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其他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其他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5
页码:
82-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1988年到2009年发生的寒潮和降雨等灾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防治
余姚市
内容
1988年
连阴雨:2月23日~3月4日,11天雨量共101.5毫米,日照严重偏少,烂冬明显。
寒潮:3月14~1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24小时日平均降温12.8℃,48小时日平均降温15.6℃,16日早晨最低气温1.1℃。
倒春寒:4月6~8日,日平均气温连续小于11.0℃,出现倒春寒天气,影响春播。
1990年
连阴雨:8月30日~9月17日持续低温阴雨,累积雨量324.1毫米,影响晚稻生长发育,棉花烂桃严重,蔬菜供应紧缺。
1991年
暴雪:①1月4~5日余姚市普降暴雪,积雪4天,雪深150毫米,山区300毫米以上,造成供电、邮电、广播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全线停滞,山林竹木断枝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②12月27~28日余姚市普降暴雪,积雪5天,雪深130毫米,山区半尺以上,并有严重冰冻,自来水管冻裂,暴雪使交通运输受阻,山林竹木断枝严重,蔬菜冻害,给市民生活带来困难,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连阴雨:2月27日~3月15日多阴雨天气,累积雨量62.5毫米,日照偏少。
春播低温:5月2~5日,日最低气温连续4天小于10.0℃,由于低温使早稻秧枯苗、死苗严重,全市基本苗不足,棉苗霉根死苗,部分重播。
1992年
寒潮:①1月29~3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12.5℃,31日早晨最低气温1.1℃;②3月15~1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11.5℃,18日早晨最低气温2.5℃。
连阴雨:3月15~31日出现半个月连阴雨天气,累积雨量高达243.7毫米,日照严重偏少。
1993年
寒潮:2月6~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24小时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11.2℃,48小时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13.2℃,10日早晨最低气温-2.0℃。
倒春寒:4月4~9日和4月11~14日,日平均气温连续小于11.0℃,倒春寒天气明显,对春播、育秧影响严重。
1994年
寒潮:1月16~1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12.2℃,19日早晨最低气温-1.2℃。
1995年
连阴雨:从4月8日开始至5月3日余姚市连续阴雨天气,雨量特别多,同时光照严重不足,对春播育秧、棉花播种及早稻和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利。
强冷空气:4月22~2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10.7℃,24日早晨最低气温仅10.0℃。
冷黄梅:6月平均气温22.9℃,比常年偏低1.0℃,同时日照为历史同期最少,形成典型的冷黄梅天气,对农作物如早稻、棉花、蔬菜等影响较大。
1996年
降雪:1月18~20日和2月24日平原出现中雪(雪深30毫米),山区暴雪(50~150毫米),山区交通中断近10天。
寒潮:2月14~1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过程降温13.0℃,72小时达16.6℃,18日最低气温达-1.8℃;3月7~9日和17~19日各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过程降温分别达到12.9℃、13.4℃。
倒春寒:4月9~15日出现严重倒春寒天气,时间之长,为历史之最,使春花作物生育期明显推迟,产量受到影响,早稻有不同程度烂种现象,影响育秧。
1997年
降雪:1月23~24日平原积雪20毫米,山区50毫米,由于积雪造成平原23%的大棚倒塌,4条10千伏输电线路故障,山区两条线路压断,山区道路中断,部分毛竹被压断,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秋季连阴雨:11月中旬至12月初阴雨连绵,雨量特多,光照严重不足,对晚稻收晒和冬种极为不利,影响晚稻品质和收成。
1998年
冬涝:1997年秋季至1998年冬季雨量特多,田间普遍积水造成渍害,对春花作物影响较大。
暴雪:1月23日夜里普降暴雪,平原积雪140毫米,山区300毫米左右,对农作物和林果竹木影响严重,其中部分大棚倒塌、毛竹压断1100万株、交通运输特别是山区受阻严重事故频发、部分供电线路倒杆,造成部分村停电。
1999年
凉夏:整个夏季仅有高温日4天,气温比常年明显偏低,光照不足,使早稻和棉花生育期推迟一星期以上,产量降低。
2000年
冰雹:5月12日傍晚到夜里,余姚市四明山镇出现冰雹天气,主要是唐田、屏风山、卢田三个村受到影响,短时间地面积雹厚20~30毫米,最大冰雹有拇指大小;冰雹使四明山镇的春茶、土豆、花卉、中汛稻秧苗等严重受损。
连阴雨:11月7~17日出现同期中少见的连阴雨天气,致使大面积晚稻田块过湿过烂,收割困难;26日开始的连阴雨,再一次使近10%左右的晚稻被滞留在田间。
2002年
寒潮:1月15~1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余姚市48小时降温幅度14.0℃,19日最低气温3.1℃,四明山区17~18日出现降雪天气,个别地方积雪深度达10cm。
2003年
寒潮:2月9日寒潮天气过程,48小时降温幅度10.4°℃;11月7日起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48小时降温幅度12.2℃。
2004年
雷击:7月14日13时50分~15时26分,余姚市南部和中部地区出现强雷暴和雷雨大风,局部地区有冰雹,直径10~20毫米;大约在15时10分,大隐镇云旱村某村民在附近一花木场内遭雷击身亡;8月1日17时左右,西南街道兰墅桥村一村民在该村空旷工地上遭雷击身亡。
大雪:12月28日余姚市出现大雪天气,平原积雪深度50毫米,山区暴雪,积雪深度200~300毫米;12月30日再次出现中到大雪,平原积雪深度30毫米。据统计,两次大(暴)雪天气使山区毛竹被大雪压倒873万株,损失4200多万元,杨梅受损20万株,500多只农业(包括花卉、苗木、畜禽)大棚不同程度倒塌,33个村发生停电现象,5间平房被压倒。
2005年
寒潮(强冷空气):①3月10日后半夜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降温幅度15.7℃,12日早晨的最低气温-1.3℃;②4月9日傍晚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降温幅度11.5℃。
大雪:3月11日后半夜到12日上午全市普遍降雪,余姚气象站积雪深度达70毫米,山区最大雪深150毫米。大雪和降温天气使茶树受冻,导致春茶上市时间推迟,产量减产,也给其他处于生长期的春季作物带来了不利影响。
2006年
寒潮(强冷空气):①2月14日后半夜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平均气温下降11.1℃,18日最低气温下降到了0.5℃;②3月11日下午,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平均气温下降11.0℃,14日最低气温仅为0℃。
强对流:6月10日11时到13时,受飓风天气过程影响,余姚市普遍出现8~10级大风,芝山自动气象站达32.8米每秒(12级),个别地方还出现冰雹。这次强对流过程造成的直接损失是:果蔬大棚受损965亩,损失190万元,畜牧业损失57万元,合计损失约247万元。
2008年
低温雨雪冰冻:1月底至2月初受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测得过程最大雪深240毫米,山区最大雪深在300~400毫米。雨雪冰冻灾害给余姚市道路交通、供电设施、通信设施、部分钢棚和农房以及农林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全市1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4亿元。
雷击:8月3日傍晚,余姚市东南部到市区出现强雷暴天气,城内某小区一房屋遭雷直击,致使该住户屋面局部受损,室内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1台电脑、1盏吊灯、1个浴霸及1个电视信号放大器遭雷电波侵入击坏,直接经济损失约为0.75万元。
寒潮:1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共有两次强冷空气(寒潮)影响,分别出现在4~6日和20~22日,过程降温幅度分别达10.8℃和13.7℃,过程极大风力普遍达6~7级,个别站达到8级;过程极端最低气温平原地区达-3~-5℃,而山区则下降至-8~-10℃。
2009年
寒潮(强冷空气):1月22~24日寒潮,48小时过程降温10.4℃;过程最低气温-6.5℃;2月13~15日强冷空气,48小时过程降温11.9℃;10月末至11月初和11月12日、13日各有一次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分别达10.6℃(48小时)和8.3℃(24小时)。
冰雹:6月5日18时15分左右,余姚市受罕见的强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暴雨影响,全市约15个乡镇(街道)受灾;冰雹持续时间一般为5~10分钟,长的达到10~20分钟,大部分冰雹大小约如黄豆,最大冰雹约有桂圆大小,而且降雹密集,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灾害。据初步统计,全市主要有葡萄、蜜梨、杨梅、水稻、棉花、黄瓜、西瓜、藕、玉米等约10万亩农作物成灾,部分大棚设施、林木、毛竹、房屋瓦片、简易房、畜牧业、渔业等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余万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