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南股槽和西三潮流沟的整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7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南股槽和西三潮流沟的整治
分类号:
TV82
页数:
2
页码:
191-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南股槽和西三潮流沟的整治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南股槽整治和西三潮流沟治理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余姚市
治河工程
南股槽
内容
一、南股槽整治
根据近几年来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在研究尖山河段整治规划和南股槽整治时进行的河床演变分析及模型试验的成果,到达南岸整治规划线后,自杭州湾上溯的南股涨潮流沿规划岸线平顺上溯。当南岸实施规划后南股槽和部分中沙被围到规划线内,南岸岸线变成光滑平顺的弧线,不再是凹进凸出的形状。自2007年初开始,为整治南股槽并达到南岸规划线,上虞市在上虞中沙的北侧抛筑顺坝后,上虞中沙与澉浦浅滩之间的涨潮即沿顺坝外侧发育,沿岸深槽的格局初步形成。从杭州湾上溯到澉浦断面的外海涨潮流基本上可分成北、中、南三股。北股从北岸深槽到秦山、干浦深槽;中股从乍浦深槽经白塔山以南到澉浦断面中间;南股从王盘山以南上溯到澉浦断面中偏南。目前,中股和南股到澉浦断面时基本上合为一股,因此从澉浦上溯的涨潮流大致可分成南北两股,其中南股涨潮流基本上成220°左右向钱塘江南岸顶冲(顶冲部位在临海浦闸附近河段),然后沿着南岸规划岸线向上平顺上溯。从而,在南岸规划线的外侧将重新形成一条涨潮冲刷槽——新的南股槽,该槽较过去的南股槽与岸线的夹角要小,较为平顺的沿岸上溯,槽的深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近年来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所做的几次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其最深点高程自下而上从-9~-6米左右,根据河势分析,该深槽的位置和水深将相对稳定,新的南股槽外侧会形成新的中沙。因此尖山河段实施整治规划线后,上虞和余姚岸段的外侧仍然会有深槽存在,这一方面使得上虞和余姚市达到南岸规划线后有可能建码头和港口,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深槽临堤又面临堤脚的保护以及抢险等问题,故必须引起重视。
二、西三潮流沟治理
西三潮流沟自形成以后,经历了30年的时间,一直是余姚市、慈溪市海塘的心腹之患。在堤前20米以内潮沟的深度常出现在高程-10.00米以上,岸坡最陡处达到1∶0.8,纵向坡度也达到1∶100。
从西三潮流沟口门进入的涨潮流与海塘垂直,顶冲塘脚,所以进口位置关系到海塘抢险部位。1986~1987年以前潮流沟进口位置在R80~R83(R80断面在陶家路闸位置处)之间变化,其变化范围达8千米,潮流沟内最深点位置也跟随口门位置同步变化。从中可见,口门位置变化的幅度很大,呈不稳定趋势,分析其原因与钱塘江尖山河湾的深槽线摆动有关。1990年前后西三潮流沟进口西移R80~R81之间,90年代中期以后,潮流沟进口位置又逐渐东移至R82~R83之间变化。这主要受上游水域中沙向下游逐渐延伸的影响。从21世纪初开始,潮流沟又受到上下游余姚、慈溪两市治江围涂工程的影响,潮流沟的进出口位置受到一定的抑制。
从上述分析可知,涨潮流顶冲该段岸线后水位壅高,而庵东滩面阻挡了潮流沟下游涨潮流,潮流和水位差形成西三潮流沟内自西向东的水流。因此,减弱和推迟进入西三潮流沟的潮流以减小潮流沟东西两侧的水位差,使向东的反向流与东来的涨潮流在潮流沟内交会,促淤泥沙在西三潮流沟内淤积是缓和海塘险情,治理西三潮流沟的有效手段。
2004年以来,余姚逐步实施治江围涂工程,岸线北移。南股槽主槽位置在进入澉浦断面后主流有所北移,南股槽涨流顶冲南岸的角度有所减小;另外由于余姚段东段曹朗东北丁坝的施工,截断了西三潮流沟部分流路,致近年来西三潮流沟不断萎缩,西三潮流沟不断淤积,最深点高程不断抬高。
2007年春夏之际,在西三潮流沟的进口位置(R82与R83之间)的中沙与海塘之间开始通过平抛块石抬高潮流沟的河床高程,在中沙上通过泥充编织袋坝来保护中沙,编织袋坝近潮流沟段建设一长约50米的石坝,形成一抗冲的坝头,待潮流沟底部逐渐抬高到一定高程后,在南侧抛坝进占缩小潮流沟的宽度,进一步减小西三潮流沟的进口段的潮量,使得潮流沟发生显著淤积,直至潮流沟封堵完成。2007年11月时,潮流沟内的平均淤积幅度在2米以上,局部地段则更大。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