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市级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2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市级机构
分类号:
F426.9
页数:
4
页码:
271-274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工作历史和制度的完善对于保障全市的水利安全和灾害防治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工业部门
水利经济
余姚市
内容
一、市防汛防旱指挥部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统一对全县的防灾、抗灾、救灾(水、旱、风等自然灾害)工作的领导,1952年成立余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1954年易名为防汛防旱指挥部,1985年县改市,更名为余姚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余姚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在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和余姚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组织、指挥、协调全市防汛、防台、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负责防汛防旱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水利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副主任若干。办公室作为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季节临时性的,80年代以后改为常设机构,但人员编制没有落实。2002年3月21日,余姚市人民政府余政办发〔2002〕35号文批准的《余姚市水利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中,明确了余姚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为全额事业拨款单位,核定编制人员5人,至此,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正式机构,真正得以落实。
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为汛期,汛期落实防汛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做好防汛防旱信息的传递,及时将下情上报,将上级的部署要求下达,并认真贯彻实施。还建立了汛情会商制度,由市水利局有关领导、科室负责人等组成防汛防台防旱工作专家组,不定期召开防汛形势分析会,总结布置工作任务。
防汛防台防旱工作全面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与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签订了防汛防旱工作责任书。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以镇长(主任)为组长的防汛防台防旱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防台防旱应急岗位责任制、水利工程巡查制、防汛防台防旱督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防汛防台防旱安全责任人、安全监督责任人、巡查责任人、预警责任人等各类人员落实责任到位。对全市小型水库及大中型水库和海塘安全责任人、水库巡查管理人员名单每年在余姚日报上进行公示,以进一步明确责任。并上报省、宁波市防指。
余姚市、镇、村三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及应急管理体系都比较健全,从防汛防旱工作原则、指挥系统及职责、防汛防旱应急反应和成员单位职责等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工作格局,做到密切关注气候现象、及早布置相关方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余姚市已编制完成了《余姚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余姚市防台风应急预案》等一系列预案,各乡镇、街道分别编制了水库山塘抢险预案、小流域山洪灾害抢险预案等。余姚市水利局为做好抗台工作和防止突发事件,还编制了《余姚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余姚市防台风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二、市水利局
余姚市水利局于1955年10月成立,曾分别隶属于余姚县实业科、建设科、县水利委员会。随着形势的变化,它经历了撤、并、恢复的机构改革。市水利局的前身有余姚县农林水利局、水利电力局、水利局等不同称谓。1982年2月,县另设供电局,水利电力局改为水利局。1985年定为余姚市水利局。1991年内设机构“股”改称“科”,机构级别不变,下设局办公室、人事科、水电工程管理科、财务企业科、水政水资源科、水产科。1996年机构改革,余姚市水利局(水产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水行政、水产业的职能部门。2001年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余姚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甬党〔2001〕20号文),设置余姚市水利局;市水利局是主管水行政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不再保留水产局牌子,原承担的渔业行业管理职能划归市农林局,增加承担余姚市城市防洪职能。
目前,水利局机关下设办公室、人事科、水电工程科、水政水资源科(市水土保持监督站)、财务管理科。同时余姚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也设在市水利局内。机关行政编制19人。有下属单位17家。
水利局主要职能: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订水利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组织制订全市水利发展规划、中长期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定全市主要江河的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并负责监督实施;主管全市水库(山塘)、河道、溪滩、人工渠道、湖泊等水域和江堤、海塘、滩涂;负责姚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负责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河道整治和管理;统一管理全市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制订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负责组织全市水资源的检测和调查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全市和跨地区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调度方案并负责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取水许可证制度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制度;归口管理全市节约用水工作;对水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协调有关部门进行部门间和地区间的水事纠纷调处;主管全市的防汛防旱工作和水土保持工作,承担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管理全市农村水利和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城市地表水的水源建设;按照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水功能区划分和水域排污控制的意见,有关数据和情况通报市环保局;组织建设和归口管理农村小水电,负责综合利用水库水电站的开发和管理;归口管理全市水利经济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制订财务政策及水费、水资源价格政策,并组织实施;对水利系统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管理;对水利综合经营实行行业管理;对全市水工程建设进行行业管理;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具有控制性或跨地区的重点水利工程;负责管理全市海涂围垦和标准海塘建设;负责指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统一管理水利资金;负责组织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对全市水文工作实行行业管理;负责管理水利科技、教育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指导水利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和管理全市基层水利队伍的建设工作;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市水利学会
余姚市水利学会成立于1981年7月14日,是余姚市水利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水利学术交流和科学考察活动;开展水利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接受委托进行工程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等;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有条件时编辑出版学术书刊或通讯;举办为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种事业和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举办各种形式的水利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开展同国内外水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往来与合作;表彰、奖励优秀学术成果和在学会活动和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每三至五年召开一次。在会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理事会是领导机构。有11人组成,其中: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一名。理事长为本会法人代表。工作机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学会下设水文与防汛、水政水资源、工程管理与建设管理、水利经济与规划、水工结构与工程地质、农村水利、海塘与围垦、水生态环境等8个专业学术组。截至2009年已召开了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学会现有会员90人,其中宁波市水利学会会员达39人,中国水利学会会员2人。
2008年11月学会向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余姚分会会场选送学术论文29篇,获特等奖1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多篇。
2009年向宁波市水利学会选送学术论文10余篇,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多篇。
2009年10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了《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十七辑)——余姚专辑。《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出版县市级论文专辑,尚属首次。《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余姚专辑精选了70篇由余姚市水利工作者撰写的论文,既有余姚市水利发展成就和经验的总结,也有余姚市水利先进技术的介绍,立足现实,内容翔实,曾得
到省水利学会和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高度评价。
2008年、2009年水利学会连续荣获余姚市“五星”学会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