009年,浙水管〔2009〕80号,余姚市海塘管理处被评为“浙江省海塘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浙水农〔2009〕59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考核先进集体”。
2009年,余姚市水文站获浙江省水文资料质量优秀奖。
2009年,浙水政〔2010〕8号,余姚市水政监察大队被评为“浙江省2009年度水政队伍考核优秀单位”。
2009年,太管建管〔2009〕330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复检。
二、受水利部、省人民政府、省水利厅表彰的先进个人
1988年,水综经〔1988〕3号,余姚市西上河水管处周伯钧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先进个人”称号。
1988年,王尧儿、沈新荣被授予“浙江省基层优秀水利员”称号。
1989年,水办〔1989〕10号,金承安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晋升工资一级。
1990年,朱家龙、徐林苗被授予“浙江省农田水利组织领导先进个人”称号。
1991年,浙水电中心〔1991〕5号,罗一淼被省水利厅授予“1990年度浙江省小水电优秀工作者”称号。
1991年,浙水计〔1991〕247号,戴怀长获省水利厅水利统计评比优胜奖。
1993年,浙水科〔1993〕31号,奕永庆被省水利厅授予“1992年度浙江省农田水利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陈吉锋、王序宝、姚耀明被授予“浙江省基层水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4年,罗一淼被授予“1993年度浙江省小水电优秀工作者”称号。
1995年2月,奕永庆被国家科委、农业部、人事部、水利部、林业部、国家农发办等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5年,浙水政〔1995〕151号,陈吉江被省水利厅授予“地方小水电统计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水人教〔1996〕502号,王琳善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模范工人”称号。
1996年11月,水信管〔1996〕51号,奕永庆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科技信息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浙水政〔1997〕130号,夏国团被省水利厅授予“1996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罗一淼被省水利厅授予“1995年度浙江省小水电优秀工作者”称号。
1996年,35千伏小型化模式变电所在水电双电源区域优化组合技术研究项目获浙江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罗一淼、岑建航、薜培鑫、金承安、陈吉安。
1997年,“农业灌溉给水栓研制与推广”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奕永庆、施建浩、杨同辉。
1997年,“大系统优化技术在余姚市供水水源规划的研究与应用”获浙江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夏国团、王新强、赵绥忠、夏兰娣、许文斌。
1997年,“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推广”获浙江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奕永庆等。
1997年,液压控制式自动油金合器在农村水电双源区域的应用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罗一淼。
1997年,浙水政〔1997〕24号,朱再寅被省水利厅授予“职工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浙水政〔1998〕262号,岑建航被授予“浙江省小水电管理优秀工作者”称号。
1998年,浙水政〔1998〕86号,罗一淼被省水利厅授予“1997年度浙江省地方水电优秀安全监察员”称号。
1998年,“钱塘江尖山河湾南股槽治理研究”获1997年浙江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余姚市水利局夏国团等为获奖者之一。
1998年,浙水办发〔1998〕64号,戴怀长被省水利厅授予“浙江省1997~1998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统计汇报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9年,“钱塘江尖山河湾南股槽整治研究”获199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余姚市水利局夏国团等为获奖者之一。
1999年,人教劳〔1999〕2号,朱再寅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劳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9年,人教劳〔1999〕105号,毛洪翔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1999年,浙渔〔1999〕2号,陈金根被省水产局授予“1998年度浙江省渔政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浙水政〔2000〕33号,张松达被省水利厅授予“浙江省水土保持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水农〔2001〕348号,奕永庆被水利部授予“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张松达获浙江省千里海塘建设三等功。
2001年,浙海渔政〔2001〕21号,诸鸿军被授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政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年,浙政发〔2001〕39号,奕永庆被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2年,办水保〔2002〕82号,毛洪翔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02年,浙水管〔2002〕26号,毛洪翔被省水利厅授予“2001年度浙江省河道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1月,水人教〔2003〕6号,毛洪翔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浙人公〔2003〕205号,唐永祥被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人事厅、省水利厅授予“(2002~2003年)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
2004年,浙政发〔2004〕33号,奕永庆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4年,浙委发〔2004〕88号,唐永祥被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抗台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国人部发〔2005〕130号,王祥林被人事部、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6年,水人教〔2006〕426号,张松达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5月,水人教〔2006〕182号,毛洪翔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水资源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浙政发〔2006〕36号,奕永庆被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6年,《山区溪道水力计算有关问题探讨》获第十四届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夏梦河、陈吉江。
2007年,浙总工发〔2007〕59号,祝家梁被授予“2006年度浙江省重点工程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浙水建〔2008〕20号,姚俊杰被授予“浙江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浙水监督〔2008〕56号,周洪被授予“2007年度浙江省水利工程优秀质量监督员”称号。
2009年,浙水科〔2009〕6号,《余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研究》获2009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姚俊杰、奕永庆、夏国团。
2009年,浙水管〔2009〕80号,周洪被授予“浙江省海塘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浙水农〔2009〕59号,沈海标被授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考核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吴劭辉被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中心授予“2009年度省水利工程优秀质量监督员”称号。
三、受宁波市人民政府、市水利局表彰的先进单位
1989年,白鹿乡管道灌溉工程获宁波市1988年度农业丰收奖四等奖。
1990年,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宁波市水利系统小水电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1990年,余姚市水产局、山塘小水库养鱼高产模式获宁波市人民政府丰收四等奖。
1990年,市水〔1991〕36号,余姚市水产局被评为“宁波市水产系统水产工作先进单位”。
1990年,余姚市西上河水管处被评为“宁波市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先进集体”。
1991年,余姚市水利局机关被评为“宁波市档案管理二级先进”。
1991年,余姚市机电排灌站获宁波市1990年度丰收三等奖。
1992年,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宁波市抢险救灾先进集体”。
1992年,余姚市水电机井工程队被评为“宁波市先进集体”。
1993年,甬水通〔1993〕28号,余姚市大横山电站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宁波市小水电百日安全竞赛先进单位”。
1996年,35千伏小型化模式变电所在水电双电源区域优化组合技术研究项目获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余姚市水利局罗一淼、岑建航、薜培鑫、金承安、陈吉安。
1997年,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委、市府评为“抗台救灾先进集体”。
1998年,甬防汛〔1998〕13号,余姚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被宁波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评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先进集体”。
1998年,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水产局考核评定为淡水“512”工程第三名。
1999年,甬政发〔1999〕240号,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兴水先进单位”。
2003年,最良江拓浚防洪工程指挥部被评为“2002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2004年,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宁波市水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甬水利〔2005〕5号,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4年度宁波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2005年,四明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获宁波市甬江建设杯。
2005年,甬水利〔2005〕68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被评为“2004年度宁波水库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5年,甬水利〔2005〕68号,余姚市梁辉水库管理局被评为“2004年度宁波水库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5年,余姚市城区四闸下移工程指挥部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2004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2006年,甬价费〔2006〕168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宁波市收费规范先进单位”。
2006年,甬水利〔2006〕36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5年度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6年,甬水利〔2006〕36号,余姚市梁辉水库管理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5年度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7年,甬人公〔2007〕3号,余姚市水利局纪委被评为“宁波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2007年,甬党发〔2007〕78号,余姚市机电排灌站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2006年度“宁波市劳动模范集体”。
2007年,余姚市城区水闸东迁新河船闸工程获宁波市2007年度甬江建设杯优质工程奖。
2007年,余姚市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被评为“宁波市2007年度重点工程先进集体”。
2007年,甬水建〔2007〕31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被评为“2006年度宁波市水库工程先进单位和标准化水库建设达标单位”。
2007年,甬水建〔2007〕31号,余姚市梁辉水库被评为“2006年度宁波市水库工程先进单位和标准化水库建设达标单位”。
2007年,甬水政监察〔2007〕4号,余姚市水政监察大队被评为“宁波市2006年度水政监察先进优秀单位”。
2008年,甬水政监察〔2008〕12号,余姚市水政监察大队被评为“宁波市2007年度水政监察先进优秀单位”。
2008年,甬水利〔2008〕5号,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7年度宁波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2008年,甬余慈办发〔2008〕1号,余姚市水利局被评为“余慈统筹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甬政办发〔2008〕74号,余姚市杭甬运河余姚城区四桥改建指挥部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2007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2008年,甬政发〔2008〕111号,余姚市双溪口水库建设工程总指挥部评为“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模范集体”。
2008年,甬建发〔2008〕63号,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建设及船闸工程获2007年度宁波市甬江建设杯优质工程奖。
2008年,甬水建〔2008〕24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7年度水库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8年,甬水建〔2008〕24号,余姚市梁辉水库管理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7年度水库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甬人公〔2009〕51号,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2009年,甬水利〔2009〕6号,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8年度宁波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2009年,甬水政监察〔2009〕14号,余姚市水政监察大队被评为“宁波市2008年度水政监察先进优秀单位”。
2009年,甬水利〔2009〕20号,余姚市小水电管理中心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8年度农村小水电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甬水建〔2009〕78号,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9年度宁波市海塘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甬水建〔2009〕14号,余姚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验收被宁波市水利局验收考核为优秀单位。
2009年,甬水建〔2009〕34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8年度宁波市水库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甬水建〔2009〕34号,余姚市梁辉水库管理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8年度宁波市水库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甬水文〔2009〕36号,余姚市四明湖水库报汛站被评为“2009年度宁波市水文情报质量考核优秀单位”。
2009年,余姚市奖嘉隆江整治工程被评为“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2010年,甬水利〔2010〕4号,余姚市水利局被宁波市水利局评为“2009年度宁波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2010年,甬水政监察〔2010〕10号,余姚市水政监察大队被评为“宁波市2009年度水政监察先进优秀单位”。
四、受宁波市人民政府、市水利局表彰的先进个人
1988年,罗一淼、沈忠苗被授予“宁波市抢险救灾积极分子”称号。
1990年,奕永庆被授予“宁波市水利水电先进科技情报员”称号。
1990年,周伯钧被授予“宁波市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先进个人”称号。
1993年,甬建城〔1993〕203号,马建利被宁波市城乡建委授予“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称号。
1993年,甬水通〔1993〕28号,罗一淼被宁波市水利局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1994年,甬防汛〔1994〕18号,陆敏被宁波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授予“1994年度宁波市防汛办公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甬水利〔1996〕28号,奕永庆获宁波市水利科技贡献奖。
1996年,何文刚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宁波市重点建设工程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奕永庆被授予“1996年度宁波市科技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甬防汛〔1998〕13号,张建军、唐永祥被授予“宁波市先进个人”称号。
2004年,甬党发〔2004〕41号,奕永庆被授予“2002~2003年度宁波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4年,甬水利学〔2004〕5号,通报2001~2002年度宁波市水利系统优秀论文获奖名单。二等奖,奕永庆《对保护农村水质的认识与实践》;三等奖,张松达等《余姚市水利发展的思考》。
2004年,甬水利学〔2004〕5号,张松达、奕永庆获宁波市水利学术优秀论文奖。
2004年,甬水利〔2004〕15号,张国东被授予“2003年度宁波市水利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甬党办发〔2005〕123号,唐永祥被授予“宁波市抗台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甬水利〔2005〕35号,张国东被授予“2004年度宁波市水利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张国东被授予“2005年度宁波市水利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甬水政监察〔2006〕5号,姚小昌被宁波市水利局授予“水政执法优秀信息员”称号。
2006年,甬水办〔2006〕4号,胡栋辉被授予“宁波市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统计工作优秀统计员”称号。
2006年,甬价费〔2006〕168号,姚小昌被授予“宁波市水政执法优秀信息员”称号。
2007年,甬政发〔2007〕19号,姚俊杰被授予“2006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07年,祝家梁被授予“宁波市2007年度重点工程先进个人”称号。
2007年,奕永庆被宁波市授予2007年度“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8年,甬余慈办发〔2008〕1号,毛洪翔被授予“余慈统筹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甬政发〔2008〕25号,杭甬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建设工程指挥部张松达被授予“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称号。
2008年,甬政办发〔2008〕74号,祝家梁被授予“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称号。
2008年,褚建如被授予“宁波市级优秀农村指导员”称号。
2008年,甬水科学〔2008〕2号,通报2005~2006年度宁波市水利系统优秀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获奖名单。一等奖,陈吉江、余声《牟山湖治理及其有关技术问题探讨》;二等奖,汪湖江、吴勋辉、刘力奂《农田水利基建投资探讨》,吴勋辉、夏梦河、黄奇林《溥型抓斗防渗墙在百丈岗水库溢洪道地基防渗加固中的应用》;三等奖,奕永庆《经济型喷滴灌技术》。
2008年,甬水科学〔2008〕3号,通报“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主题摄影比赛获奖名单。三等奖,奕永庆《农民饮用水工程》与胡栋辉《兰墅桥夜景》。
2009年,祝小兵被授予2008年度“宁波市农村水电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甬人大常〔2009〕5号,奕永庆被授予“宁波市人大代表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2009年,甬政发〔2009〕119号,吴德忠被授予“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称号。
2009年,甬水利〔2010〕16号,鲁建范被授予“宁波市农村水电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甬水建〔2009〕75号,胡栋辉被授予2008年度“宁波市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甬水利学〔2009〕10号,通报2007~2008年度宁波市优秀水利学术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赵翔《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二等奖,张松达等《余姚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实时校正技术》;三等奖,陈吉江等《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经济手段的费用效益探讨》、杨文祥等《余姚市开展乡镇河道规划的优化配置实践与启示》;优秀论文奖,戴泗君《梁辉水库兴利调度及有关问题探讨》、刘检生《四明湖水库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奕永庆《促进农民增收和水资源节约的创新实践》、陈晓东《公共管理角度分析余姚水资源保护》、李洪波《浅谈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经济途径》、张意乐等《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经济水资源水环境的共谐共赢》。优秀调研报告,余姚市水利局课题组《余姚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讨》。
第七节 大禹杯创建活动
浙江省政府为鼓励各市、县(市、区)水利工作扎实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于1996年创建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设置金杯、银杯、铜杯、优秀等奖项,表彰市、县(市、区)水利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余姚水利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01年,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推荐,余姚市政府参加省政府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市政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市水利局专门建立工作班子,严格按照“大禹杯”竞赛活动评比办法,认真总结余姚水利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2001年余姚水利建设成就和取得的显著成果。最后,经过近半年创建、评比,在2002年11月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余姚市获得第八届省政府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2002~2007年,余姚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精心谋划水利建设,以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建设,完善防洪(潮)、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安全等三大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河道保洁管理、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又积极学会统筹兼顾,扎实开展双溪口水库建设、曹娥江引水等水源工程,实施海塘围涂、推进城市防洪工程,促进水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经宁波市政府推荐,再次参评水利“大禹杯”。当年,永康、岱山等县市相继参评,竞争十分激烈。余姚市积极对照评比办法,逐个把握得分点,在科技创新、强塘固房(强塘部分)、水资源保障、千库保安、农民饮用水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上,如实总结,完善资料,不丢一分,争取加分。最后,获得第十四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成为为数不多的两次获得大禹杯金杯奖的县(市)(诸暨、萧山曾两次获得)。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