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程序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90
颗粒名称: 三、建设程序与管理
分类号: TU991.2
页数: 4
页码: 202-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城东供水工程隧洞工程是为了保障城区居民用水需求而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本报告介绍了该工程的前期工作、工程管理、投资控制、安全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情况,并总结了该工程的特点和成效。该工程于2009年8月开工,2011年12月竣工,共完成土方开挖1.14万立方米,石方开挖6.64万立方米,混凝土1.68万立方米,批准概算投资6108.47万元。该工程提高了城区原水供应保障和调节能力,为余姚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余姚市 供水工程 建设程序

内容

1.前期工作
  工程的立项、规划等前期工作均由余姚市建设局实施,2008年4月1日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以余发改基〔2008〕92号文批准了《关于同意实施城东供水工程管道工程》的立项文件。2008年10月余姚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余姚市城东供水工程隧洞工程方案设计》,2008年12月31日余姚市规划局以〔2008〕73号文出具了《城东供水工程隧洞修整方案》规划论证会会议纪要,同意修整规划方案。2009年2月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余姚市城东供水工程隧洞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9年9月25日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以余发改基〔2009〕121号文批复了《余姚市城东供水管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工程管理
  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和经验优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2008〕13号会议纪要作了明确,城东水厂向双溪口水库原水引水管线中隧道部分建设工程由市城东水厂建设指挥部委托市水利局进行建设。为加快城东水厂原水管道双溪口隧道工程建设,2008年10月10日市水利局印发余水发〔2008〕152号文件,成立了“余姚市双溪口水库隧道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并组建了以双溪口水库建设工程指挥部为主体的工作班子,开始进行了勘测、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委托杭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2009年2月18日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召开隧道工程初步设计会审会;2009年5月25日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以余发改基〔2009〕121号文件批复初步设计;2009年7月10日、14日分别对监理单位及两家施工单位经招标确定。
  (1)城东水厂原水管道双溪口隧洞建设工程一标段。于2009年7月14日在余姚市招投标中心公开开标,2009年8月4日签订施工合同,中标单位为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2)城东水厂原水管道双溪口隧洞建设工程二标段。于2009年7月14日在余姚市招投标中心公开开标,2007年8月4日签订施工合同,中标单位为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3)城东水厂原水管道双溪口隧洞建设工程监理标。于2009年7月10日在余姚市招投标中心公开开标,中标单位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9年7月31日举行了隧洞工程开工仪式,2009年8月20日正式开工;2010年7月25日和9月11日分别开挖贯通两个隧洞,到11月底共完成土方开挖0.85万立方米,石方开挖5.54万立方米,混凝土0.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3469.47万元,计划至2011年4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3.工程投资控制
  工程建设严格按施工图纸实施,认真落实“四项制度”,明确参建各方的职责,按各自职责具体落实到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对工程质量予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①项目办落实工程技术人员为业主联系人,实行责任到人,分工落实,督查工程质量;②监理单位严格履行监理职责,监理工程师对重要部位实行24小时旁站监理和现场监督,具有超前监理意识;③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健全“三检”质量管理体系,树立精品意识;④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余姚分站作为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加强了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本项目工程从确定中标单位后,项目办要求监理单位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主要人员实行考勤制,除金属结构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可以进行分包外,未发现其他工程转包和分包,项目法人严格按批准的规模和内容实施,通过多次检查,工程质量基本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工程需要完成土方开挖1.14万立方米,石方开挖6.64万立方米,混凝土1.68万立方米,批准概算投资6108.47万元。
  4.安全生产建设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确保隧洞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的有机统一,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双溪口隧洞工程项目办公室成立了由监理部和各项目部负责人等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做到警钟长鸣。项目办同各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时常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指正。由于安全生产思想上的重视,组织上的落实、措施有力、管理到位,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5.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隧洞工程需占用林地23.53亩,耕地63.61亩。
  隧洞进、出口施工场地需占地2700平方米,约4.05亩;1号隧洞进口段石渣临时堆放需占地13200平方米,约19.79亩,位置在隧洞进口山脚附近;2号隧洞进口段石渣临时堆放需占地12200平方米,约18.34亩,位置在陶徐冯大溪的溪滩上;2号隧洞出口段石渣临时堆放需占地14500平方米,约21.74亩,位置在出口山脚附近。中间埋管段施工需占地2300平方米,约3.45亩。由于隧洞石渣质量较好,可作为其他工程的原材料,因此隧洞石渣除一部分经人工轧制作为本工程的混凝土骨料及其他工程原料外,其余部分经临时堆放场中转,供给余姚市其他建设工程使用。中间埋管段施工临时占用的耕地在施工结束后需进行耕地恢复。
  (1)工程环境影响分析。隧洞引水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对环境有利的影响:可改善项目区的水土资源状况,让水土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调配和利用,同时也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对环境不利的影响如下:
  1)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的操作均将产生噪声污染,对居民及职工的休息带来一定的影响。
  2)开挖期间均会破坏局部植被,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渣等,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
  3)工程施工期间,因土方开挖、场地平整、拌和、堤防砌筑等处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进驻地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将对水质带来一定的污染。
  (2)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施工期的不利影响,采取的保护措施如下:
  1)工程施工噪音的影响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劳动保护,严格控制大型机械作业,采用噪音低的设备和相关技术。
  2)工程废渣需集中堆放,并根据地形、堆渣高度等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了不使土渣流失,四周均设干砌块石防护工程,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变废为宝,减少堆渣场地。
  3)应加强水质保护监管力度,农田应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4)施工浑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而任意排放将对水质带来一定程度污染,应设置沉淀池、公共厕所等设备,对施工人员应作好劳动保护、防疫检疫,并加强施工人员环境卫生教育等。
  (3)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有土石方开挖、弃渣的堆放等,同时石料场和施工临时场地及辅助生产设施,也占用堆压林地,这些施工活动损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期是本工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期,也是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区共分为三个区,具体如下:
  I区为隧洞进出口区及埋管施工区,土方开挖1.12万立方米,石方6.19万立方米,水土流失主要是隧洞进出口明挖会造成坡地的土壤侵蚀,施工期间沿进出口开挖面布置排水沟,排水沟长2500米,底宽0.3米。对开挖面采用工程措施支护减少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对裸露土壤进行绿化,绿化采用草皮,面积3000平方米。
  Ⅱ区为隧洞出渣堆放区,由于隧洞地质条件较好,隧洞开挖不会引起局部滑坡、塌方等问题。但开挖石渣数量较大,时间较集中,堆放占地面积较大,容易形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河道两岸、料场、施工临时占地等区域,由于工程产生的弃土量较多,且在土石方开挖、转运、临时堆置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施工期间在堆渣场周围砌筑1.5米高挡渣墙,总长2500米,由于石方本身是建筑材料,且石渣质量较好,部分可以现场轧制用于隧洞混凝土衬砌,部分可以通过自卸汽车转运至其他堆料场。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地表杂物并覆土,进行树木和草皮绿化以减少水土流失,共种树5200株,草皮绿化6000平方米。
  Ⅲ区为道路及临时施工占地区域,临时道路工程完工后需覆绿。总水土保持投资为125.88万元,列入工程总投资。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