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蜀山大闸项目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209
颗粒名称:
二、蜀山大闸项目区
分类号:
S157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及船闸工程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蜀山村姜家塔附近(蜀山闸址),隶属姚江水系,地处姚江平原中游。闸址上游有四明湖水库和梁辉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10949万立方米。
关键词:
余姚市
水土保持
蜀山大闸
内容
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及船闸工程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蜀山村姜家塔附近(蜀山闸址),隶属姚江水系,地处姚江平原中游。闸址上游有四明湖水库和梁辉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10949万立方米。
2002年10月,余姚城区水闸东移迁建及船闸工程建设的启动。2003年3月、8月,宁波市计划发展委员会分别批复同意了《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及船闸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考虑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开挖面和开挖量较大,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弃渣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局部开挖面表土、泥沙等流失会造成附近河道淤塞、泥沙量加大等。为此,2003年1月委托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2003年7月,编制完成了《余姚市城区水闸东移拆建及船闸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同年9月,宁波市水利局以甬水政〔2003〕16号文对方案进行了批复。根据批复,工程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同期完成,同时验收。2003年10月16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8月,工程河道、堤防项目开标,浙江省凌云水利水电建筑有限公司中标。2005年9月,宁波市重点办组织工程通水前验收,同意开通围堰,投入临时运行。2005年10月,宁波天河水建工程公司中标承建老河填堵项目。2006年1月,老河填堵项目完成。2006年3月,配套绿化项目完成。2006年5月,水闸、船闸关闸蓄水,投入试运行。2006年7月,浙江省交通质量监督站通过工程船闸部分交工验收。2006年9月,宁波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通过工程水闸及河道部分初步验收。2007年11月,宁波市水利局在余姚市组织召开了水土保持竣工验收会议,同意通过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工程水土流失实际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面积为79.91公顷。其中,项目建设区包括施工防治区、老河填土防治区、新建公路防治区、临时占地防治区、工程管理设施防治区,面积共75.91公顷;直接影响区包括老闸拆除防治区,面积4.00公顷。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主体工程之大闸及河道防护、新建公路的路基防护与公路两侧绿化、排水工程、管理区的绿化、老河填土区的护坡及绿化、施工临时占地防护等。工程实际扰动面积79.91公顷,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79.91公顷,治理率100%;完成开挖土石方74.26万立方米,弃渣利用量约14.26万立方米,实际需堆置的弃渣约60万立方米,总的拦渣率近100%;完成浆砌石挡墙、护坡以及排水沟3702立方米;完成乔灌木以及攀援植物130331株,植草61962立方米,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总面积48.72公顷,植被恢复系数97.7%,林草覆盖率约85%;水土流失平均强度每年在500吨每平方公里以下;实际完成投资为2343万元。
通过项目区水土流失全面、系统的整治,工程的各类开挖面、临时弃渣、施工场地等得到了及时整治、拦挡和恢复植被,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现在雄伟的大闸、滔滔不绝的姚江水与一片绿色的林草交相辉映,成为余姚城区一个新的景点。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