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围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围涂
分类号: P753
页数: 7
页码: 184-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围涂工程的具体情况介绍,主要介绍了工程实施背景、工程实施过程、土地开发利用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围涂工程 围涂

内容

一、工程实施背景
  钱塘江海塘余姚段位于尖山河湾南岸,钱塘江河口与杭州湾的衔接处,西端(R71断面)与上虞市接壤,东端(R83断面)与慈溪市交界,北与海宁市和海盐县隔江相望,岸线全长23.2公里,保护姚北平原,面积约251平方公里。
  钱塘江河口水浅潮强、潮流复杂、河槽游荡多变、岸滩冲淤不定。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形成西三潮流沟,东段滩涂严重冲刷,塘脚临水;80年代中后期南股槽形成,直逼余姚西线海塘,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塘外近2公里的中高滩涂崩塌殆尽,塘脚处于深槽。从此余姚东、西线海塘一直处于抢险保塘局面,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
  余姚海塘工程标准较低,多为土塘,大多不足10年一遇,塘顶高程10.00~11.00米(吴淞基面),塘顶宽3.5~6米,塘身结构单薄,抗渗、防冲能力差,抵御风暴潮能力不足。海塘东西段分别濒临西三潮流沟和南股潮,塘前水流淘刷严重,已数次发生局部坍塌事故,险情严重。鉴于这一状况,有关领导及专家认为必须下决心加大投入力度,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扭转被动抢险局面,有效缓解海塘险情。
  此外,紧临东段海塘有曹朗、泗门两座水库,为确保两水库的安全运行,需进行加固。同时为解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多地少的矛盾,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根据近年来海涂淤涨良好的实际情况,余姚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11月27日召开了第1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对余姚市海塘海涂实行抛丁促淤围涂造田工程,结合除险治江开发滩涂资源。
  二、工程实施过程
  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是以除险治江为目的,围涂为手段的重大水利工程,通过围涂增加土地资源,通过围涂提高新的海塘标准,提高余姚海塘防潮能力,通过围涂实现钱塘江余姚岸段的整治。根据浙江省钱塘江整治规划和余姚市海塘围垦规划的要求,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分四期实施,围涂面积11.2万亩。工程自2001年底开始实施,计划于2016年完工。工程总投资30多亿元,共需抛筑石方2500余万立方米,填筑土方5000余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将使余姚海塘岸线平均向北推移4.5公里,形成直线海堤20公里,在姚北形成一个75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围区。
  1.围涂一期工程
  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一期工程2001年底开工建设,2007年底通过宁波市的竣工验收。工程决算总投资5.12亿元,共完成石方522万立方米,土方1099万立方米,新建各类堤防20公里,围成土地面积19480亩。新建长7公里高等级抢险专用道一条,同时使余姚中东段8公里海塘防潮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1)工程位置。工程位于余姚岸线中东段岸滩,东西长约8公里,老岸线向北推1.5公里位于原河口治导规划线。相对于东、西岸线,中段岸滩较为稳定,尚存一定的中高滩涂。
  (2)科研与设计。鉴于余姚海塘及岸滩的特殊状况,1998年始余姚市水利局委托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对《钱塘江河口南岸险段整治研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物理动模试验、数模计算,为余姚岸段河床演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初步提出除险、治江、围涂工程项目及措施,2000年9月编制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可研报告。
  2001年底宁波市计委批复《余姚除险治江围涂项目建议书》,同意立项。
  2003年2月及9月批复《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可行及初设,即一期工程。
  工程设计由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原省河口所)承担。
  (3)工程规模。一期工程按设计与施工先后分为Ⅰ、Ⅱ、Ⅲ期,主要建筑物(顺堤、直堤、泵闸)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
  完成实绩:围涂面积19480亩,堤线总长20公里,其中顺堤7.9公里、直堤5.6公里、隔堤4.5公里、另有两条高滩顺堤2公里;新建I期排水闸及泵站1座、陶家路江桥梁1座、新建小曹娥专用道和改建陶家路专用道各1条;委托新建7.011公里长泗门抢险专用道1条;委托改建4公里长黄家埠施工专用道1条以及工程管理房等建筑,同时对已围涂面进行吹填加高(高程2.70~3.40米)。
  (4)主要建设情况。2001年底,余姚市成立“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负责工程实施。余姚围涂一期工程于2001年12月31日由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曹朗丁坝(0+000.00~0+270.00)、R81隔堤堆石棱体(促淤保滩)工程开工之日开始,按Ⅰ、Ⅱ、Ⅲ期分四片穿插进行,到2007年9月10日由浙江省围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Ⅱ期西片围涂工程完工,总建设工期为5年8个多月。参加建设的设计单位2家、监理单位3家、施工单位14家(不计重复)。分期分批完成了20个单位工程,105个分部工程和2943个单元工程的施工建设任务。
  围涂一期工程共完成清基面积23万平方米,充、吹填土626万立方米,无纺土工布铺设40万平方米,围区土方加高吹填473万立方米,块石混合料436万立方米,石渣垫层86万立方米,土方开挖58万立方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0.78万立方米,钢材(筋)593吨。
  (5)工程质量整体评估。按宁波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本工程项目划分的批复意见,围涂一期工程共划分了20个单位工程,由于使用到工程上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都有产品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抽检的土工合成材料质量、混凝土及砂浆抗压强度等全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块石含泥量、筑堤土干密度等指标也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检验资料齐全,外部尺寸检测结果满足设计标准,外观得分率在80%左右,施工全过程没有发生过质量事故。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质量监督站部门核定,20个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全部合格。因此围涂一期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堤坝断面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主要建筑物顺堤、直堤、泵闸等达到20年一遇设计标准。
  2.围涂二期工程
  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于2006年底开工,计划在2010年完成。工程总投资5.4亿元,将新建100年一遇标准海塘6.3公里,围涂面积2.5万亩。
  (1)工程位置。工程位于余姚岸线的中、东段,省政府批准的钱塘江尖山河湾规划线的内侧。工程由东西两大块组成,西块位于湖北西直堤(临海浦闸以东0.5公里)与湖北东直堤之间;东块位于陶家路江东直堤与曹朗东直堤(泗门水库西侧)之间。
  (2)科研与设计。本工程是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一期工程)的延续,2003年12月宁波市计委批复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二期)项目》,2005年6月宁波市发改委批复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5年6月,指挥部委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对已立项范围的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考虑到已批复(二期)工程与三期工程在地理位置和工程特性上的一致性,将工程名称统一为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宁波市发改委同意将二、三期立项从可研阶段起并为治江围涂二期工程。
  2005年12月8日,宁波市水利局组织召开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专家评审会,评审认为该报告基本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深度要求,2005年12月31日宁波市水利局以甬水政〔2005〕50号文对二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了批复。2005年12月23日宁波市环保局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主持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审会,认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合适,评价内容较全面,工程分析清楚,评价结论基本可信,报告书符合编制要求。2006年3月17日宁波市环境保护局以甬环建〔2006〕17号文批复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6年3月23日,宁波市发改委批复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市发改委甬发改投资〔2006〕336号文件批复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
  2007年2月15日,宁波市水利局下发甬水建〔2007〕38号《关于同意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开工的批复》,工程开始全面施工。
  (3)工程规模。二期工程围涂面积25000亩,50年一遇标准海堤6.3公里,20年一遇标准的围堤10余公里,隔堤3.35公里,新建水闸两座,总净宽16米,其中:小曹娥水闸为3孔×4米,湖北水闸为1孔×4米。
  工程分五块实施,依次是曹朗块、陶家路北块、小曹娥块、曹朗北块、湖北块。除曹朗北顺堤、小曹娥北顺堤、陶家路北顺堤路面为沥青路面外,其余海堤路面为泥结石路面,50年一遇的北顺堤采用四脚块护坡,20年一遇的顺堤及直堤外坡采用灌砌块石护坡,外坡脚为顶高程5.70米的促淤抛石棱体(促淤丁坝或顺坝);内坡种植草皮,自内坡脚起50米范围内为护塘地。环塘河与护塘地相接,环塘河集水流入中心河道,中心河道底高程、坡比与环塘河相同。中心河通过小曹娥排水闸、湖北排水闸排入外江。
  (4)具体建设情况。工程自2006年底开工至2009年底,已完成投资3.9亿元,围成土地面积2.14万亩,包括曹朗块、曹朗北块、小曹娥块。已完成标段有陶家路块堆石棱体工程,小曹娥块、曹朗北块堆石棱体,小曹娥块、曹朗北块围涂工程;正在施工的标段有陶家路块围涂工程,二期标准海堤工程;2010年将实施最后两项单项工程,即湖北西直堤工程,湖北顺堤工程。已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4家(不计重复),工程监理单位为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围涂三期工程
  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三期工程已列入实施计划,并于2009年11月上报项目建议书。工程总投资1.83亿元,围涂面积1.28万亩。
  (1)工程位置。工程位于余姚岸段,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二期工程的曹朗东直堤(平行于5号丁坝,垂直于海岸线,5号丁坝东侧230米)以东至余姚慈溪交界处,围涂面积12800亩,即在建的余姚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的下游侧与钱塘江综合调整规划线之间。
  (2)工程主要内容。工程主要包括促淤坝6700米(包括泗门促淤抛石坝和西三促淤抛石坝),沿规划线长2500米的100年一遇的标准海堤(泗门海堤)、4000米的20年一遇直堤(西三直堤)、2400米的5年一遇的横隔堤(泗门横隔堤)以及净宽8米的水闸1座。
  4.围涂四期工程
  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2008年底开工,计划在2016年完成。工程总投资19.4亿元,围涂面积5.38万亩。
  (1)工程位置。工程位于余姚岸段的中、西段,即陶家路江东直堤(R80)以西,上虞世纪丘东侧围堤(R71)以东,余姚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一期、二期工程的上游侧与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调整规划线之间。
  (2)科研与设计。本工程是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一期、二期工程)的延续,为了尽早实施钱塘江尖山河湾南岸余姚岸段的治江规划线,指挥部委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编制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7月以甬发改农经〔2008〕282号文对《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
  项目建议书批复后,指挥部委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委托相关咨询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2008年10月17日,宁波市水利局在余姚组织召开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专家评审会,2008年12月,宁波市水利局以甬水政〔2008〕84号文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批复。2008年12月9日宁波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主持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审会,2009年1月宁波市环境保护局以甬环建〔2009〕2号文批复了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9年1月6日,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余姚主持召开了《围涂四期工程可行性报告》审查会,会议认为报告基本达到了可研阶段的深度要求,原则同意《围涂四期工程可行性报告》,并形成了会议纪要。2009年3月,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甬发改农经〔2009〕100号文批复了治江围涂四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批复,指挥部对存在重大险情的两处,提前实施抛坝促淤工程。
  (3)工程规模。本工程围涂面积5.38万亩,工程按所在的位置分为四大块围区,分别为横塘块、临海块、湖北北块和相公坛北块。堤线总长约31102米,其中:100年一遇临江一线顺堤(北顺堤)总长10954米,20年一遇标准的直堤4564米,10年一遇标准的直堤15584米。新建水闸5座,其中临海浦新闸净宽24米、三座围区内节制闸净宽8米,涵洞式水闸净宽8米。新建4座围区内交通桥梁。同时为满足围区内排涝需要,拟开挖长3663米的陶家路新老闸间的陶家路江和长3953米的临海浦新老闸间的临海浦外江。结合围堤的建设开挖环塘河(面宽分别为60米和30米)和围区内支河(面宽为30米)。
  (4)具体建设情况。工程自2008年底开工至2009年底,已完成投资8900万元,已完成为抢险而提前实施的有两个施工标段:湖北东丁坝、相公坛北顺坝东段工程,相公坛北顺坝西段工程,并委托二期工程监理单位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代为监理。四期工程监理单位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为浙江东洲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三、土地开发利用
  根据宁波市围垦海涂面积利用情况1988年统计数据,余姚市当时围涂面积为38442亩,其中耕地22993亩、园地1456亩、水库8376亩。
  围涂工程从开工以来,包括一期、二期工程共围成土地近3.4万亩,其中4200余亩土地已建设成了海涂水库,9300余亩土地已通过协议转让给了姚北滨海产业园,其余土地已开始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围涂工程开展的同时,还实施了原海涂1号、2号水库的移建工程。
  四、工程实施效果
  余姚市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的实施,为余姚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1)有力地缓解了余姚海塘的险情。余姚市老海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标准运行状态,处于长期抢险的局面。老海塘的防潮标准不足10年一遇,自1979年把泗门区由慈溪划归余姚后,余姚市财政每年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海塘的抢险,一时成为政治经济和各方面工作的承重负担,年年抢年年险。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实施以来,首先由原来的被动抢险改为了主动抢险,其次是通过抛坝促淤围涂,基本根除了西山潮沟和南股槽两个对余姚老海塘出险的祸根,使之近10年来每逢台风季节就很少出现海塘出险的问题,最后通过海塘前移,新建高标准的海塘,提高海塘的防潮标准。现在所实施工程中,过渡性海塘的防潮标准都达到了20年一遇,今后的一线海塘防潮标准均达到100年一遇。
  (2)适时完成钱塘江河口整治任务,为钱塘江岸线利用推动经济发展打好基础。钱塘江治理采取全线缩窄方案,尖山河段是治理重点,余姚岸段的治江任务是尖山河湾各县市中最重的地段,余姚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的大力推进,将大大加快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整治规划任务完成的进程。与此同时,通过缩窄河口,使潮水进出顺直,达到河口走势平稳,不至于时冲、时淤,为余姚市今后对钱塘江岸线的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专门研究机构和设计单位的预测,余姚市中西部岸段将是建设3000~5000吨码头的最佳选址。
  (3)为余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资源要素的重要保证。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实施以来,通过边围垦、边开发、边造地,直接向余姚经济开发区提供建设用地9300亩,向小曹娥镇提供建设用地1000亩,垦造耕地13000亩,提供土地占补平衡指标13000亩,建设用地折抵指标1500亩。根据规划,通过余姚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的实施,可新增土地11.2万亩,可用于二、三产业用地1.65万亩,用于一产用地9.55万亩,可新增耕地7万余亩。这无论从围垦土地的直接经济效益,还是从全市经济发展土地置换发挥的经济社会效益来看,目前都是无法估量。
  (4)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的实施,直接拉动了余姚经济的发展。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从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已直接拉动了近10年来余姚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就提供的土地生产要素来说,更是拉动了余姚经济的发展。就已提供小曹娥镇和经济开发区的围涂土地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出让2000亩土地,预计二、三产业投资达30多亿元,可实现销售210亿元。到2009年底,投产企业12家,实现工业销售7亿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