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杭甬运河城区四桥建设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57
颗粒名称: 四、杭甬运河城区四桥建设工程
分类号: TV87
页数: 3
页码: 164-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杭甬运河城区四桥建设工程的信息内容。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杭甬运河工程 余姚市

内容

2005年,杭甬运河(余姚段)拓宽改造工程(从安家渡至大隐全长25公里),全线按4级航道标准改造,历时3年于2008年完工。其中:①投资11559万元用于24.774公里航道拓宽,疏浚、裁弯取直,并新建石砌护岸19.937公里;②投资35610万元新建或改建桥梁9座,隧道1座;③投资8848万元新建综合性内河港区一个,选址于应家闸村,港区占地面积328680平方米,建码头一个泊位13个。
  投资8.5亿元的杭甬运河余姚段城区四桥改建工程是杭甬运河Ⅳ级航道通航的关键项目之一。工程主要内容为城区自西向东姚江的开丰桥、最良江的新西门桥、最良桥和东旱门桥等4座桥梁改建,以满足航道净高7米的通航要求(抬高4米左右)。工程由三桥一隧组成。
  1.最良桥工程
  最良桥主线为南雷路,北起世南东路交叉口,往南跨北兰江路、最良江、南兰江路,接万年桥路交叉口。工程主线全长640米,其中主线与南北兰江路分别通过环形匝道沟通。主线两侧设置地面辅道与世南路和北兰江路、万年桥路和南兰江路沟通。主桥为三跨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桥型,跨径30米+80米+30米。桥长143.4米。主塔采用河姆渡古文化相结合带有榫卯结构的分离式钢筋混凝土“门”型框架结构,塔高27.5米。主桥总宽38.5米,即两侧用绿化带隔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各2.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2米绿化带,22.5米机动车道,为双向六车道。北引桥总宽17米,仅考虑机动车道,南引桥总宽23米,增加了两旁3米的非机动车道,四匝道总长578.7米,其中A匝道长139.9米,B匝道长140米,C匝道长160米,D匝道长138.8米及主线两侧辅道723米,匝道和宽辅道9米。桥梁抬高约4米。工程投资8600万元。
  2.开丰桥工程
  开丰桥主线为开丰路,北起北长安路交叉口,往南跨北滨江路、姚江、南接世南西路,主路线全长640米,其中桥梁长373.4米,主桥为单跨82米,下承式桁架拱桥桥型,主桥总宽32.4米,北岸引桥为7米×20米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宽23.5米,引桥两侧辅道宽10米。主桥桥梁抬高约3.6米。主线两侧分别设置地面单行辅道与南、北滨江路沟通。工程投资4500万元。
  3.新西门桥工程
  新西门桥主线为沿新西门路自南向北跨南兰江路、最良江接入原新西门路,全长680米,主桥长154米(42米+70米+42米),为三跨一联连续直腹箱梁桥,桥面宽27米,双向机非分
  离车道。引桥宽26米,引桥两侧各设置辅道宽9.5米。主线两侧分别设置单行辅道与南北兰江路沟通,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墩基础。桥梁抬高约4米。工程投资4600万元。
  4.东旱门过江隧道建设工程
  江底隧道宽18.8米,其中:机动车道路净宽8.6米,净高4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均宽4米;净高2.5米。隧道全长623.7米。在两岸的南、北兰江路各设2个供非机动车推行和行人上下的出入口,其中各有一处安装电梯。工程投资8850万元。
  2006年初根据浙江省、宁波市有关部门关于2007年航道通航的要求,余姚市政府提出了“道路布局合理、桥型美观大方;工程质量优良,人员工作优秀;二年通航三年建成,节约勤俭稳定安全”的目标,要求2007年底实现500吨级航道通航、2008年底四桥工程全部完成。工程于2006年初完成前期调查。余姚市政府根据余姚的实际情况并经宁波市有关部门的认可,6月完成了对工程原设计进行的优化。开丰桥、最良桥、东旱门隧道和新西门桥相继于2006年5月底、7月20日、10月底和11月10日动工兴建。经过参建各方的努力,2007年3月全部完成了17家单位的管、线改移和245户约5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同时搭建8座高规格的便桥,以确保城市道路通畅。2007年11月21日前三桥一隧主体工程建成并全部通车和通行。12月15日航道具备通航条件。工程取得“二年通航、三年建成”的关键性成果。2008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围堰、便桥拆除,主体工程竣工。6月,配套的绿化和亮化工程全部竣工。余姚城区四桥改建工程提前半年完成整个工程的建设任务,2008年6月27日通过工程质量竣工验收。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