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电排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电排灌
分类号: F303.1
页数: 4
页码: 206-209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农业机电排灌工程建设情况。包括排涝泵站、抗旱泵站、市属抗旱泵站、山区高扬程机埠等。
关键词: 农业 水利建设 余姚市

内容

1.排涝泵站
  余姚中部平原地势低沉,共有25万亩耕地需要“强排”——提水排涝,从1973年开始建造电力排涝站,到1988年共有功率28千瓦以上排涝站99座,口径50厘米以上水泵118台,总装机容量8175千瓦。1985~1999年间完成了第一轮排涝站改造,把70—ZLB型泵站改造成圬工泵站,解决了原泵站装置扬程过高和故障频发两大问题,降低了泵站能耗,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这期间还新建圬工泵排涝站121座,使余姚市规模(1立方米每秒)流量以上排涝站达到220座,总动力1.53万千瓦,总排涝能力近400立方米每秒。
  余姚市从2000年以后又开展了新一轮排涝站改造,主要原因是排水环境发生变化使姚江行洪水位提高,导致部分圬工泵站扬程不够,排水能力衰减,10年间改造泵站51座,见表8-1。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原农田的蓄水能力消失,雨水汇流速度加快,增加了排水压力,近10年中新建排涝站28座,见表8-1。
  2.抗旱泵站
  余姚从1962年以后建有电力翻水站31座,水泵135台,装机4764千瓦。2000年以来改造20座,把原有“丰产型”混流泵改为无锡水泵厂生产HW型混流泵,提高了泵站效率,同时新建翻水站3座,提高了抗旱能力。改造新建共涉及水泵53台,装机2432千瓦,详见表8-2。
  3.市属抗旱泵站
  余姚原有市属抗旱调水泵站4座,即郑巷、双板桥、剑江、斗门翻水站。1993年新建临山排翻站。2000年以来改造了剑江、双板桥翻水站,新建海涂水库、四明湖总渠(2座)、牟山湖等4座翻水站,大大提高了抗旱调水能力,见表8-3。
  4.山区高扬程机埠
  山区高扬程机埠主要集中在四明湖环湖一带,建于1965~1981年间。近10年中采用不同方案基本上都改造了一遍,如梁弄镇后陈村一机埠为原地改造,横路村两座机埠合并为1座,湖东村石家机埠与邱家机埠也合二为一,节约了电费成本,也节省了管理费用。雅贤村下邬机埠报废,易地新建丁山机埠,并改明渠输水为管道输水,减少了四明湖水源浪费,还缩短了灌水时间。详见表8-4。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