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奖嘉隆江整治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62
颗粒名称:
三、奖嘉隆江整治工程
分类号:
TV87
页数:
7
页码:
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奖嘉隆江整治工程被列为浙江省、宁波市和余姚市重点工程。余姚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编制。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排涝工程
余姚市
内容
(一)工程位置
奖嘉隆江位于马渚、泗门两镇,沿线穿越金马、渚北、长泠江、开元、下沙畈、大将桥、东蒲、镇南村等。南始于湖塘江,北止于陶家路江与大河门江的交叉口。奖嘉隆江整治工程示意见图5-1。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是《余姚市河道整治规划报告》中“五横、五纵、七支”河道整治项目之一,是姚西北地区向北排涝的重要河道,姚江流域治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建设任务以防洪排涝为主,同时改善河网水环境,推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姚西北地区的治涝标准,减轻姚江下游的排涝压力,改善该地区的水生态环境,推进余姚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和建设内容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被列为浙江省、宁波市和余姚市重点工程。余姚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编制。监理单位为宁波三江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宁波四明湖建设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工程拓浚河道6.89公里,新建跨河桥梁9座,新建支河桥梁5座,施工临时桥梁2座,导流配套桥梁3座,改建Ⅱ级公路800米。
1.奖嘉隆江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位于马渚镇、泗门镇境内,工程整治河道长6.89公里,堤顶高程3.93米,河底高程-0.85米,堤顶宽5米,种植柳树(桂花)、樟树各一排,斜坡及堤顶种植麦冬草。河道采用两种断面型式:①复式断面,河面宽50(45)米,河底宽20(15)米;②梯形断面,河面宽45米,底宽16.32米。新建跨江桥梁9座,支河桥梁4座,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
2.导流配套工程
导流配套工程位于临山汝东村、泗门汝湖村,南起临周江与青山港相接,北与谢家路江相接,是北排分流的主要河道工程,全长1215米,新建桥梁3座。河底高程为0.13米,堤顶高程3.93米,设计流量15立方米每秒,河道采用复式断面,两岸堤防种植白三叶草和垂柳。工程于2008年9月25日开工建设,于2009年6月18日完工。
3.开夹线改道工程
因奖嘉隆江穿越开夹线公路,对开夹线(K3+180~K4+025)段进行改道。工程位于马渚镇大将桥村,新建桥梁一座,长52米,宽12.5米;改建Ⅲ级公路789.26米,路面宽12米,采用5厘米中粒式沥青(AC—16)+7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35厘米水泥(5%)碎石稳定层。工程于2008年9月15开工建设,于2009年9月27日完工。
(三)建设程序与管理
1.前期工作
工程指挥部前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是《余姚市河道整治规划报告》中“五横、五纵、七支”骨干河道整治项目之一,根据规划于2003年11月编制完成奖嘉隆江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3年10月宁波市发改委以甬计农〔2003〕741号文批复项建书,2004年3月宁波市发改委以甬计农〔2004〕130号文批复同意可研报告,2004年3月宁波市环保局以甬环评〔2004〕10号文通过环评报告,2004年3月经宁波水利局以甬水政〔2004〕10号文批复同意水土保持方案,2004年7月宁波市发改委以甬计投〔2004〕302号文批复同意初设报告。由于当年国家暂停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程无法开工,2007年4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2007〕207号文批复同意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建设用地,2007年7月委托原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调整报告编制工作。
2008年5月经宁波市发改委以甬发改投资〔2008〕221号文批复同意初设调整报告,工程概算投资2.4亿元。2008年9月11日宁波市水利局以甬水建〔2008〕82号文同意工程开工建设。
2.工程管理
根据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余政办发〔2007〕123号文于2007年8月8日成立了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指挥部,杨文祥任总指挥,姚俊杰任常务副指挥,黄伯森任副指挥。下设办公室、工程技术科、政策处理科、财务科。
为规范工程管理,2008年6月2日宁波市重点工程领导小组以甬重领〔2008〕9号文《关于组建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招标领导小组的批复》,同意成立由宁波市发改委、余姚市发改局、余姚市财政局、余姚市监察局、余姚市水利局、工程指挥部等单位组成的余姚市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招标领导小组。本工程所有招标项目的招标形式、方案决策、评标办法等由招标领导小组审议讨论并确定。然后进入宁波市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严格按法定程序操作,由宁波市重招办、监察、公证部门全过程监督,工程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共有5个招标项目,其中:施工项目4个,监理项目1个,总招标金额6347万元,通过招标节约投资765万元,节约10.8%,见表5-1。
指挥部对所有标段工程全部实行“阳光招标”,委托信誉度较高的浙江科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招标代理服务,所有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方案、评标办法等均由招标领导小组审议讨论并确定,本工程共召开了3次招标领导小组会议。然后进入宁波市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资格审查除采用专家评审和查“黑名单”制外,还要求施工单位法人代表亲自到场,招标文件严格规范使用示范文本,并由宁波市重招办备案管理,评标专家均按规定从宁波市重点工程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进行独立评分,招标全过程由宁波市重招办、监察和公证部门进行监督和公证,防止“人情工程”,杜绝“暗箱操作”,坚持规范化、透明化作业。
指挥部认真履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实行法人代表约见制度,工程中标后,约见中标单位法人代表前来签约,杜绝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实行证书保管制度,工程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证书由指挥部代为保管,直至该项目主体工程结束;实行合同备案管理制度,所有施工合同,均由宁波市重招办备案管理;实行考勤和违约金制度,对合同承诺的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考勤,建设期间,各在建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项目总监到位总体较好,但个别项目由于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到位到岗率而支付相应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实行设计变更审批制度,工程设计变更严格按《关于余姚市国家项目工程变更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精神执行,审批手续完备。
3.工程质量控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指挥部始终把质量工作放在首位,对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严格贯彻“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保体系,从设计、监理、施工等各个环节对工程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1)建立规范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从工程监理管理、工程质量检查、工程例会、工程签证、工程款支付、法人代表约见、业主标段负责人责任制等诸多方面规范建设行为,推进工程质量管理。
(2)严把工程质量三道关:①工程设计关,深入细致地做好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结合实际地形地质,完善优化设计,确保工程设计质量;②现场监督关,工程管理和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对重点分部、单元、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③检测数据关,狠抓河道断面测量,桥梁桩基、桥板检测、钢筋、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检测工作,加强检查、复测、监督,确保各项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数据控制工程质量。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专门成立了余姚市奖嘉隆江整治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并编制了工程质量监督计划,进行工程质量监督。
4.工程投资控制
为打造“廉洁工程”,指挥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与监管高度重视。
(1)严格财务制度,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工程单独设置基建账务,单独开设银行账户,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范围,厉行节约,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2)加强财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不滞留、不截留、不挪用,确保资金安全。
(3)规范资金拨付手续的审批,及时办理资金拨付。
(4)实行工程款支付审核制度,工程款项的结算拨付,做到现场监理签字,监理部签证,业主标段负责人复核,工程科审核,指挥部分管领导核定,主管领导批准,规范有序,严格按工程签证和财务制度办理。
工程计量和结算的规范管理,既节约了投资,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工程验收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共有奖嘉隆江整治工程马渚段、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泗门段、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开夹线改道工程、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导流配套工程4个施工标段。目前各标段均已建设完工,其中马渚段、开夹线改道工程、导流配套工程已完成单位工程完工验收。奖嘉隆江整治工程马渚段质量等级为优良,导流配套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开夹线改道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整体竣工验收计划于2011年年底完成。
(四)安全生产和劳动立功竞赛
指挥部始终把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体做到:①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指挥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各施工单位也相应成立各自安全生产小组;②建立事故救援应急预案和防台防汛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③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通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和检查活动等形式,排除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在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开展了“比工程质量、比工程进度、比安全生产、比文明施工”的劳动立功竞赛活动,以立功竞赛活动为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规范管理成效显著,工程指挥部被评为2009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宁波市人民政府)、工人先锋号(宁波市总工会)。
(五)工程效益
通过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提高了该地区的防洪能力,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同时进一步完善姚西北地区的排涝体系,减轻了姚江向东排涝压力,还改善了沿岸水生态环境。工程于2010年7月6日全线通水以来,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经历汛期的考验,工程安全,并开始发挥效益。
(六)移民与环境影响
1.移民安置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共征收土地608.7亩,拆迁住宅房屋101户(14882平方米),拆迁大小企业11家(8140平方米),迁移各类管道455米,供电、广电、电信线路14000米。按有关政策被拆迁户均落实安排了相应的宅基地,集中新建了安置小区,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河道的开挖、护坡的修筑,均产生大量裸露面,裸露表层结构疏松,且无植被覆盖,在降雨和重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侵蚀强度极大。因此,奖嘉隆江整治工程施工期是本工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期,也是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区共分为三个区:
(1)I区(河道边坡工程区)。河道工程原长8332米,宽约10~30米不等,整治后总长6889米,底宽16.32米,面宽45米。拓宽后的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河底高程-0.85米,堤顶高程3.93米。河道施工首先是土方开挖,采取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方法,在未护砌前,堤顶开挖集水沟,主要是减轻降雨对堤边的冲刷和边坡自身的重力侵蚀。工程中采用干砌块石对下边坡砌筑,亲水平台处用混凝土护砌板铺砌,上边坡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格绿化,减少了坡地的裸露面,防止了水土流失。
(2)Ⅱ区(河道两岸堤防区)。因为土体较松散,水土流失主要为降雨对边坡的侵蚀和风蚀。
(3)Ⅲ区(沿线桥梁、泵闸、涵洞及管道、光缆施工及堆土占地区)。河道附属建筑物涉及19座桥梁、21座抽水泵站。临时占地区同时兼做施工临时道路,临时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仓库、其他零星临时设施等,共需占地270亩。施工结束后,首先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场地中的建筑垃圾,重新疏松土地,播种草籽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具有防洪治涝,抗旱、蓄水、美化环境等多项功能,建成后有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工程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显著有利的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存在于工程的建设期,但这些不利影响是局部的或暂时的,加强环境管理和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可以基本控制这些不利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本工程的兴建,从长远、全局利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多弊少,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环保管理和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该工程的建设从环保角度来讲是可行的。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